第十四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第十四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后世所说的北宋就此灭亡。金国宣布,天下改称大楚,并扶持了一个听话的北宋大臣张邦昌为皇帝。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靖康耻”。举国军民无不哀恸万分。后有词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们传说,这首《满江红》的作者正是一心想要挽救大宋的岳五郎。
眼下北方的局势,一方是占领汴京的金军,另一方是以康王为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的抗金军队。两方时常交战,不过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斗,只有零星、小规模的冲突。
云山并不了解此番天下大势,也不知道岳五郎和阿辽在哪里。战乱隔绝了家乡的音讯,云山只能向父母发出一封封问询的家书。眼下,他能做的只有去救罗裳这一件事。
出城后,云山一路向北,风雨兼程。晚上他睡在路边的草垛里,天一亮就出发,沿着一路被丢弃的衣物、器具,经过一个个不幸倒毙路边的死者,躲过三五成群趁乱抢劫的乱军,终于找到了宋人北上的队伍。
起初,云山悄悄跟在队伍后面。后来,他装扮成附近的居民,趁乱靠近队伍,一辆辆车、一个个人地寻找罗裳。
然而,云山找了将近二十天,从汴京城外一直跟到大名府附近,仍然一无所获。
再往前走就是宋人所说的燕山府了。到了燕山府的地界,这一行人就将完全被金军控制。除非云山想一直跟到五国城,否则他必须在到达燕山府之前,把罗裳救出来!
到第二十一天时,已经是这年三月了。这天一早大雨倾盆而下。雨势刚刚变小,云山抬头看了看天气,裹紧了身上的衣服,拄着拐棍跋涉前行,悄悄向队伍摸去。
下过雨的春天,土地泥泞难行。正愁闷时,云山忽然听到了一声尖厉的哨声。随即,一阵震耳欲聋的“杀”声在耳畔响起——一支精神抖擞的步兵队伍从四面八方冲来。云山一眼看见他们的旗帜上有一个大大的“宋”字。
押送队伍的金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擅长骑射,但马在泥泞的土地上要么打滑摔倒,要么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而宋军都穿着草鞋,并不担心土地泥泞。看来他们预先有所准备。如此一来金军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两支军队缠斗在一起,一时都顾不上那些被押送的人。
云山见状,趁机快步上前。金军就在身边,但他仿佛完全没有看见,只是大声呼喊着罗裳的名字,喊了很多遍,却没有人答应。
但是,一个金兵听见了,手持长斧快速向云山背后冲来。对于这一切,云山完全没有发觉。说时迟那时快,一员白衣小将冲到云山身边,向他身后“嗖嗖嗖”射出三支短箭。云山惊觉,回头看见一个金兵面门上中了三箭,扑倒在地,气绝身亡,手中还握着那柄长斧。
云山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回头要谢过恩人,却猛然间愣住了——那白衣小将不是别人,正是阿辽!
云山大喜过望,正要询问,阿辽会意,连忙叮嘱道:“先不说了,我等会儿来救你!”说罢,阿辽又加入了战场厮杀。
事不宜迟,云山沿着队伍继续向前寻找。这批被俘虏的大宋臣民多是有经验的工匠、医官,或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乐伎、歌伎,以及他们的一些亲属。此时大家又累又饿,因此战事虽然激烈,却很少有人能趁乱逃跑。
“罗裳!罗裳!你在哪里?”云山不停地呼喊。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人从一辆装满草垛的车上探出了头,轻轻地回了一句:“我在这里……”那声音透着疲惫和柔弱。
云山终于站在了罗裳面前,他几乎认不出她来了:那曾经乌黑的眼眸变得暗淡,发髻胡乱盘在头上,脸上又脏又黑。她瘦了许多,两只胳膊像麻秆一样。

“快,快跟我走!”云山催促道。
“我不走,你快走,快点往南逃命吧!别管我了!”罗裳却说。
“你疯啦?金兵要把你们押往五国城,那里一年到头冰天雪地……”
“我没有疯……”罗裳淡淡地说,“我要陪着大爹爹。”说完,她用手向身后一指。
云山这才发现大车上躺着罗工匠。他瘦得快脱相了,两只手像鸡爪一样。他似乎看到了云山,却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双目微微睁开。
罗裳哀伤地说:“大爹爹在路上因为劳累和饥饿,已经病了许多天。这里没有药,大爹爹连热水也喝不上。”说完眼泪就涌出来了。
“你放心,我们都走,我们一起走!”云山说道。尽管这话他自己都不信——他已经筋疲力尽,如何能救出罗裳祖孙二人?
“云山,你走吧,去找阿辽,找岳五郎,为我们报仇!”
“阿辽就在前面战斗!听我说,这里四面八方都是金兵。就算阿辽他们打赢了这场仗,其他金兵也会陆续赶来,所以咱们不能耽搁!我从汴京出发,好不容易找到你们,怎么会放弃?快!我们的时间是阿辽拿命拼来的啊!”
大约云山的话被罗工匠听见了,他艰难地抬起头,嘴唇嚅动着,想要说些什么。罗裳见状,赶紧过去俯下身子倾听。罗工匠好像给罗裳交代了一些重要的事情,罗裳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
此时,阿辽也跑了过来,他的银白色战甲已经被血染成了红色,脸上还受了伤。他一眼看见了罗裳。
但现在没有时间细说,阿辽低声吼道:“快走!我们要撤了!再不走就被金兵围了!”
云山向战场的方向望了望,果然,宋军正在逐渐撤离战场。再耽搁下去,恐怕他们三个人都无法脱身。
罗工匠看着他们三个,点了点头,显然,这是一份无言的嘱托。
情势紧急,罗裳终于不再执拗。她把身上仅剩的几个钱拿出来,将祖父托付给一名相熟的瓷工照料。随后她狠了狠心,别过去头,眼中满是泪花。
阿辽蹲下身子,背起罗裳,云山跟在后面,三个人掉头向南疾走而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