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最后的国宴

原来这才是春秋:最后的国宴
尽管没有灭掉虢国,但是荀息的计策讠正明实行得通的,而且打破了下阳,也算是出了一口气。因此,献公很高兴,嘉奖了荀息。
高兴虽然高兴,献公也看出来了,有宫之奇和舟之侨在,要对付虢国和虞国决不是那么容易。怎么办?等等看吧。
只等了三个月,好消息来了。什么好消息?舟之侨来投奔了。
原来,晋国拿下下阳之后主动撤军,虢公毫不在意,大概以为晋国也就这么回事。于是虢公起兵攻打桑地的戎,结果大胜,还抢了不少美女回来,还给舟之侨分了两个。
得了美女的舟之侨一点也不高兴,他反而很担忧:“丢了下阳要塞,一点也不害怕;战胜了戎,就得意洋洋。就凭这警惕忄生,这个国家完蛋不会超过五年。”
预料到国家要完蛋,两条路摆在舟之侨的面前:与国家共存亡,或者保全自己,早早逃命。
识时务者为俊杰,舟之侨选择了后者。既然选择了后者,逃跑的方向就很容易确定,那就是晋国。
舟之侨带领整个家族来到晋国,荀息高兴坏了。什么叫彼消此涨?这就是。荀息当即提出再次讨伐虢国,献公没有同意,因为国内的斗争正在白热化,顾不过来了。
基本上,前面的事忄青就是这样。
这一次下手,献公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讨教了。
“里克,准备攻城器械,整顿兵甲。”
“荀息,活动活动舌头,准备去借路。”
“舟之侨,带路。”
献公用了半年时间做准备工作,到了次年的夏天,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荀息首先出动,带着十对白璧又来到了虞国。
程序跟上次完全一样,吃饱了喝足了,荀息又要借路。虞公刚要答应,宫之奇早盯着呢,急忙上来插话。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宫之奇上来就这么一段,他急了。这段话什么意思?这个意思: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要完蛋了,虞国也跑不了。晋国这样的国家,最好从一开始就拒绝跟他们玩。上次借路给他们就很过分了,怎么能再借呢?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就是指虢国和虞国之间这种关系啊。
唇亡齿寒、唇齿相依这两个成语,就是宫之奇这次发明的。
虞公一看,有些不高兴,这太没礼貌了。
“你这怎么说话?人家晋国是大国,讲信用的,上次借道,有什么问题吗?何况了,大家都是姬姓国家,同宗啊,他们怎么能害我们?”虞公说话的嗓门还挺大,好像挺有道王里。
“主公啊,虢国也姓姬啊,跟晋国比我们还近呢。再说,晋侯这些年灭的国家有几个不是姓姬的。别说远亲,自己家四代都被他灭了。”宫之奇这时候也顾不了许多了,本来还想接着说“你以为你谁啊?你以为你长得漂亮啊”,忍住了没说。
虞公很不高兴了,当着客人的面子,宫之奇给自己下不来台,这怎么行?
“老宫,你是不是看我高兴了你就不舒服啊?你是不是觉得就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瓜啊?晋国人家是大国,主动跟我们友好,这是看得起我们,有什么不好?你没事回家蹲着去吧,啊。” 虞公说话也不客气,直接赶人。
宫之奇没办法,只好出来,在外面碰上了大夫百里奚,又叫百里井伯。当初百里奚当上大夫,就是宫之奇推荐的,说起来,两人是好朋友。
“老宫,你怎么要走啊?”百里奚这是上厕所回来,看见宫之奇一脸的不高兴,忙问。
“被赶出来了。”宫之奇气哼哼地说,之后把事忄青说了一遍,“兄弟,你也去劝劝主公啊。”
百里奚摇了摇头,叹一口气:“老宫啊,我知道你说得有王里,但是,你劝都被赶出来了,我是个什么材料啊?我要是去劝,立马就会被炒鱿鱼啊。算了,该死活不了,我还是扎扎实实把这顿国宴给吃完吧。”
见百里奚不肯,宫之奇想想也是,叹口气,回家去了。百里奚回到宴会厅,一顿海吃,撑得个半死。他知道,这是最后一顿国宴了,下一次国宴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吃到。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