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治国

柔道治国 原来此时的匈奴却也祸不单行。建武二十三年,正处于“恢复”状态中的匈奴再次遭毁灭性打击,上演了当年“五单于之乱”的翻版,发生了剧烈的内乱
原来,匈奴人有两条储君的规矩:一是尚左。以左贤王为储君的标志;二是兄终弟及。意思就是说单于死后,继位的第一继承人便是单于的弟弟
按照这两条规矩,单于栾提舆死后,他的弟弟左贤王右谷蠡王栾提知牙师应该做单于。然而,栾提舆却想让自己的儿子栾提蒲奴继承单于的位置。都说欲望使人疯狂,同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栾提舆来了个先下手为强。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结果栾提知牙师很快就成了刀下鬼,据说栾提知牙师头被砍的那一刹那,还在嘀咕着: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这就是爱,它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这就是爱,能保持着糊涂的温度…
快刀斩乱麻,这事办得利落。毕竟栾提舆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儿时间干了一件大事,完成了心中的夙愿,于是乎,他含笑到九泉而去了。然而,快刀过后,却并不干净。凡事有因必有果,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栾提知牙师糊涂地走了,栾提舆也装糊涂地走了,栾提蒲奴糊涂地承位了。但别人却不糊涂,匈奴贵族阶层对单于栾提舆一意孤行的“破祖”行为很是不满
别人理智多于同情地“戚戚然”,但有一个人却是敢怒敢言地“愤愤然”,这个人的名字叫栾提比。栾提比是栾提舆单于的前任栾提乌珠留单于(第十九任单于)的儿子,时任右日逐王,拥有匈奴南疆八大部众的兵权。他听说右谷蠡王栾提知牙师被杀的消息后,怒发冲冠,对部将们道:“我们的祖先十四任呼韩邪单于当年曾立下‘兄终弟及’的遗嘱。按照这个原则,应该是右谷蠡王栾提知牙师继承单于之位。而如果按照父传子的原则,应该是我继承单于之位。可现在呢,单于栾提舆却违背祖规,杀弟立子,犯下滔天大罪,天地不容啊!
发表公开演讲后,愤怒的栾提比公开与栾提舆决裂了,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参加单于王廷朝会。长此以往,栾提舆发出了“如果真的需要什么理由,一万个够不够”的感慨后,派出两名亲信骨都侯到栾提比那里,并美其名曰:赞助。其实傻子也知道,栾提舆赞助是假,监视是实
做到了对栾提比的“防患于未然”,单于舆终于安心地去极乐世界了。然而,他不知道,他精心打造的这一切,在他死后便化成了海市蜃楼。因为从他儿子继位的那一天起,各部便不安宁,而制造不安的便是右日逐王栾提比
可惜依他眼下的实力还不足以把栾提蒲奴拉下台,思来想去,他咬咬牙,决定使出绝计——借刀杀人。而他“借”的这把刀便是“汉朝”。可是要想让汉朝来支援他,必须要送上大礼才对啊,于是,栾提比派遣一名汉人郭衡作为使者,前往河西郡拜见太守,说自己愿意归附汉朝。河西太守听罢哈哈一笑,说:“我怎么相信你们一面之言啊?”郭衡这时便献上栾提比让他带来的匈奴地图。河西太守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向朝廷去汇报后再给你们答复。”说着他手指比了比,狡黠地笑了笑。郭衡不明其意。河西太守怒道:“难道跑路费还得我贴不成?
郭衡只得回去,到栾提比那里抬银子。然而,这一来二去,当初栾提舆派出的两名骨都侯监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察觉到了栾提比的反常举动,立即快马加鞭向栾提蒲奴单于进行了汇报,并且建议,应以快刀斩乱麻之势,杀了栾提比。随后说出了具体行动方案,概括地述说就是:选择在五月龙城祭祀天神之时(匈奴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中的戌日在龙城举行祭祀天地活动),将栾提比一窝端。应该说,这样的计谋很是周到,选择这样的场合相当地隐蔽,匈奴对天神很是崇拜,对祭祀天神活动也相当地重视,每次匈奴贵族都得参加。如果按这个计划进行下去,那么栾提比很快就会成为“祀物”。然而,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保密工作做得不好。换句话说,是他们“密谋”之地的选址不好。因为他们在密谋时,栾提比的弟弟“渐将王”却阴差阳错地听到了。于是乎,他立刻向栾提比进行了告密
栾提比听后,先是一惊,随后镇定下来。并且很快制定出了将计就计的策略,他暗暗地集结自己在南疆八部的四五万军队,进行“潜伏”,准备先干掉两位骨都侯,吞并他们的部众,再去攻打栾提蒲奴
而两位骨都侯也很警觉,在回营时,他们派出探子先行,结果发现“情况异常”。两位骨都侯见情况不妙,赶紧下命令部队:“立定,向后转,向前看,跑步前进……”胜利大逃亡后,他们便向栾提蒲奴单于进行了汇报
栾提蒲奴见事情败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带领一万多精锐骑兵去围剿栾提比。然而,事实证明,栾提蒲奴只是个鲁莽的毛头小子,理论多于实践,没有见过大世面。当大军快到达栾提比大本营时,看到敌营旌旗遍地,栾提蒲奴吓得屁滚尿流,转身便跑。主帅都跑了,当兵的还坚持干什么,也跟着跑了
栾提蒲奴成了“栾跑跑”,栾提比却成了“栾傻傻”,他没有弄明白敌人为何气势汹汹而来,突然又垂头丧气地落荒而逃。当然,就是因为看不明,也想不通,所以也没敢贸然去追,结果双方第一次正面交锋就以这种相互不伤一兵一卒的戏剧性方式收场
决裂就从这里开始,从此单于栾提蒲奴与日逐王栾提比的对立公开化。建武二十四年春,南部匈奴八大部落首领共同拥立日逐王栾提比为第二十三任单于,并且与祖父拥有一样的符号——呼韩邪单于。就这样,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栾提蒲奴单于所部被称为“北匈奴”,呼韩邪单于所部被称为“南匈奴”
一山不能容两虎,呼韩邪单于自立后,自然感到想在夹缝中生存,必须得有“靠山”。于是乎,他又想到了汉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的道理,大树底下好乘凉。汉朝就是“巨石”,就是“参天大树”,有了它的庇护,便可生存下来。于是,他马上派使者进入五原郡求见太守,传达两层意思:永为汉朝藩属,共御北方之敌
听闻呼韩邪单于有归附之心,刘秀当然很兴奋了,于是乎,他马上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议这件事
然而,出乎刘秀意料的是,会议一开始,反对之声此起彼伏,理由有二
一、匈奴向来狡诈,这次也不见得是真心实意归降。如果是诈降,到时候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还会使我们汉朝名誉受损,徒增笑柄
二、退一步来说,即使匈奴是真心归顺,为了安抚他们,我们必然要对他们进行大力的赏赐。如今天下刚安定不久,国库空虚,经不起这么大的折腾啊
结论是:万万不可答应匈奴的请求
刘秀奉行的是以“柔”治天下,他当然愿意接受匈奴归顺的请求。可众人的一致反对,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正当他骑虎难下时,五官中郎将(宫廷高级禁卫指挥官)耿国挺身而出为刘秀解围了,他大声道:“大家此言差矣!
随即他说出了“差”的原因
一、同匈奴建立亲善关系,利大于弊。匈奴的力量不可小视,如果我们汉朝不接受他们归顺的请求,将来一旦爆发战争,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接受南匈奴的归附,对朝廷的长治久安极为有利
二、当南匈奴归顺之后,我们就可以“合理利用,综合开发”。可令他们抵御北匈奴和东方鲜卑的侵扰,并且可以将其树立为四方蛮族的榜样。这样我们沿边各郡可以减少戍边将士,减轻劳役,利国利民
耿国说得头头是道,众人自叹弗如之时,刘秀斩钉截铁地说了一个字:诺
十月,呼韩邪单于栾提比遣使诣阙奉藩称臣。至此,南匈奴算是基本搞定了。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南匈奴归汉后,北匈奴也不是吃素的,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自然经常来找南匈奴“复仇”,接下来,边塞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