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再退一步

司马懿再退一步 三国到了这个时候,又进入一个很有趣的时代,就是三个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都同时换届,三个集团实权人物的领导名单一起刷新
不过,换届的程序却不一样
司马懿临死的时候,把他所有的政治资本和权力全都打包给他的大儿子司马师
司马师在老爸咽气的时候,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司马懿把自己的政治遗产交给司马师之后,就放心地死去了。他把司马师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是经过长期考察的结果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正好生在司马懿被迫去当曹操公务员的那一年。司马懿虽然不是晚婚,可结婚多年后才有了头胎
青年时期的司马师是个勤学好问的好青年,同时也是个热衷吹牛谈玄学的人,曾经加入过“浮华交会”,是一名资深的吹牛专家,与何晏、夏侯玄的水平相当,是当时很有名的清谈人物,就连何晏对他都很佩服,常对人家说:“唯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子元是他的字
他的老爸司马懿那时已经是大魏皇帝身边的红人,按常理来说,他一成年就可以成为公务员,而且年年有提拔。可因为曹叡对他们这些愤青极为反感,最后还进行了一次严打,那些没有背景的愤青都受到了严厉的处分。他因为有个好老爸,所以才没被抓去把牢底坐穿。但曹叡却规定:这些愤青永不得录用。因此,司马师虽然早已成年,却还没有找到工作。直到曹叡死去,“浮华交会”的首领曹爽当权,这些愤青才纷纷加入公务员的行列
司马师这才“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这时,司马师已经三十二岁了
中护军就是皇帝禁军之一中垒营的负责人——这是个肥差。当然,按他的出身而言,也算不得什么。他才成为青年军官不久,曹爽就觉得司马懿不爽了,但又不好意思拿老人家下手,就从司马师那里开刀,来个机构改革,解散中垒军,那些编制全归到曹爽老弟的部队里去。尽管司马懿出面争取,但曹爽能答应吗
而且没过多久,司马懿也被曹爽摆平了。父子俩乖乖地回到家中当只能指挥几个仆人的贵族,眼巴巴地看着曹爽一天比一天牛起来
司马氏父子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商量着如何收拾曹爽
司马懿其实比曹操更多疑,比诸葛亮更谨慎。他在决定搞定曹爽时,先是在心里打了很长时间的腹稿,然后只跟司马师商量,连那个司马昭都不让知道。可见,司马懿是多么看好这个长子
司马懿请病假的当天,就叫司马师去组织一个有三千人的黑社会组织。这三千人全都养在民间,平时都不声不响地做潜水员,直到反曹爽运动发起的这天早上,司马师一声召唤,便立即集体出现,让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这样的事,司马师居然做得天下只有他们父子俩知道的地步——可见,司马师不是只会清谈、不会做事的何晏之流,而是既能吹牛、又能干事的实干家,属于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才。从这方面来看,何晏对他的评价是到位的、准确的。后来,司马氏父子就是靠这三千个黑社会组织成员搞定曹爽的
司马懿在选择他的继承人时,做过长期的观察和考核。当然,他要考察的对象只是针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这对兄弟。就在他向这两个儿子宣布明天要向曹爽摊牌的前夜,他居然还在半夜里像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一样,去观察这两个儿子的动静——结果是司马师“寝如常”,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司马昭可就不同了,像大地震前的某些动物一样,在床上转来转去,就是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司马师就带着他的喽啰“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把个老爸弄得大叫:“此子竟可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这小子要得”
其他人平时只看到司马师天天在家里吹牛清谈,现在见他突然之间就组织到这么一群私家武装力量,个个都惊得嘴巴大开,不知这小子的手里还有什么秘密武器。我想,洛阳城内那些大官只一下就都倒向司马氏父子的阵营,使曹爽半天时间就成为一小撮,司马师这一招的威慑作用估计不能低估
把曹爽搞定之后,司马懿全面掌握大权,司马师同时也成为魏国的政坛新星
朝廷评功论赏,司马懿当然是功劳最大,而司马师是他老爸的头号助手,功劳当然是第二了。于是“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当然,这个功劳绝对不是为曹家或全魏国人民立下的,而是为司马家立下的
司马懿知道自己年纪已大,就大力提拔司马师。卫将军的官是很大的。你知道姜维吧?在费祎被郭修杀死之前,就是卫将军
司马懿在去世之前的那两年里,用最后的力气,把司马氏集团打造得跟以前曹操打造曹家势力差不多。他在提拔司马师的同时,还任命老弟司马孚当太尉,全面掌管了军队
就像那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一样,长期跟那些清谈的人混在一起,司马师也很讲究脸面。在司马懿死掉的时候,他自己一言不发,却只是唆使别的人到处散布“伊尹既卒,伊陟嗣事”之类的言论。你应该知道那个伊尹吧?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臣,是“废掉皇帝”这个行业的祖师爷。哪位权臣想把皇帝搞定,都得把他挂在嘴边——说白了,就是利用他的无形资产来证明自己是做得正确的,是在向伊尹学习
当然,现在司马师不能向伊尹学习,他是要做伊尹第二
曹芳一天到晚听到这样的口号,虽然有点儿气愤,但气愤过后,也知道这种气愤是没有用的——现在整个朝中全是司马师的人。大家都是在听司马师的话,而不是在听曹芳的指示。于是,只好下文让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
司马师正式走上魏国的政治舞台
第二年,也就是魏嘉平四年(252年)春正月,司马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这些职务串联在一起,使他在名分上也成为最有实权的人
还是那句俗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司马师在确立这个历史已走进司马师的时代后,也遵循这个定律,大量重用自己的人。他发布了个命令,要求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这四个措施,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举贤才”。就这样,司马师通过他颁布的措施把自己一批死党全都“不拘一格”地提了上来,并都安排好工作: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邓艾、石苞典州郡,卢毓、李丰裳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做了这次大规模的人事安排之后,据说“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曹芳这时已经当了十多年的皇帝,也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了,觉得堂堂一个皇帝,天天坐在龙椅上,拿着天下最大的公章,却跟橡皮图章没什么差别,说什么“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统统是鬼话,心里有点儿不爽。但他又有什么办法?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龙椅上,戴着天下最高贵的帽子——皇冠,听人家高呼“万岁”之后,就看着司马师的脸色办事
综上所述,司马师成为魏国的最高权力人物,靠的是他老爸打造出来的天下,完全是家族势力强势的结果
而诸葛恪却正好相反。孙权在最后时刻把东吴全托给诸葛恪,一来固然是看好他的水平;二来也是因为他们是外来户,家族背景很单薄,觉得把权力交给这样的人放心
蜀国在这一年也跟着换届。蜀国本来是费祎当最高领导人。费祎的水平能力以及人品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身体也绝对没有问题,可因为他的马大哈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当初姜维去攻打西平时,俘虏了魏国的中郎将郭循。郭循便假装投降。蜀国那时很缺人才,一看到郭循投降,马上就封他为左将军
郭循就在暗地里做了个计划,要把自己变成人肉炸弹,搞定那个刘禅。可后来发现搞定刘禅的难度实在太大,估计这个计划到死的那一天也不会实现,就降低了一个档次,决定搞定蜀国的最高实际领导人费祎。费祎的性格历来很好,从不怀疑人。嘉平五年(253年)的春天,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当然郭循也在旁边。费祎喝得大醉。郭循一看,这是个机会啊,马上站起来,挺剑就把费祎当场杀死。费祎是蜀国难得的人才,是继诸葛亮之后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最后居然死于一个恐怖分子之手。于是,姜维就当上了大将军,爬上了蜀国权力的顶峰
于是,三个新的牛人共同把三国带进另一个时代
这三个牛人就是:魏国的司马师,蜀国的姜维,吴国的诸葛恪
三国同时进行了国家实际最高领导人的换届,说来也是奇事一件
还有一件巧合的事
以前诸葛亮活着时,是司马懿与诸葛亮做对手。这两个人一死,司马师和诸葛恪又成了对手
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儿子,诸葛恪却是诸葛亮的侄子。司马氏和诸葛氏好像是天生的敌人一样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