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才是关键人物

周瑜才是关键人物 曹操回到邺城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马腾抓起来
他一笔就可以赦免河北一千多个不明真相的造反群众,但他绝对不会放过马腾
其实马腾才是真正不明真相的人
他本来听从曹操的忽悠,跟张既到许都来当那个对他来说没有一点儿意义的卫尉。说是当卫尉,其实是当人质,而且他那个卫尉公章还没有拿好,曹操就把他的所有家属都迁到邺城,以此来控制他
曹操虽然把许昌当成首都,但他认为最安全的地方还是邺城。那是他起步的地方。他虽然在战场上很果断,其实疑心超级严重。他在统一北方后,就把所有带兵将领的家属都送到邺城来,说是这个地方离前线远,安全。但大家都可以想得到,他这是怕将领在前线叛变,所以先把你的家属好好看住。他甚至把所有宗族的人士都放在邺城
马腾看到自己一来就享受这个待遇,就知道自己来许昌真是来错了,自己当这个卫尉还真当错了,所以就一直很老实地在许昌,什么事也不干。虽然《三国演义》里说他是跟刘备他们密谋要搞定曹操,最后保密工作做得不严谨,被曹操抓了起来,一刀砍死,然后马超就义愤填膺,宣布与曹操不共戴天,起兵杀上许昌来。其实,除了马超起兵这件事是真的外,其他情节全是胡编的。因为,事实是,马超搞事在先,曹操杀马腾在后——虽然马腾被杀是有点儿冤枉,他一点儿不知道他的那个儿子会不顾他的性命,硬要起兵跟曹操作对
曹操可不管马腾冤不冤,他不光杀了马腾,连马腾那些住在邺城里的所有亲戚都全部处死
过了几天,马超又跑到蓝田一带闹事。一看马超就不是一个大气的人,才几个月,手下就那几个兵便又嚣张起来
这一次,根本不用曹操出手
那个后来曹营中死得最丢脸的夏侯渊直接跑过去,一点儿力气也没花就“击平之”。从此马超就结束了嚣张的生涯
马超不能嚣张了,但曹操却又嚣张起来。他觉得西部没有问题了,北方又被他的儿子曹丕搞得歌舞升平,内部环境一片大好,现在这个天下谁也不是自己的对手了,应该又到教训一下孙权的时候了。要是再让孙权这么发展下去,后果实在很不乐观
这时,孙权已经决定把他的首府定在建业。当然,以前这个地方不叫建业,而是叫“秣陵”。以前,张纮来到秣陵时,认为这个地方不但地形险要,而且风水很好,就建议孙权把这个地方当首府。后来,刘备经过这个地方时,也觉得这个地方真是个好地方,也劝他的这个内兄搬到这里来,这里真的是虎踞龙盘气象新
孙权一听,既然你们都说好,那就定好了。于是就修建了那座后来有名的石头城,当作他的首府,改名建业。这个建业是不是含有“建国大业”的意思,大家就自己去想了
曹操肯定是这么解读的,一看到这两个字,就生起气来了。他虽然在赤壁吃了个史无前例的败仗,但他认为,那是周瑜的力量。他可以打不过周瑜,但现在周瑜已经死了,他还怕谁?连马超都被他的部队打得不剩渣儿,还怕你这个没有了周瑜的孙权
于是,曹操又决定启动南征孙权的程序
吕蒙知道曹操要东征,就劝孙权在濡须口的两岸建立营寨。这个吕蒙此前的表现不怎么出色。他历来是后辈刻苦学习的好榜样。他小的时候并不用功读书,还是个青涩少年时,就跑到他的姐夫邓当那里混。当时邓当在孙策手下,主要负责对付山越,经常跟山越打仗
吕蒙这个人从小就对打仗产生兴趣,因此经常偷偷地混在姐夫的部队里去参加战斗。这种事肯定会被邓当发现。那时,吕蒙十六岁。十六岁就到战场上乱跑,那个危险是不用说的。邓当很生气,大骂他不要上来送死
可吕蒙不听,继续上战场
邓当没有办法,就到岳母那里告状,说吕蒙太不听话了,现在就偷偷去打仗。打仗可不是玩儿啊。我已经多次警告过他,可他不听。他要是在战场上被人打死,不要怪我没有提醒啊
吕妈妈当然更加生气,把吕蒙叫来,狠狠地处罚他,叫他以后连战场的边也不能近
可吕蒙仍然不听,大声跟他妈争论起来,最后居然还搬出那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理论,说现在天下大乱,你不勇敢一点儿,哪能建功立业呢?弄得他老妈也没有办法,就“哀而舍之”
那时邓当手下有一个人,看到吕蒙居然也来杀敌,就笑他:“你上战场,跟把肉送到老虎的嘴边有什么区别?把肉送到老虎的嘴边,老虎一点儿不感谢你啊。
吕蒙一听,马上就愤怒起来,当场举起手中刀,直接就把那家伙砍了
吕蒙下手时,虽然不计后果,但他下手后就知道后果很严重,立即选择了逃跑。他逃到一个老乡的家中,躲了一段时间,觉得就这么躲着,实在太窝囊了,就去找校尉袁雄,叫袁雄带他去自首
吕蒙那时年纪虽然小,但却精得要命,知道袁雄会救他一命。果然,袁雄努力为他求情,说他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以为杀人不犯法,也怪那家伙硬去惹吕蒙。所以,应该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袁雄这话是一点儿不靠谱的,但有关部门硬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真的放过吕蒙这一次了
袁雄还没有完,又把他带到孙策面前,说吕蒙很有培养前途
孙策还很年轻时就出来混了,因此看到吕蒙很猛很年轻,觉得很投缘,就让吕蒙在自己的身边做事。不久,邓当死去,孙策就让吕蒙去接替邓当的职务,成了一名基层军官。可不久孙策就死了
孙权成为东吴的带头人之后,就进行了一次军队体制的改革,把那些没有多少士兵、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的部队合并到其他部队里。吕蒙那时的手下没有几个兵,是被整合的对象。他知道,他的部队一旦被合并,以后他就难有出头的之日了。他一点儿不愿被别人整合过去。他到处去借东西来武装他的士兵,没日没夜地训练,等孙权过来验收时,看到他的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军容整齐,比正规军还像正规军,心里很爽,当场对他说,你这支部队的番号继续保留,并且还增加他士兵的数量
吕蒙就这样得到孙权的看好,提拔得很快。不过,他真正让人服气的还是那次征伐黄祖之战。他和凌统带着两百敢死队员把黄祖堵在江中的艨艟战舰,打开了大军前进的道路。为搞定黄祖立下了头功。黄祖虽然算不上什么英雄人物,但因为孙坚的失误而砍下了孙坚的头,一直是东吴人的第一号仇敌。孙策曾多次要击溃黄祖,但都没有成功。到孙权时,才把黄祖那颗头砍下来。孙权很高兴,对吕蒙就更重视了
吕蒙虽然是个职业军人,十几岁就在部队里混,但他的心胸却很宽广。当那个袭肃自动来投奔东吴时,周瑜决定把袭肃划归吕蒙指挥。可吕蒙却认为,这对自己以后工作不利,仍然要求让袭肃自己带着自己的部队,而且还增加其部的人数,让袭肃很高兴。从这点上看,吕蒙绝对不是一个只知冲杀的纯粹军人,在政治上也非常成熟
另外,在周瑜与曹仁那次对峙中,周瑜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带兵去救甘宁,把曹仁打得没脾气。这个建议,也让我们看到吕蒙的脑子很好用,也是一个玩儿阴谋的好手
我想,后来孙权最终把吕蒙提拔到军队最高领导的位子上,是老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孙权很早就知道吕蒙是个有用的人才,但他军事能力很强,智商也很高,想法也独特,就是书读得太少,连字也签得那么难看,就对他说:“现在你的职务越来越大,管的事也越来越多,必须多读点儿书啊。
当时,吕蒙仍然是典型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听到孙权的话,一点儿不在乎,说:“现在天天打仗,哪有时间去读什么书?
孙权说:“你这话很不对。我只是要求你多读点儿书,让眼界更加开阔一些,看问题看得更远一点儿。你说你忙,你忙得过我吗?我现在都坚持天天读书。
吕蒙一听,那就读书吧。他居然也是个读书的料,一口气读下来,成绩非常可观
他跟鲁肃向来是好朋友。不过,两人不同的是,他是纯军人出身,而鲁肃却是读书人出身。所以,鲁肃见他没有什么文化,很少把他当一回事,想让心情愉快的时候,就常常拿他开涮
可后来,跟吕蒙一谈,突然发现吕蒙变成了学问家,不由得大惊,最后弄出那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成语。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这时孙权对吕蒙是非常看好的。因此,当他提出要在濡须修建营寨时,别人都反对,理由是:“我们打起仗来,可以冲上岸,杀完敌后,又跳到船里,继续喝酒吃饭睡觉,哪用得着浪费人力物力去修什么营寨?”但吕蒙仍然坚持:“你们说得好像很不错。可是如果敌人突然出现,后面又有骑兵冲上来,咱们的子弟兵连岸边还没到,就被人家屠杀了,还能跳到船里吃饭睡觉吗?
孙权立刻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就修建了濡须坞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