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妃的末日

栗妃的末日 汉武帝和“四人帮”正在想大干一场、彻底实现“独尊儒术”的思想革命时,却低估了窦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击
鉴于“四人帮”乃朝中重权所在,又有汉武帝在背后撑腰,虽然在推儒扫“黄”中效果显著,但因为窦太后这个“老佛爷”在,扫“黄”大会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换句话说,要想彻底扫“黄”成功,以窦太后为首的“黄派思想守旧派”必须得搬除。而搬除老佛爷,唯一能动用的力量就是刚刚上任才不久的汉武帝刘彻
“四人帮”的老三赵绾于是马上给汉武帝打了这么一个小报告,报告的大致内容如下:“尊敬的皇帝陛下,按照自古流传下来的礼节,妇道之人怎么能干预朝政呢?请陛下收回凡事向东宫(窦太后居住的地方)报告的命令。
赵绾这个小报告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建议汉武帝以后凡事自己拿主意,不必再经过“东宫”窦太后的审批了。说白了就是架空窦太后,夺去窦太后在朝中的“权”位
应该说赵绾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是想让汉武帝早点收回实权,从而把这场思想革命进行彻底。然而,他们太低估和小看窦太后的能力了
窦太后自从拿汉武帝的老师兼一国之丞相卫绾开涮后,以为这样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却不料走了一个卫绾,却来了一个“四人帮”。面对“四人帮”的咄咄逼人态势,窦太后并没有马上出击,而是选择了隐忍,她在等,等“四人帮”露出破绽来。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她的隐忍换来的却是“四人帮”的麻痹大意和夜郎自大
赵绾急于求成的这个小报告竟成了窦太后手中强有力的把柄。大家肯定就会有疑问了,赵绾这个小报告是打到汉武帝那里去的,怎么会成了窦太后手中的“把柄”呢
原因很简单,有人告密了。告密的是拥后派的重量级人物武强侯庄青翟。窦太后并没有对“四人帮”打草惊蛇,但并不代表她就不在暗中监视和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相反,拥后派人士都在暗中磨刀霍霍,只等窦太后一声令下,把包括“四人帮”在内的儒派人士一网打尽。因此,赵绾的小报告自然逃脱不了拥后派人士的法眼,赵绾打向汉武帝的小报告竟成了窦太后反击思想革命的导火线
面对庄青翟的密报,窦太后知道她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是该出手的时候了。于是窦太后直奔宫中找到了汉武帝
汉武帝接了赵绾的小报告正犯愁该何去何从,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窦太后,他自然知道小报告的事已被窦太后知道了。但脸上依然不动声色,从容地向窦太后请安,平淡地问窦太后突然驾临寒宫有何贵干
窦太后脸上冰冷冷的,目光如刀子般直射在汉武帝脸上,不怒自威,令人不寒而栗。良久只说了这样一句话:“赵绾迷信儒术,离间亲人,皇上难道想把他变成新垣平第二吗?
汉武帝毕竟才十六岁,又刚坐上皇帝的宝座,面对祖母的质问,他哪里敢答,脸上冷汗如雨般流下
窦太后得势不饶人,丢下让汉武帝给他一个交代的话后,愤愤而去。窦太后走后,汉武帝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关键时候他只能去求教自己的母亲王娡王皇后。王皇后那是啥人物,她马上教会了汉武帝两个道理
1.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王皇后对汉武帝说,你刚刚才上任没有多久,虽然有“四人帮”,但还是人单力孤。而窦太后是三朝元老级人物,朝中势力众多,你此时如果公然和窦太后作对,窦太后一旦发飙,只怕你吃不了兜着走。以窦太后的势力,把你从皇帝的宝座上拉下来易如反掌。因此,当务之急应顺从窦太后之意严处赵绾,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了赵绾一个人来保全你的皇帝才是最关键的啊
2.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既然连窦太后这样的人都可以隐忍得这样好,都可以沉住气等,你也要等啊。你要想进行自己的思想革命,完全可以等啊,等窦太后死了,那时天下就是你一个人真正说了算了,你想干什么,天下又有谁能阻止你呢?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想干大事业,为何不能学会等呢?窦太后已是古稀之人了,能经得起几个春夏和秋冬来等待呢
王皇后就是王皇后,单从她教儿子刘彻的两个道理上,我们就能明白她当初为什么能在“几乎不可能”中取得后宫争夺战的胜利了。她的目光远大,远到可以看到未来。正如下围棋一样,业余的棋手能算到几步棋就满足了,而职业棋手往往能算清每个变化后的几十步甚至上百步。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成功的人比失败的人多算了那么几步,多走了那么几步
汉武帝“茅塞顿开”后,只能含泪把赵绾革职入狱候审
赵绾以“诽谤罪”坐牢去了,按理说窦太后应该满意了吧。然而,窦太后并不满足,她给汉武帝开出了这样的条件:“赵绾诬主欺上,死有余辜,你必须提着他的人头来见我。
赵绾毕竟是汉武帝颇为欣赏的人才,本来他以为做做表面功夫,把赵绾关起来就可以平息窦太后之怒了,但哪料窦太后胃口这么大,竟要人家的命。于是汉武帝为赵绾辩解起来,他说赵绾是丞相窦婴和廷尉田蚡推荐的人,活罪难逃,死罪就免了吧
汉武帝毕竟少不更事,这一辩不打紧,却把整个“四人帮”都给牵扯进来了。而窦太后要的正是这样的结果。于是按照“追凶查源”的原则,对“四人帮”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赵绾和王臧入狱,窦婴和田蚡革职
赵绾和王臧入狱后,原本以为汉武帝会救他们出去的,但听狱官说窦太后要他们两个将牢底坐穿时,他们两个彻底失望了,自知活命无望的他们最终选择了自杀。而窦婴和田蚡之所以只免职而没有打入死牢,只因他们俩的背景身份有点特殊。窦婴“胳膊肘往外拐”,但毕竟是窦氏家族的一员,而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是王皇后同母异父的哥哥,鉴于两人的特殊身份才网开一面的
自此,汉武帝一手打造的“四人帮”瞬间便灰飞烟灭了。而那个“怀才不遇”的申公只因在面对汉武帝面试时惜言如金,没有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却因祸得福,躲过了一劫。乘此机会,申公来了个告老还乡,又去当他的“赤脚教授”去了
新上任的丞相是柏至侯许昌,御史大夫是武强侯庄青翟(这两人都是拥后派的重量级人物),郎中令是石建为,内史为石庆。许昌、庄青翟、石建、石庆构成了新“四人帮”,当然这新“四人帮”和老“四人帮”人还是一样多的人,但效忠的主人却是有区别的,老“四人帮”效忠于汉武帝,新“四人帮”自然效忠于窦太后了
许昌和庄青翟这两位拥后的元老级人物,我们并不陌生了。但石建和石庆是何许人物,为什么从默默无闻者一下子位列朝中四甲之列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石建和石庆是万石君石奋的儿子。万石君石奋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在当年的太子争夺战中,他是拥后派的代表人物。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地看一下他的生平吧
姓名:石奋
祖籍:河内郡温县人
成长经历:一路风雨一路阳光(十五岁跟随汉高祖刘邦做小吏,后因其姐姐入宫做了刘邦的“美人”,他被升为“中涓”;汉文帝时,做了太子太傅;汉景帝时位列九卿)
绰号:万石君(石奋为人诚实守信,处事谦逊紧谨,故有此绰号)
最独特的教子方法:绝食(凡是子孙中有人犯了过失,他便不肯吃东西,以此表示严重抗议,直到他的儿孙们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袒胸露背地向他负荆请罪,他才肯原谅他们)
最得意的事:一人历五代(石奋经过了大汉成立后的汉高帝、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五代皇帝了),父子皆千石(石奋官列九卿,俸禄自然在千石以上。他的四个儿子在汉景帝时都做了朝廷大官,俸禄都是两千石,这在当时绝无仅有的)
最失意的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石奋恨只恨人终究会老去,此时已告老还乡,虽然不能为窦太后重新组建新“四人帮”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是他的两个儿子替他顶上去了,这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新“四人帮”上台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想革命到此暂告一段落,结果是革命人士贬的贬,杀的杀,革命的火焰已被以窦太后为首的黑暗势力绞杀在萌芽状态。然而,正如革命的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一样,星星之火终究会成为燎原之势的。汉武帝现在只有依照他母亲王皇后为他定的制胜法宝——等。等,稍等,慢慢等,等到窦太后归西的那一天,也就是汉武帝重新站起来、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