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对于乌孙国,细心的读者也许并不陌生。西汉时期,汉武帝为联络西域,拉拢乌孙以控制匈奴,把江都王刘建16岁的女儿细君,嫁给乌孙王,乌孙王已经60多岁了。细君非常不情愿地背负皇命来到乌孙国后,完全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习惯,整天不思茶饭,以泪洗面。乌孙王也是个通情达理的王者,知道这个比自己孙子还小的小姑娘嫁给自己肯定心里十分委屈,就主动提出让细君嫁给自己一个20多岁的长孙(以后可以继承王位的)。但细君公主至死不从,认为不合伦理道德,哪有皇上让嫁给爷爷的再改嫁给孙子呢?她在这种矛盾和不适应中陨落了美丽的生命。留下了“细君奉命嫁西疆,塞外陪伴乌孙王。帐篷作屋毡作墙,羊肉作饭奶作汤。思念家乡心忧伤,心寄归雁飞南方,可怜江都王家女。豆蔻年华一命亡”这样悲惨的诗句
然而,作为和亲第一公主,在细君公主的努力下,乌孙和汉朝的关系大大改善,并且击败了匈奴数次骚扰。因此,用一句话来形容乌孙和汉朝的关系,那是老亲家关系。虽然后来因为鞭长莫及、天各一方等因素,两国越来越疏远了。然而,不管怎么样,老情谊还在。所以班超才会把在西域的联盟对象首先确定为乌孙
班超很快将自己的联“乌”抗“龟”战略部署向远隔千里的刘炟进行了汇报:“乌孙大国,控弦十万,故武帝妻以公主,至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
刘炟对于这件事充分发挥了果断的作风,大手一挥,给了班超一个回复和一个举动。回复是两个字:同意;举动是来而无往非礼也。解析如下,都是老亲家了,虽然很长时间没有来往了,但人不熟礼熟,于是,命班超为将兵长史,假鼓吹幢麾,并以徐干为军司马;另外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赐大小昆弥以下锦帛对乌孙进行“糖衣炮弹”攻势
在现代人眼里,作为外交使节出使是一件非常神圣和光荣的事,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在一千多年前的时候,情况却不是这样。那时候的外交使节有着外交“死节”之称,他们在执行任务时,如同在波涛巨浪中行舟,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被扣是家常便饭,丢掉性命也在意料之中,能活着回来那是万幸。因此,作为外交使节,不但要具有非凡的胆略和才干,而且还要有敢于牺牲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班超就是用这种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在西域接二连三地获得了成功,并且一举摘得西域年度“敢斗奖”。随后数年,他一直蝉联这份殊荣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班超这样敢于在别人的地盘“班门弄斧”和超越自己,比如说这次被刘炟寄予厚望的卫侯李邑就是完全的例外
作为“护臣使者”(乌孙使者)和“护礼使者”(大量锦帛)的李邑却是个“懦弱使者”,要去乌孙,途中要经过于阗。结果刚到于阗,就传来一个很不幸的消息:龟兹国正在攻打疏勒。而且据不完全可靠消息,两军交战得很激烈很胶着很持久,如果你在现场,可以保证很刺激很好看很过瘾,但不保证枪不走火人不中弹
要从这里过,不要买路钱,却可能要买路命。按理说这只是个吓唬人的玩意儿,在那个乱世,如果说有危险,不管身在哪里都有危险。可是,李邑虽然身为使者,但胆子却不是很大,而是很小。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害怕,第二反应是非常害怕,第三反应是害怕得不敢继续前进
不敢前进,但又得找个理由啊。有的人要脸不要命,有的人要命不要脸,有的人脸和命都要,李邑显然属于第三种。而且要命的同时还想要脸面上过得去,不能让人说他懦弱啊
不要脸的人干的不一定是坏事,要脸的人干的不一定是好事
李邑干的就不是好事,而且要么不干,一干就来了个双管齐下的“含沙射影”
第一“管”,写封“家书”给刘炟看。李邑停止不前后,马上挥毫泼墨,信里除了跟刘炟大谈相思之苦之外,还“言归正传”地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西域只是一个传说,西域之功必不能成。含沙射影为:我们这个使团去不去乌孙,都是滥用民力,徒劳无功,与其做无用功,还不如让我回去吧
第二“管”,唱支“山歌”给班超听。听别人的歌要钱,听李邑的歌要命。李邑在“歌中”极力毁谤班超在西域是左手拥爱妻,右手抱幼子,大享天伦之乐,完全没有心思考虑国家的事情。含沙射影为:班超是个吃里爬外的家伙,在西域不务正业
应该说李邑还是蛮有才华的,又是写又是唱的,但却没有打动刘炟。看完他的表演后,刘炟沉默半晌,对李邑说了这样两句话
即使班超左手拥抱爱妻,右手怀抱幼子,那也是他应该享受的
驻守西域的千余汉军都有思归之心,但却能在班超的带领下,同心扎根当地,这说明了什么?以后你就听从班超的调遣和节制
于阗离洛阳很远,离疏勒却很近,因此,李邑的双管齐下,班超自然先于刘炟看到他的表演了。看完后,班超半晌无语,良久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举动:派人遣送妻儿回国
如果说李邑作为“特吏”,班超起前不敢乱动,而委屈地送娇妻幼儿回国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接到刘炟的诏书后,班超接下来的举动就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了。他没有因为有管制李邑的特权就对李邑往死里整,而是让李邑马上到疏勒国来
李邑诚惶诚恐地来了,原本以为吃不了兜着走的他却发现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班超根本就没有看他一眼,而直接对他挥了挥手,说了句这样的话:你带着乌孙国的使者们返回洛阳吧
这是真的吗?李邑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直到班超再度对他挥挥手,他才知道这是真的,于是赶紧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生怕班超马上就会反悔
李邑走了,徐干不干了,找到班超进行了质问:“李邑又是写信又是唱歌来毁谤你,用意很明显,要你在西域待不下去,让你以失败的方式灰溜溜地回国去。现在皇帝既然给了你管理他的特权,为什么要让他舒舒服服地回国呢?
面对徐干的质疑,班超笑了笑,说:“李邑毁谤我,说明的是人品问题,但我不能因为这样就报复他,不是有句这样的话吗——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不想跟李邑这样的人计较,才派遣他回国,这样他可以免受痛苦,我也可以问心无愧,两全其美。如果我公报私仇,把他留下来,那我也就跟他是同一种人喽!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班超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确实令人敬佩
接下来班超和徐干负责把刘炟的“诚意”送到了乌孙国。乌孙国原本就和汉朝有过约定,因此,面对“亲家”送来的贺礼自然大方地接下来了。而且作为回馈,进行了现场表态: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和乌孙达成“军事同盟”后,刘炟仿佛也对西域充满了期待。为了能配合班超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公元84年,刘炟派遣和恭等四人率领精兵八百来到西域
有了乌孙和援军的支持,班超的底气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接下来,他不再迟疑不再犹豫,使出三十六计里的一招——声东击西。一边联合乌孙国,屯兵在龟兹边界大张旗鼓地进行军事演习,一边联合疏勒、于阗的军队对莎车开始了新的军事行动。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