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 大汉天子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 。

第十九 大汉天子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 。 皆曲涓丘之麦,酿野田之米。仓风莫预,方金未启。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流光 ,甘滋泥泥,醪酿既成,绿瓷既启,且筐且漉,载 载齐。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
——邹阳《酒赋》(节选)
骠骑将军府上的刘主簿一整天都心神不宁。
昨天下午他正在府里办公,有个从稻国来的信使送了一封信给他,还要他亲手拆开。他拆开背袋,一看封印“稻相之印”,立刻警觉地四下看看,见没有人注意自己,就仔细检查了封印,在确认完好无损后,便打发信使回去了。待到四下无人,刘主簿才打开竹简。这一看,刘主簿倒吸了一口冷气。
原来,刘主簿这些年拿了稻相不少好处,顺理成章成了稻相安插在长安的内线。在这封信里,稻相简单陈述了稻公子的事情。稻相明白,有郭解插手此事,杀掉稻公子已经不可能,因此他要求刘主簿去城外一处祠堂杀掉两个重伤的刺客。如此一来,稻公子没有证据,喊冤喊得再响也没用,田氏一族就性命无虞了。信中许诺刘主簿在办成此事后,将获得丰厚的金银。
夜已深,刘主簿却没有丝毫睡意。他一会儿在席子上躺着,一会儿坐起来研墨写回信,写了几个字后,觉得不妥,又用刻刀刮掉;一会儿又站起来,吩咐仆人把稻相的信拿出去烧掉,仆人刚把信接过去,他又改变了主意,把信要了回去……
就这样,纠结万分的刘主簿一宿没睡,等到天边泛起翡翠般的青白光芒时,终于想明白了:稻相今天可以让我灭他人的口,明天就能让别人来灭我的口。骠骑将军和郭解是至交,前几天我亲眼见过那三个少年,而骠骑将军又是天子的爱将,将来谁输谁赢,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第二天,郭解在庄园里和三个少年、几个门客商量收集证据的事情,不过大家都没有好点子——稻相污蔑稻侯、追杀稻公子一事,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大家一筹莫展。
正在此时,门人来报,说有一个江湖方士求见。
郭解素来不和方士交往,自然觉得蹊跷,就请那方士进来。那方士见到郭解,先行礼,然后把一个东西交给了郭解。郭解拆开一看,竟然是稻相写给长安一个要人的信!他们找了半天证据一无所获,结果证据竟自己送上门来了。
郭解发现,写有收信人的那片竹简已经被人用刀片刮得干干净净,还涂上了墨,因此无从得知信是写给谁的。他询问方士,那方士便说自己在长安市上云游,这封信是一个人花钱雇他转交的。至于那人是谁,他不认识,也没见过,更没有问。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封信正是稻相污蔑皇族,作奸犯科的铁证。
当天,郭解就派人把这封信送到了霍去病手中。又过了几天,霍去病带来了好消息:明天他带三个少年入宫觐见!
第二天,三个少年都换上了礼服,乘坐霍去病的马车前往皇宫,一路畅通无阻。未央宫前殿外,大臣们见是骠骑将军的车辇,纷纷躬身行礼,少年们颇感自豪。
三个少年前番进城没有机会入宫,这次终于可以饱览宏大华美的未央宫。少年们站在前殿外的白玉台阶上,把头后仰,试图看清前殿的屋檐——眼前有无数宫殿层层叠叠,千门万户,好像上接天宫一般。
“陛下在宣室殿,将军和几位少年请随我来。”一个小宦官恭恭敬敬地守候在前殿大门口,随即走在前面引路。霍去病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地紧随其后。从前殿走到宣室殿,三个少年一路左顾右盼,上瞧下看,眼睛都不够用。
未央宫的前殿是大汉帝国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守备森严。大殿以木兰为栋梁大椽,以杏木为梁柱,因此大殿里一年四季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木头香味。
环看四周,更显出皇家气派:大殿里到处垂挂着名贵的丝绸,墙壁贴满了金箔,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石,特别是处处都嵌有夜明珠——据说到了晚上不点蜡烛也很明亮,窗棂是青色的,地板均匀地涂了名贵的红漆。凡来过大殿的人都会赞叹:仙境也不过如此呀!
“这宫里有多少个殿呀?”大侠小声问。
稻公子悄悄说:“我听父侯说起过,单单未央宫一座皇宫,就有几十个殿!除了前殿和宣室殿,还有清凉殿、高门殿、凤凰殿……”
“嘘……别说啦!到啦!”未央打断了稻公子的话。
到了宣室殿,大家听到里面有诵读声传出,似乎是“清者为酒,浊者为醴”,一会儿又听见“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才意识到这是皇帝在读书。小宦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口等着,一直到皇帝诵完这篇《酒赋》才进去通报,然后悄然退下。
霍去病弯腰低头、踱着小步进殿——这种礼节叫作“趋”。三个少年也学着霍去病的样子进殿。皇帝身穿黑色便装,没有戴冠,头发散披在肩上,正斜倚在一张卧榻上。榻的前面垂有一道珍珠帘,因此少年们看不清皇帝的样子。
大侠略感失望——他本以为皇帝是一位身披战甲的大将军,没想到是一副书生模样。
霍去病带三个少年行了觐见礼,皇帝让他们起身,坐在象牙席上。

汉朝御史大夫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廷尉是九卿之一,掌管刑狱,为最高司法机构长官。

“骠骑将军,你上次带的信我看了。”皇帝的声音响亮,“田氏身为侯国相,不知满足,还要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已经下令御史大夫和廷尉 去调查了。”
“陛下英明神武!”霍去病回答。
“这三个小孩,就是你说的千里申冤的少年英雄吧?”皇帝笑道。
“陛下!”三个少年连忙起身,避席跪下。
“哪个是稻侯家的公子?”
稻公子连忙行礼应答:“臣拜见陛下。”
“算起来,朕还是你的叔叔哩。”皇帝和颜悦色,甚为亲切,“你为父申冤,险些丧命,颇有当年缇萦救父之遗风,既孝且贤,符合我朝以孝治天下的根本。这样吧,朕考考你,你说说,什么是孝?”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稻公子落落大方,清朗干脆地回答:“孔子说,‘孝’是上古先王留下的至德要道。 我想,‘先王’指的是大禹。大禹之前是公天下,大禹之后是家天下,要以‘孝’为至德治理天下。所以,‘孝’是表达感情的需要,更是家天下的一种法度。”
皇帝一听,激动得从御榻上坐了起来,连声称赞稻公子讲得好。他又把大侠叫出来,问道:“你就是一路上斩妖除魔、保驾护航的侠客?朕也考考你,你说说,什么是侠?”
大侠想到了在函谷关时司马迁对他说的十四个字,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舍生取义!”
“说得好!”皇帝对这个简短但铿锵有力的答案很满意,扭头对在一旁侍奉的小宦官说,“把刚才大侠说的这句话转告太史令司马谈,让他记录下来!”
这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陛下,您怎么考我呢?”未央竟然主动问起了皇帝,这让习惯了发号施令的皇帝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他大笑道:“朕正要考你。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请陛下出题。”未央朗声道。
“朕问你,为什么孔雀东南飞?”
霍去病、稻公子和大侠在旁边听得莫名其妙:皇帝这是要问什么?孔雀为什么往东南飞,这得问孔雀吧?他们都把目光集中到了未央身上,为她捏了一把汗。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