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长安市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第十六 长安市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节选)
还没跑到前门,迎着朝阳的美丽霞光,稻公子和未央看见几个高大的影子向他们走来。走在最中间的似乎是一个“巨人”,有一个半人那么高。稻公子和未央都吓了一跳。
这“巨人”越走越近。等到终于可以看清他的模样时,稻公子和未央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原来,所谓的“巨人”是大侠骑在一个人的脖颈上,此人个头不高,但精壮威猛,脸上还带着昨晚战斗留下的伤痕,眉宇间射出一股锐气——这气息能让善良的人感到安全,让邪恶的人感到惊恐。两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胜利的微笑。
“看,这就是我和你们说了无数次的郭大侠郭解叔叔!”大侠的自豪溢于言表。郭解把大侠从肩膀上放下来,那三个蒙面人也早就拉下了面罩,露出了英俊清朗的面容。稻公子和未央连忙作揖表示感谢。
“不过,郭大侠,我有一事不明。”稻公子感到疑惑,问郭解,“您怎么知道我们要来,又怎么知道我们被敌人追捕,还知道我们被关在了哪里呢?”
郭解哈哈大笑,说:“我早就知道你们要来了!是信鸽告诉我的。”
稻公子和大侠对视了一眼,想起了在离开高大侠庄园的最后一刻,高大侠似乎在鸽笼旁边写着什么。
“鸽子可比人的腿脚快,我半个月前就陆续收到了三只鸽子带来的同样内容的信,这说明,高大侠把所有的鸽子都放飞了,他这是破釜沉舟啊,唯恐我收不到这封至关重要的信!”郭解继续说。
“至于怎么找到你们,那就是你郭叔叔的本事了。这么说吧,别的地方我不敢讲,在这关内除了皇帝,谁也没有我的消息灵通。那几个刺客一入关就被我的人盯上了,你们被抓,我很快就知道你们被关在哪里。说实话,你们都是好样的!从稻国到都城,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特别是大侠,几年没见武艺有长进,这几天跟着我,我再教你几个招式!”
大侠高兴地跳了起来:“大侠大侠,侠之大者!”
稻公子也开心地说:“是大家齐心协力走过来的!对了,高大侠还让我们带了和郭大侠见面的信物。”他一边说,一边从大侠的包里拿出了席镇,递给了郭解。
“信物里还有阿爷塞进去的地图。”大侠补充了一句。
“是这个席镇里的地图?哈哈哈!”郭解笑道,“原来如此。这地图是我当年给高大侠画的,想来他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在那席镇里塞了地图。”大侠和稻公子恍然大悟。
一路上,大家其乐融融,好不欢喜。
到了郭解位于都城附近的庄园,孩子们很兴奋——这里可比高大侠的庄园大多了。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模仿终南山堆出来的土山,上面种满了花草树木,好看极了。郭解的庄园里到处是人,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有的是郭解的门客,有的是郭解的朋友,还有的是上门求郭解主持公道的普通老百姓。
一整天,郭解都顾不上和三个少年说话,而是忙着处理各种事情,给上门求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有时给朝廷的高官写信替蒙冤的人申辩,有时资助落魄的陌生人……面对此情此景,三个少年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侠义:原来大侠并不总是打打杀杀,而是要匡扶正义,主持公道,扶危济困……大侠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一直到上灯时分,鼎沸的人声才渐渐平息,只有几个忠实的仆人侍立一旁。郭解把三个少年领入一个私密的房间,大家在席上坐下,郭解坐在中间。郭解说道:“稻公子的事情我已经知道,我会尽力帮助你们。不过,要入宫觐见,单靠我这样一个无官无职的白衣是做不到的。”
大家的脸色一下子暗淡了下来。
郭解笑了笑,继续说:“不过,高大侠既然将此事托付给我,我就一定有办法帮到你们。”
大家的脸色一下子又明亮起来。
“这件事情只有一个人能办到,他是我的一个朋友,其实比你们大不了多少,叫霍去病。”郭解说。
“骠骑将军?”三个少年异口同声地叫了出来。
“没错!不过他现在带兵打仗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骠骑将军是陛下的爱将,由他带你们入宫觐见再合适不过。期盼他早日得胜,班师回朝!”
既然要等骠骑将军班师回朝,郭解索性给三个少年放了假。他安排几个随从陪着三个少年去长安城里寻访未央丢失的宝镜,顺便在城里游玩三天,放松一下心情。
“要玩三天?”未央兴奋地问道。

八水,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

“当然。”郭解笑着说,“长安城太大了,城外有‘八水绕长安’ ,城里有热闹的东西九市,真要好好玩一遍,三天哪里够?要十天!”
第二天,三个少年来到著名的“十二金人”脚下。这十二个“金人”是当年秦始皇用从六国搜罗来的武器熔铸而成的——秦统一天下后,以为不会再有战争。秦亡后“十二金人”被汉朝皇帝迁移到都城,如今成为大汉气象的标志。稻公子触摸着“金人”斑驳的外表,不无感慨地朗诵起贾谊名篇《过秦论》里的句子: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从正南的安门进城,少年们踏上了宽阔的安门大街。大街中间是御道,只有皇帝才能走,两边的双向车道足够宽——两个车道各走两辆四匹马拉的车,也不拥挤。路两边的大树下有阴凉儿,三个少年走在里面,好不惬意。抬头遥望,大街笔直地伸向北方,一眼望不到头。
当看到左边的未央宫前殿和右前方的长乐宫时,少年们被深深震撼了。大侠不由得脱口而出:“这宫殿太大太高了,简直不像是人住的,倒像是山上的神仙住的呢!”
“大侠,你说得没错!未央宫的前殿建在龙首山上,所以显得特别高大。”稻公子解释说。
“为啥要把宫殿建在山上呢?”大侠问。
稻公子笑道:“不建在山上,那要耗费多少人力才能筑起这么高大的皇宫啊?”
“安门大街那么宽,可是未央宫和长乐宫南面靠墙的街道为什么这么窄?”未央说。
稻公子回答:“因为本朝建立之初,长安没有城墙。先有长乐宫,后建未央宫,到了惠帝的时候,才紧紧围绕宫殿建了城墙。”
“真想看看未央宫和长乐宫里面是什么样子啊!天子居住的地方,一定像天上的仙宫一样吧?”未央憧憬地说。
沿着安门大街向北,一行人走走歇歇,一个时辰才走过北宫。到了明光宫附近的一个路口,人越来越多。
稻公子说:“其实长安城里大部分是宫殿,街道上人不多,不过到了北边就热闹啦。我们现在站在安门大街和雍门大道的交叉口,你们看,往东北边走的都是长安城的居民,他们住在明光宫北边的居民区,也就是‘闾里’;往西北边走的是商贾和游客,那里有东三市和西六市。”
一说到去市场,未央来了精神。大家先找了一家店吃了点东西,然后一头扎进了长安最热闹的市场。
长安一共有九市,店铺云集的东三市开场时最引人注目:来自天南地北的货物,夜明珠、珊瑚树、灵芝、黑檀木……都能找得到。货物多得店铺里放不下,店家都在铺外设了摊点。人多得不得了——未央想仔细看看一家玉器店的佩玉,后面的人流推着她往前走,她无法驻足欣赏。车马更不必说,一匹马拉的车在这里也举步维艰。
“熙熙攘攘,真不愧是长安。”稻公子感慨道。
未央想起在洛阳的时候听说宝镜被一个从长安来的丝绸客商买走了,说不定就在这琳琅满目的东三市上。她眯起眼睛仔细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特别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物件。她在前面慢慢走,大侠和稻公子跟在后面,走过了几家古董铺、席子铺,又走过了专门售卖镜子的店铺,仍然一无所获。
忽然,从不远处一家丝绸店里射来一束熟悉的光。未央马上意识到,这光一定是自家丢失的那面宝镜射来的!她从小就抱着这面宝镜玩,熟悉宝镜在一天中每个时刻射出的光——无论晨昏斜阳还是正午阳光,甚至深夜的月光。
未央迅速朝丝绸店跑去。柜台前簇拥着一群衣着华丽的客人,他们有的在挑选丝绸,有的在试穿丝履,还有一个客人在把玩一面镜子。那面镜子看似普通,但看到日光透过镜子映照在丝绸店墙壁上的纹饰,未央确信那就是她家祖传的宝贝。
“见日之光!”她失声叫了出来,试图挤进人群。她一边挤一边大声喊:“老板,那面镜子是我的,那是我的镜子!”
不知道是未央太过年少还是那些衣冠华丽的客人太过尊贵,没有人回应她的呼喊。未央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老板娘模样的人,满脸堆着笑,把那几个拿着丝绸、丝履,还有宝镜的客人恭恭敬敬送出了店外。
未央拼命要挤过去,却被两个卫兵模样的人拦住了。
这时,稻公子和大侠等人赶到,未央把那群人指给大家看。
“他们是什么人啊?”大侠疑惑地问。
稻公子摇摇头。
随行的大哥哥沮丧地说:“他们是长乐宫的宦官,专门为皇太后寻找奇珍异宝。我认得那个拿镜子的。唉……东西一旦入了宫,那就真的石沉大海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