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荀罂死了

原来这才是春秋:荀罂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完成了就该走了。
所以,当楚国人服软之后,荀罂也就该走了。
转年的夏天,也就是半年之后,荀罂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卒了。与他前后脚卒的是士鲂。
八卿现在成了六卿,权力又要重新布局。
荀罂的死,让晋悼公非常伤心。当初栾书和韩厥的死都没有让他如此伤心,为什么?因为栾书死了有韩厥,韩厥死了有荀罂,而现在呢?
晋悼公无可奈何。
“士匄,由你递补中军帅。”晋悼公宣布,既然大家都差不多,干脆就按照顺序递补。
“主公,上一次,是荀偃谦让我,而且他比我年长,因此请任命荀偃为中军帅吧。”士匄谦让了,他说得有道王里,荀偃的资历比他老得多。
晋悼公知道,这两个人从能力到人品都差不多,谁上其实都一样。
“那好,任命荀偃为中军帅,士匄继续担任中军佐。”晋悼公宣布,中军就这么定了。
按着顺位,上军帅就该是韩起,可是韩起也谦让了。
“还是赵武吧,他比我能干。”韩起要让给赵武。
于是大家去看赵武。
“别,栾黡的功劳大啊,还是栾黡吧。”赵武连忙退让,倒不是他真的佩服栾黡或者喜欢他,而是他知道栾黡这人很跋扈,自己一下子超越了他,他一定不高兴。而栾家势力大,尽量不要得罪他。
于是,大家又看栾黡。
按栾黡的想法,自己就算作中军帅也不过分,可惜没人推荐自己。如今看见大家都在谦让,自己要是不谦让的话,显得很没有风度。
“韩起比我强,他都愿意让给赵武,那就赵武吧。”栾黡也谦让起来,大家都有些意外。不过大家也听出来了,栾黡的谦让有些不服气的意思。
晋悼公自然知道大家都不愿意栾黡升上去,所以借着栾黡的话,顺势就说了:“韩起和栾黡都这么谦让,令人高兴啊。既然这样,那就赵武出任上军帅吧。”
上军帅赵武,上军佐依然是韩起。栾黡没有上升的余地,于是依然担任下军主帅,魏绛递补为下军佐。
按着惯例,中军帅一旦病故或者退休,儿子立即进入卿系列,为什么荀罂的儿子没有获得任命?因为荀罂的儿子荀朔在生完儿子之后就去世了,而荀朔的儿子荀盈现在只有六岁。而士鲂的儿子也很小,也没有办法继承父亲的职位。
现在,新军无帅,怎么办?
“新军并入下军,恢复三军编制。”晋悼公下令。
于是,晋军从六军到四军,现在进一步缩编到了三军。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