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入关记Ⅴ——林肯式平等

李渊入关记Ⅴ——林肯式平等 宇文化及撤了,李密悬着的一颗心,稍稍放了下来,他返回了巩洛,而后,留下徐世绩在黎阳一代,防备宇文化及的反扑
看上去,东都已经彻底恢复了平静,李密和政府军,在经年累月的相持后,终于因为宇文化及的催化,达成了最终的和解,如今,随着宇文化及的最终离开,战争结束了,和平终于降临了。以此,东都政府内部,陷入了一片欢腾,长久以来的折磨,终于成为了过去时
然而,在这一片欢腾之中,有一个人,却怎么也兴奋不起来,非但兴奋不起来,他还为此感到十二分的担忧
早在杨侗刚接受李密的投降时,此人的态度就很消极——彼时,提出了收编建议的元文都,因为和解达成,觉得灾难即将结束,不免欢欣鼓舞,于是在上东门摆下了酒席,请了文武百官前来庆祝,从段达以下,全都是喝着酒唱着歌跳着舞,庆祝得来不易的安宁;然而,在这样的气氛下,此人却偏要泼盆冷水,他对着起居郎崔长文表示:“这些人竟然敢把国家的名器,拿去送给盗贼,其心何在?
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可能接纳李密,只有这个人不可能,因为,他是王世充。于王世充而言,他的存在,乃是为了对抗李密,为此,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尽管几乎输掉了底裤,但仍不轻言放弃——击败李密,乃是王世充生存的意义!一个大人物,要他放弃什么都可以,女人、金钱、权力,等等等等,但是,只有一样东西是不可能放弃的——生存的意义
接纳李密,就是剥夺王世充“生存的意义”,所以,即便东都内部一片欢腾,人人庆贺,王世充也不可能展颜而笑
王世充的这种态度,令元文都非常不快,但是,或许元文都也不明白,为什么王世充不愿意接受李密——此公甚至天真的认为,王世充是想把东都献给宇文化及。当然,中国人的处事逻辑,即便暗地里已经剑拔弩张,表面上,仍会是和和气气;王世充跟元文都便是如此,见到面,仍会打招呼,贤兄贤弟的乱叫一气,旁人看不出任何不对的地方,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在亲密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很快,表面的亲密,也要宣告终结了,因为,宇文化及要走了,按照杨侗的旨意,李密就要入朝为官了,就要跟王世充同列而站了,王世充的忍耐,终于到头了。于是,在朝内一次次因为李密传来的捷报而欢欣鼓舞之时,王世充却在秘密运作,煽动他的部众:“元文都辈,刀笔吏耳,吾观其势,必为李密所擒。且吾军士屡与密战,没其父兄子弟,前后已多,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跟李密不共戴天的,不只有王世充,还有王世充的军士,相杀多时,恩怨已深,这帮人很怕李密的报复,而王世充,则果断抓住了这一点
元文都很快得到了消息,为之大为惶恐——他毕竟是文官,王世充毕竟是武将,真要见个高低,完蛋的多半会是他;于是,他找来了同盟的卢楚等人,策划政变,准备借着王世充朝见之时,设下伏兵,将其诛杀,以绝后患
元文都的想法是对的,此时此刻,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而且,光靠他一个人,显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局面;但是,他的做法却是错的,因为,他多找了一个人,一个他认为是盟友的人
在李密归降东都政府的过程里,有一个人表现得很积极,他就是“七贵”中的段达,甚至,在元文都设下的庆祝宴会上,此公作为当朝第一大员,居然带着满朝文武,载歌载舞;似乎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都是支持李密归服的那一个。元文都认为,光凭这一点,段达就是他重要的盟友,政变计划也会得到他的支持
但是,元文都错了,错的原因是——他不懂段达
在支持李密归顺的朝中大员中,大部分人的动机,都是受够了无休无止的战争,但是,唯有段达不是,他的动机是——终于不用在战场上碰到煞星李密了。“不想打仗”和“不想碰李密”,似乎是同义词,就算有区别,也只是细微的区别,但是,所谓的人性,往往就体现在细微的差别上——“不想打仗”,体现的情绪是烦躁,而“不想碰李密”,体现的情绪,却是害怕
在王世充跟李密的四番战后,曾经,段达和韦津率军前往反击,但是,这次反击的过程却令人无语——段达老兄刚出城,刚看到李密的军队,就被那种气势所震慑,接下来,就不战而退了。段达,已经“不敢打”了,这个“不敢打”里,体现出他的特征,乃是怯懦和无能——这样的人,往往害怕变乱
段达接受李密,是因为他认为,一旦如此,变乱就结束了;但是,当元文都找到他后,他却吃惊的发现,李密的归降,不是变乱的结束,而是变乱的开始,而且,是一场结果难测的变乱的开始,一场有可能葬送他身家性命的变乱的开始
“安全第一”的段达,立即决定搞两面投资,一方面,他本人继续跟元文都一党虚与委蛇,另一方面,他派女婿张志前去告密。段达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做法,不管最终获胜的是元文都还是王世充,他的安全都能得到保证
“不想打”和“不敢打”的区别,决定了这次较量的结局
得到密报的王世充,决定先下手为强。七月十五日午夜三更,王世充率军攻打含嘉门。元文都闻听事情有变,立即驰入皇宫,请杨侗出登乾阳殿,派兵抵抗,并命令各将关闭宫门。然而,战事的结局从这一刻已经注定了——因为,跟李密打了多次恶仗的王世充部队,其战斗力,远远强过宫内的这些没见过阵仗的部队
很快,形式就朝着对元文都不利的方向进展——跋野纲率军出战,刚见到王世充,就下马投降;费曜和田阇也出宫迎击,但战况不利;元文都准备亲自率领禁军出玄武门,袭击王世充的侧背,结果,太监段瑜却声称找不到宫门钥匙,迟迟不给开门,如此这般,时间拖延,已是天色将明。元文都准备放弃玄武门,出太阳门(宫殿东门)迎击王世充,结果,元文都刚刚折回乾阳殿,王世充已经攻破了太阳门,杀入了皇宫
元文都的盟友立即作鸟兽散——皇甫无逸抛妻弃子,砍开右掖门,一路西遁,奔往长安;卢楚躲到了厨房,结果还是被王世充党羽捉拿,随后被王世充下令乱刀砍死。于是,王世充杀向了紫薇门
杨侗来到了门楼,询问王世充:“你带兵进宫,意欲何为?
王世充回答:“元文都和卢楚等逆贼,想要将我置于死地,陛下只要诛杀元文都,我就任凭陛下处置。
一旁的段达立即命人抓来了元文都,送给王世充。元文都对着杨侗哭道:“早上我死了,晚上就会轮到陛下!”杨侗也随之大哭,但是,一边哭,他一边催着元文都出宫——在这样的时候,即便是晚上死,也比跟着元文都早上死强。元文都刚出宫门,王世充所部立即一拥而上,乱刀砍下,将其剁成了肉酱,而后,元文都和卢楚的儿子们,也均遭诛戮
段达又传达杨侗旨意,命令打开宫门,迎接王世充入宫。在控制了各处要害后,王世充进入乾阳殿,晋见杨侗。杨侗怒道:“你专权独断,擅自诛杀,可曾奏报?这是为人臣子的道理?你依仗手中兵权,可敢杀我?
王世充立即跪了下来,连连磕头,痛哭道:“我蒙先帝提拔,即使粉身碎骨也无法报答。元文都等心怀奸诈,打算召唤李密,危害朝纲,痛恨我不与之同流合污,日夜累积,心怀猜忌。我为了救命,所以未能及时奏报。如果心有诡诈,辜负陛下,天地日月可做见证,使我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看着王世充这声泪俱下的痛诉,仁慈的杨侗,也不免有些心软,认为王世充乃出于至诚,今日之事,实为迫不得已;于是命他升殿,与其详谈。许久之后,二人一同入后宫,晋见刘太后。王世充乃解开头发,披散两肩,对天发誓,声称绝不敢有二心。于是,杨侗命王世充为左仆射,都督内外诸军事
此次政变,成为了王世充掌控东都政局的开始——他很快便开始清除异己,扶植亲信,将王家子弟分布朝野,控制要害,一时之间,声势喧天,举朝上下,无不侧目。而至于仁慈而又可怜的杨侗,则彻底失去了权威,成日里枯坐宫殿,无所事事,再也没有任何皇帝的权威了
演技派王世充,彻底降服了皇泰主杨侗,这位枭雄,或许是为了保命才发动了政变,但是,这位枭雄,绝不可能仅仅因为保命,而发动政变
失去了元文都一党的制衡,年幼软弱的杨侗,已经无力继续控制王世充;当然,失去对王世充的控制,只是杨侗悲剧的开始,而这个悲剧之所以还没有落幕,仅仅只是因为,东都城外另有一股势力,在制衡着王世充
李密!你等着!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