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官员是多种方式产生的

2、官员是多种方式产生的 狄仁杰在长寿二年(692年)被贬到彭泽当县令后,在那里一呆便是5年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唐朝北部的契丹人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为了稳定局势,武瞾起用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任后,改变了前任刺史让百姓放弃一切入城坚守的策略,而是让百姓重新返田耕作。契丹人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不宜与唐朝打持久战,于是率众北归,狄仁杰的做法使魏州避免了一场战乱,而当地百姓为了感谢狄仁杰,都争相为狄仁杰立碑以记恩惠
狄仁杰在魏州的功劳,让武瞾很是赞赏,不久,他升任幽州都督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阔别皇城将近8年时间的狄仁杰,再次回到了洛阳,被武瞾任命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等于恢复了宰相的职务
官复原职的狄仁杰依旧尽心竭力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他并没有忘记很多年前他在心中暗暗立下的誓言,那就是光复李唐皇室
多年的历练让狄仁杰明白在现在的局势下,光复李唐皇室绝不能像徐敬业、李冲那样采取暴力的手段,因为在武瞾的励精图治下,此时的国家依旧延续着盛世的局面,正所谓人心归向,所以光复李唐皇室必须要采取稳妥、循序渐进的方法
而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武瞾对他的绝对信任,因为只有这样,狄仁杰才有机会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因为他深深懂得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
为此,狄仁杰在立嗣问题上并不像李昭德那样,主动向武瞾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始终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只要机会到来,狄仁杰坚信面对武瞾他会一招击中命脉,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回转
事实证明,狄仁杰并没有等待多久,在他官复原职的转年,他等到了那个机会
圣历元年(698年)的朝廷,表面依旧是一团和气,但由于女皇年事已高,所有人都知道立嗣问题会在某一个时刻依旧成为朝廷议事的主题,何况此时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在暗中也是不断的搞小动作,以求武瞾能够尽快立自己为太子
坦白的讲,此时已经距离李昭德向武瞾进言整整过去了八年,但武瞾并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淡忘李昭德的话,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受到朝廷对于立嗣问题有一种倾向性,虽然没有人再跟她提过这件事,但她还是能够嗅到一丝气味
内心犹豫不决的武瞾决定问计于狄仁杰,虽然狄仁杰刚刚回到自己身边,但武瞾对他的信任已经高于其他人
相比于和李昭德八年前的那场谈话,武瞾和狄仁杰的这次谈话氛围相对轻松些,因为双方的切入点并不是从立嗣问题开始
往往越是商谈重大的事情,开头越是天马行空
关于君臣二人天马行空的对话部分我就不再列出,接下来所写的是本次谈话的精华部分,从中大家可以感受到狄仁杰的策略
在正式谈这个话题的时候,狄仁杰的话很是锐利
“太宗皇帝辛苦打下江山,把帝位传给子孙。高宗皇帝把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托付给陛下,陛下如果有意传位给外姓,确实有些不合天意。
先打出太宗和高宗皇帝两张牌,然后用“天意”这个词,让武瞾明白虽然她贵为皇帝,但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管不了你,还有老天爷看着
如果说开场词强调的是一种气势,那么接下来则是分析利害关系
“陛下认为姑侄和母子这两种关系哪个更亲近呢?陛下立儿子为嗣,那么在升天之后,牌位会安置在太庙里和先帝们一通受到祭祀,而且代代不息;如果立侄子为嗣,臣从没听说过侄子为天子会把姑母姑母的牌位供在庙里祭祀的。
狄仁杰的第二段话打出的是“亲情”牌,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母子关系和姑侄关系比起来哪个更亲近。狄仁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深切的明白武瞾贵为皇帝,内心所想的绝不仅仅是身前的事儿,任何一个皇帝都希望永远享受后代的烟火祭祀,更何况在武瞾的背后还有太祖、太宗这样开创帝业的伟大帝王。而狄仁杰的话恰恰说明的了一点,侄子当了皇帝,您老人家死了后,也就是二小扛房梁——顶这了!别想着侄子会每年祭祀您,要知道人家也是有爹妈的人
狄仁杰说完后,武瞾低下头默然不语
她明白虽然狄仁杰的话有些刺耳,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儿,可以说和李昭德的话比起来,狄仁杰所讲的更能打动武瞾,这种内心的打动是武瞾对女人当皇帝其身份局限性的怅然
但此刻武瞾表面上并没有显现出任何异样,片刻之后,她缓缓的说道
“立嗣问题是朕的家事,爱卿不应该干涉!
很明显,这是一句苍白无力的话,因为武瞾此刻找不出任何话语来反驳狄仁杰,只能用皇帝的威严试图压制狄仁杰
武瞾本以为自己说出这句话后,精明的狄仁杰会知难而退,但出乎她意料的是,狄仁杰不仅没有后退,反而更加逼近一步
“陛下以天下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您的奴仆?而又有哪一件事不是陛下的家事呢?如果用人的身体来做比喻的话,君王就是头脑,臣子就是手足,没听说过头脑和手足分离还能存活的道理,何况臣现在承蒙陛下的信任,身处宰相之位,怎么能不尽到自己的职责参与立嗣之事呢?
前半部分是吹捧,后半部分才是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不过在我看来,狄仁杰的这番话,无论是哪个皇帝听了都会感觉舒服
这就是水平
直到狄仁杰这番话说完后,武瞾紧锁的眉头方才舒展了一些,通过和狄仁杰的对话,她仿佛找到了答案
“我会思考的,爱卿今天说的话朕当铭记在心!
“陛下圣明!

君臣二人的对话到此结束,事实上这次对话基本上只有狄仁杰一个人再说,武瞾只是充当倾听者。在狄仁杰看来,虽然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但距离自己的期望值还差了一点点,因为在本次谈话中,没有涉及到具体问题
那就是究竟谁是太子的合适人选
对于这个问题,狄仁杰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只要女皇陛下动摇了原来的想法,未来的一切就有机会
果然,不久之后,武瞾针对立嗣问题,继续征询狄仁杰的意见,只是这一次问话的方式有些特别
“朕梦见一只大鹦鹉两只翅膀都折断了,爱卿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当武瞾说出这句话后,狄仁杰的脑子里开始飞速的运转,因为他明白此时正是完成上次对话没有涉及的内容的决好时机,所以他从容答道
“鹦鹉的‘鹉’字和陛下的姓氏同音,两只翅膀象征着陛下的两个儿子(李哲和李旦),在臣看来,只要重新将二皇子恢复原位,那么两只翅膀就不会在折断了。
即使是忽悠,也要忽悠的合情合理
“嗯……”,武瞾缓缓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心中自有分寸。
据《资治通鉴》记载,正是从此时开始,武瞾打消了立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为储君的想法
狄仁杰的一张好嘴胜过百万雄兵,可以说武瞾和狄仁杰的两次君臣对话,是立嗣问题的转折点,狄仁杰那的眼睛中放佛已经看到了李唐皇室复兴的场面
当然,不可否认狄仁杰确实功不可没,我也想颠覆历史的将武瞾下定决心立儿子的功劳放在狄仁杰的身上,可是历史就是历史,事实上,让武瞾最终下定决心立李哲为太子的,并不是狄仁杰,而是另外一个人
吉顼!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