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梁乞逋
仁孝是李乾顺的长子,时年十六岁,其母为曹氏。曹氏的家世可不一般,据说她爷爷曹勉乃是李元昊时的大官。曹氏温柔贤淑,乾顺十分喜欢她,于西夏元德二年(1120年)三月立她为贤妃。西夏元德六年(1124年)九月,曹氏产下一子,即为长子仁孝
仁孝即位后不到半年,即尊其母为皇太后。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被仁孝尊为皇太后的居然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自然是仁孝的生母曹氏,那另一个又是谁呢
这另一个皇太后,就是乾顺所纳任得敬之女任妃
任妃如何能被尊为皇太后呢?说起来,此事还得拜任得敬所赐
话说当年任得敬献其女给乾顺,被升为静州防御使,可他对此并不满足,总想着继续往上爬,谋取更高的职位。他看到皇后之位空着,便花重金收买了朝中的许多王公大臣,希望这些人能帮助他女儿得到皇后之位。御史大夫芭里祖仁就是这些被收买的人之一,他上书乾顺,请求早立皇后。乾顺征求朝中大臣的意见,大家异口同声,都认为不论是看门第还是看才德,任妃都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乾顺遂册立任妃为皇后,父凭女贵,任得敬也因此被升为静州都统军
乾顺死后,如何对待任皇后,成了摆在仁孝面前的一道难题。好在任皇后知书达理,待人谦和,与曹氏一直亲如姐妹,在宫里下人中的口碑也相当好,仁孝又是个性情宽厚之人,索性把任皇后与自己的母亲曹氏都尊为皇太后,一起奉养
很明显,这一次最大的受益者又是任得敬。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任得敬似乎打破了这一魔咒。由于他早早把自己的女儿推上了皇后的宝座,所以在乾顺驾崩,仁孝即位时,身为乾顺宠臣的他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这也为他以后谋求更大的权力、更高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说他是最大的受益者,实在是名副其实
我们可以发现,从开始到现在,任得敬所获得的所有升迁,其手段都不光彩。投降得到西安州知州、献女得到静州防御使、贿赂得到静州都统军,毫无疑问,如果按这种态势发展下去,任得敬将会得到更高的官职,但是要想大权在握,掌控这个国家,似乎还差得远,因为不管是靠裙带关系还是靠贿赂,都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要想实现自己的野心,任得敬需要找个机会证明自己
西夏大庆元年(1140年),这个机会来了
这一年四月,西夏内部出现了规模很大的叛乱,叛乱者,夏州统军李合达也
李合达何许人也?他原名叫萧合达,本是辽国人,那时正值西夏与辽国的“蜜月期”,乾顺为进一步巩固与辽国老大哥的关系,遂向天祚帝请婚,天祚帝就把宗室之女耶律南仙封为成安公主,下嫁给乾顺,这萧合达就是护送成安公主到西夏的人,这也就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算是辽国方面给西夏的彩礼
萧合达此人口才甚好,而且骁勇善战,绝对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刚到西夏,乾顺就很看重他,授他做文思使,后来他屡立战功,升官为副都统,还被乾顺赐姓国姓,从此萧合达就成了李合达
统安城之战时,西夏虽然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又有名将察哥指挥,但由于刘法实在太猛,西夏将领中谁也不敢担当正面抵挡刘法的重任。这个时候李合达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去与刘法正面交锋。他身先士卒,率部死战,最终击溃了宋军。之后,他又率数百敢死之士追击落荒而逃的刘法,最终在盖朱峗得到了刘法的首级
战后,李合达因功升为都统,镇守夏州,成为了西夏数一数二的猛将
到现在为止,事情一直发展得很不错,李合达怎么会最终走上叛乱的道路呢
相信你还记得,几年之后,金国崛起了
乾顺在几次出兵救援辽国失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西夏的割据地位,不得已转投金国,承认金国为自己的宗主国。这对于李合达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使他在心里一直以辽国的国家利益为重,为了自己的祖国,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国家需要他护送成安公主去西夏的时候,尽管知道这一去他将不再是辽国的臣子,再也无法回到辽国,他仍然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他相信,为了祖国,他所做的这点牺牲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现在辽国有难,身为臣子的乾顺却投向了金国,他李合达怎能坐视不管
性格耿直的李合达随即向乾顺上了一封言辞肯切的奏书,希望乾顺以夏辽百年和好为重,援助辽国,共御金国
乾顺当时心意已决,自然不会听李合达的,李合达挽救故国的行动宣告失败
后来,辽国灭亡,成安公主抑郁而死,李合达痛心不已,对乾顺的不满也达到了顶点。他听说耶律大石在西域重建大辽,便派心腹之人前去联络,打算投奔西辽,无奈路途遥远,实难联络,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乾顺死后,仁孝即位,李合达的心思开始发生变化。乾顺活着的时候,他就算心里不满,也不敢怎么着,最疯狂的想法也不过是去投奔耶律大石。现在乾顺已死,新即位的仁孝不过是个十几岁的毛头孩子,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干脆反了算了,占据西夏,恢复大辽
李合达心意已决,接下来自然是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了,这首先要做的,就是拉人下水,毕竟,造反不是一个人就能干的。他召来下属,共谋起事
应该说,有骨气的人还是有的
可惜,这样的人实在不多,在李合达宣布将把自己家的钱财全部分给跟随他的部下后,绝大部分人都迅速把那颗原本摇摆不定的心向李合达靠拢了。只有都押牙刘洪裕不愿跟随李合达造反,又无法阻止,只好跑路了事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李合达成功占据了夏州城,开始派兵四处袭扰
虽说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是李合达很明白,就凭他手底下这么点人,要想闹出什么大动静,恐怕比较难,为今之计,只有广请援兵。他派人不远千里到阴山,联系那里的辽国余部,相约拥立辽国宗室,共同恢复辽国
这一招着实有效,辽国灭亡后,那些心存故国的辽国人一直心有不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恢复辽国,现在有人带头,他们怎能坐视?很快,散落在金国和西夏的各个辽国部族纷纷起事响应李合达。援军数量相当可观,居然达到了几万人,李合达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
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暴发户一样,李合达激动了。他自恃手下兵多,率部包围了灵州,日夜攻打
李合达本人的部队虽属乌合之众,那些辽国余部的战斗力可是相当强悍,西平府监军司使罔存礼几次出兵应战,都被打了回去,只能闭城谨守
虽说连打胜仗,可面对城高墙厚的灵州,李合达也无能为力,他围城一个月,仍然未能攻破,无奈之下,李合达只好分兵攻打盐州
盐州并非军事重地,战略位置极其不重要,所以城池低矮,守军有限,叛军轻而易举就将其攻破了
攻破盐州后,李合达显得牛气多了,他大散仓库,收买人心,追随他的人越来越多,他的队伍也越来越大。此后他四处出兵掠夺,制造混乱,一时间狼烟四起,连兴庆府都人人自危,情况十分危急
对于李合达来说,现在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扩大地盘,他派人拿着重金约黄河以南的诸州一起起事
这一次,李合达的招数失灵了,他所派的出去的使者要么碰了钉子,要么被绑成了粽子送到朝廷,总之,全部遭到了失败。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