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其实也好色

关羽其实也好色 刘备虽然当上了皇帝,过上了皇帝的生活,心情爽了几天。可几天之后,他就又郁闷了
他的这个郁闷跟他当皇帝无关
跟关羽有关
如果仅说与关羽有关,还是不全面的,而是与荆州有关
刘备自从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后,一直就把战略目光放在荆州,而且后来又真的掌控了这个黄金地带,之后又拿下了益州,完全实现了《隆中对》提出的前期规划意图。拿下这两块地皮,是他统一全国的基础。哪知,当他还在益州这边忙活的时候,孙权却联合曹操,硬是把关羽杀死,把荆州搞定,把他的算盘全部打破,心里当然很愤怒,老早就想亲自跑过去,把孙权这家伙杀死。他气孙权气到什么地步?据说,他也曾想跟曹操集团联合起来,把孙权猛扁一通。传说,在曹操死的时候,他曾派韩冉当代表过去参加曹操的追悼会,还送了好多蜀地的土特产当礼品。可曹丕却一点不爽,说刘备以前天天跟他们作对,有力气的时候就打他们,没有力气的时候就骂他们。现在又趁自己的老爸死时来巴结,便叫荆州刺史把韩冉斩了,表示永远不会跟刘备集团和好
刘备派这个使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没有说出来,但我想,他肯定是想再玩一手联曹灭孙的好戏。如果是曹操还活着,肯定抓住这个机会,跟刘备玩一玩,然后共同出兵,一个南下,一个顺长江而下,孙权再怎么牛,也会被一扁至死。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灭蜀比搞定东吴的难度低多了。如果搞定了东吴,以双方的力量,在东吴境内展开竞争,结果曹操方面的赢面就大多了。结果将是,刘备又不得不缩回益州,而江南地区则全部划归曹家
可惜曹丕不是曹操,只凭着情绪来处理这些事,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刘备一看曹丕不买账,就决定单干,要带全部家当去跟孙权讨个说法
赵云反对,说:“咱们的公敌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把曹搞定了,孙权就会自己投降。现在曹操虽然已经死了,可他的儿子又篡位,行为比曹操更恶心。所以,现在我们应该高喊打倒曹丕的口号,向关中进攻。关东一带的人民群众肯定会跑过来欢迎我们。我们不应该放过曹家,而先去跟东吴硬拼。只要这个战斗一拉开大幕,想结束就不那么容易了。
其他人看到赵云带头出来反对,就都过来顶赵云
刘备不采纳
大家也就只好闭嘴了。这就是皇帝的特权
秦宓以为那些人的口才太差,没有能力说服刘备,就自己跑过去,面见刘备,从天时到地利,说了一大堆,证明伐吴必败
刘备耐心听完之后,大手一挥,找了个罪名,让有关部门把秦宓抓了起来,关在牢里,看谁还再敢讲出师不利
当然,也有人不反对
张飞就很支持刘备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虽然事实上,刘、关、张三人并没有在那个传说中的桃园举行过结义的仪式,但三人的感情肯定不一般。尤其是张飞和关羽,两人从刘备起事的那天起,就成为刘备的左右手,一直摸爬滚打到现在,是真正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好兄弟。现在关羽死了,不帮他报仇实在是说不过去。因此,刘备决定叫张飞跟他一起出发
从刘备的这个安排上看,他这次是真的要不计后果地跟孙权决一死战的。因为,现在蜀汉内部战力最强的人就是张飞。张飞上次带着本部人马从荆州向益州进发时,逆向行军,尚且势如破竹,现在是顺流而下,还怕什么江东鼠辈?而且张飞的军事谋略一点不在关羽之下。关羽虽然打了很多大仗,而且战果辉煌,但靠的却是硬拼——他在猛攻曹仁时,也看不出他用的谋略在哪里,相反,最后还老上人家那些小儿科的当。张飞就不同,他跟曹操手下超一流大将张郃交手时,不但敢于拼命,而且还用了计策,最后把张郃打得满地找牙。从这个角度上看,张飞是一点不比关羽差的,甚至应该比关羽还高明一点
如果有张飞出马,刘备后来即使失败也不会败得那么难看
可张飞也有他的毛病。他就是爱喝几盅,而且还爱当文化人。根据现在很多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张飞与《三国演义》里的那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差得很远,除了爱喝酒、脾气有点火爆外,其他方面都不一样。他还是个书法家、画家、作家。据说张飞的草书写得很好,画美女也很好。他最著名的书法作品就是《立马铭》:“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据说是当年他把张郃打得满世界跑之后,突然性起,在石崖上写了这几句话。全书共两行,为隶书,至今还在阆中市锦屏山碑林那里保存着。据说他的文章也写得不错,他在打败张郃之后,带着部队在真多山一日游,当场就写了一篇游记文章,即《真多山游记》:“王方平采药此山,重子歌玉泸山涧。雪,住宿方行。”文字简洁吧?从这个文字上,我们可以知道,张飞开会时讲话一定很简洁,属于有事说事无事就散的那种。后来,元朝的诗人吴镇就曾写了一首诗:“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这诗的意思是,关羽天天读《左传》,但张飞的书法才厉害,连钟繇也比不上。这话虽然很夸张,但说明张飞的书法确实是不错的,张飞是一个很有文化品位的人
很有文化品位的张飞也跟很多文化人一样,看到有文化的人就无比尊重,看到没有文化的人就极端鄙视,而且还经常动手打那些没有文化的人。那时的教育落后无比,全国有文化的就那么几个人。他手下那些子弟兵更是都没有文化。于是,这些人就经常成为他鞭打的对象
张飞打人的时候,觉得很爽。可刘备却知道张飞这么打下去是很危险的。因为,他连自己身边的人都照打不误,从不手软,当面告诫过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意思是说:你脾气太过火暴,执法也太严格,杀人也太多了。现在又把那些经常受你鞭打过的人留在身边当工作人员,这个后果会很严重的
可张飞一点不觉得严重,都打这么多年了,一点事都没有呢。于是继续打
在他接受任务出去攻打孙权的时候,那个后果真的出现了
当刘备在那里等张飞带一万部队过来会合时,没有等到张飞,而是看到张飞大营的都督前来上表
刘备立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长叹一声:“噫!飞死矣!
大家一听,不会这么夸张吧?前些天不是还看到他在大叫大嚷要灭了江东鼠辈吗?身体健康得要命,哪会突然死去?看来刘备的神经有点过敏了
哪知,大家接过都督的表一看,原来张飞真的死了。他是被他的两个手下张达、范强杀死,然后割下那颗脑袋,跳上那艘小船直接跑到孙权那里去了。史书上,虽然没有细说张达和范强两人为什么要杀张飞,也没有把他们杀死张飞的过程描写出来。但我们可以猜得出,这两个家伙肯定多次挨过张飞的暴打,最后忍无可忍,终于来个“铤而走险”,把这个天天“黑手高悬霸主鞭”的领导干掉。那时当个杀人犯也不怎么难,即使杀人之后,跑到另外一个势力范围里,根本不怕谁来跨省。何况,他们杀的是张飞,又逃到张飞的死对头那里,一点不必为以后的生活担心
张飞就这样死掉。他生前很生猛,文武双全,按说即使要死,也会死得很壮烈,死得有声有色才能跟“张飞”两个字配套。哪知,最后却死得这么难看
性格不但决定了关羽和张飞的命运,也决定着刘备的命运
他并没有因为老搭档兼亲家张飞的死掉,而改变他去攻打孙权的决定。他还是决定亲自出马,跟孙权一拼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