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甥舅大决战

5、甥舅大决战 显庆二年(657年)十二月,李治手诏改洛阳为东都。从此之后,他和武曌经常出现在洛阳。或许是因为舟车劳顿的缘故,李治的身体开始大不如前,具体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大家应该还记得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治经常痛哭流涕,而现在视力减退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病根
李治身体的衰弱,充分给了武曌以施展的机会。百官奏事,李治基本上都让皇后武瞾协助决策,而武瞾由于生性聪慧机敏,自幼涉猎文史,处理政事果断,所以深得李治的赏识,当时只要是武瞾建议的事情,李治基本全都答应,很少驳回
武瞾可以说越来越得势,而朝廷新贵李义府、许敬宗等人因为在打压长孙无忌集团上和武瞾目标一致,所以渐渐的成为了她的亲党,而随着武瞾逐渐的掌握大权,这些新党也全部得到了升迁
龙朔二年(662年)二月,朝廷改革官名,改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八月,许敬宗就被任命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相当于原来的三省总部长。龙朔三年(663年)年正月,李义府为右相,仍知选事
两位朝廷新贵的升迁,让武瞾也欣喜不已,但是武皇后显然忘记了一件事,就是告诉两个人要越在得势的时候,越要加起尾巴做人。很快李义府就惹出了麻烦
事情的起因完全是因为李义府的猖狂
这位仁兄在得到升迁后,专以卖官为能,儿子女婿更是横行不法。李治得知后,便将李义府招来询问,本来皇帝大人的态度还是很温和的,没想到李义府反而横眉冷对,质问李治是谁告诉他的
有句话叫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更何况现在问你话的是皇帝
李治依然是和颜悦色,只是话语开始凌厉起来。“只要我说的是对的,何必询问是谁告诉我的呢?
李义府并没有接着皇帝的话说下去,而是径直走出了朝堂
李治的脸已经变成了铁青
后来李义府因为在母亲丧假期间,经常爬上坟墓探望皇城的气色,被李治冠以图谋不轨而外贬巂州(今四川西昌),这位精明了一辈子的“人猫”最终还是糊涂一时,栽在了皇帝大人手里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李义府被外贬,朝廷上下一片赞扬之声,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这个人就是武瞾。李义府作为自己的亲党,很长时间以来对于武瞾在朝廷立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她失去了一只臂膀,所以武瞾有些郁闷,她很想在皇帝面前力保李义府,可她实在怕皇帝会把自己当成李义府的同党而一并治罪,所以武瞾选择了沉默
但武瞾的内心实在有些说不出的落寞,以至于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了一个荒唐之举,她实在没有想到这个荒唐之举,差点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和很多人一样,武瞾也是迷信的。一个人迷信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武瞾选择的方式是“厌胜”之术
刘文静、王皇后等人栽在了“厌胜”这两个字上,武瞾这一次也是差一点儿
当时有个叫郭行真的道士,经常进宫和武瞾进行所谓的道术研讨事宜,可是在外行人看起来,道术和巫术实在相差无几
没有史料可以证明武瞾让郭行真行使巫术是针对谁,可很多事情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很快,一个宦官向李治报告了此事
皇帝最反感的就是此类事件,李治也不例外。不过此时的朝廷已不再是当年长孙无忌集团掌权时的模样,由于新人尚不能立足,所以李治只能依靠武瞾。为了慎重起见,李治决定找自己的近臣上官仪商议对策
上官仪是隋朝江都宫副监上官弘的儿子,时任秘书监,同东西台三品
上官仪是个有才能的人,他的诗绮丽婉媚,时人称之为“上官体”,但他同时也恃才傲物,所以在朝廷中人缘并不好,尤其对武瞾逐渐掌权有抵触情绪。幸好当时较为孤立的李治对他很赏识,所以成为了近臣
君臣二人见面后,李治向上官仪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这样一种情境下,上官仪觉得这正是给武瞾以致命打击的绝好机会,于是他不假思索的说出了下边这段话
“皇后骄横,天下共怨,以臣之见,莫不如将她废掉,以安人心,永保社稷!
事实证明,上官仪是纯粹的异想天开
不可否认,李治当时确实是在气头上,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上官仪的建议,并下令让上官仪起草诏书,夺回武瞾的凤冠,像当年对待王皇后那样将武瞾打入冷宫
八年前,李治确实做到了,那是因为有武瞾
八年后,李治还是很想做到,但他已经力不从心
当诏书的墨迹还未干时,武瞾已经出现在了李治的面前
于是,一场危机公关开始了
“听说皇上刚刚起草了一封诏书,是关于臣妾的。”武瞾问道
“没有啊!皇后是听谁说的啊?”李治的语气有些不自然
面对李治的掩饰,武瞾知道对于这位“宽仁孝友“的丈夫如果采取紧逼的战术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于是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她决定采用以情感人的方式来打动李治
事实证明,武瞾的这个决策很关键
“皇上,臣妾知道您受了某些人的蛊惑,认为臣妾是国家的不祥之兆,想废掉臣妾的后位。”说完后,武瞾开始抽泣起来
李治实在没有想到会出现如此窘境,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他急忙安慰武瞾说道“哎呀!怎么会这等事呢?皇后一定是听错了吧!
“臣妾到是希望自己听错了,可是如果我今天不来,一旦诏书到我那里,臣妾将永远见不到陛下了啊!”说完,武瞾开始痛苦起来
女人的眼泪有时真是件很好的武器
不过武瞾明白,哭只是打动李治的一种手段,这样只能博得李治的同情,但绝对不能促使李治下定决心收回成命,于是她祭出了第二招
“陛下您想一想,自从臣妾重新回宫后,精心服侍陛下,尤其在国舅(长孙无忌)之乱后,臣妾母仪后宫,而且这两年陛下龙体欠安,臣妾又辅佐您处理朝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一切陛下都忘了吗?
总结一下武瞾的话,其实就是一句话,李治你离开我,将是寸步难行!当然在她的话语中既有温情的打动,也有委婉的质询
总之就是一句话就是:李治!我对你的好处你不要忘,而且离开我你是寸步难行
李治听完后,低头不语
武瞾明白,自己的丈夫已经动摇,所以接下来第三招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顺利不仅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还可以将政敌置于死地
武瞾渐渐的止住了自己的哭声,在关键的时刻,她当然明白不能让李治有丝毫的干扰。于是在沉吟片刻,她说道
“陛下圣明!这一切不是陛下的错,而是陛下身边有小人,他其实已经越过了做臣子的界限,完全插手陛下的私事,破坏我和您多年的扶起之情!
一切看起来很平常,其实暗藏杀机
自古以来皇帝最反感的就是大臣越过做臣子的界限,干预皇家私事。所以武瞾的第三招是一箭双雕
李治坐不住了,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被上官仪忽悠了
“其实这都是上官仪的意思,我一时糊涂,险些酿成大错!”李治急忙说道
“希望陛下妥善处理此事吧!
一个万福礼,忽悠完毕,收工
可怜的上官仪就这样成为了替罪羊,在武瞾的精心的安排,许敬宗上书弹劾他,说太子李忠当陈王时,上官仪曾经当过王府的咨议参军,肯定是太子的同党。虽然那个时候李忠已经被废为了庶人,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上官仪就这样被处死,且全家被没入掖庭
当时在上官家被没入掖庭的队伍中,一个少妇怀抱着一个女婴走在队伍最后边,这个女人是上官仪的儿媳,怀中的女儿是她的女儿,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多年后当这个女孩长大时,居然会成为武瞾的第一贴身秘书
顺便说一句,这个女孩的名字叫上官婉儿
武瞾凭借这自己的公关能力,度过了当皇后以来的第一次危机,对于她来讲,这仅仅是个开始,要想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利,武瞾明白自己不能有丝毫的同情之心,收起儿女情长,让自己在这个充满尔虞我诈的宫廷内,变得无比坚强,无比冷酷,无论是面对谁,只要是自己的障碍,一定要毫无情面的清除掉,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