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得几回搏

人生能得几回搏 石显死了,意味着宦官派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果然,宦官派成员该贬官的往死里贬,该削职的往头上削,该赶出京城的往黄泉路上赶。总之一句话,新官上任三把火,汉成帝也不是吃闲饭的,在处理这件事上绝不姑息手软
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宦官派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有两个人却大大地火了一把,这两人就是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他们两个的联袂一弹,吹响了彻底摧毁宦官派的号角。也正是因为这样,宦官派一倒,他们两人立即成了名副其实的英雄
然而,这位两位英雄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气短”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匡衡和张谭,从最开始的顺从石显,到后来的反戈一击,虽然纯属明哲保身的需要,但是朝中一些正义之士就认为这很不正常。宦官派在时,你们躲起来;宦官派倒了,你们却站起来了,这是天理难容啊
弹劾与被弹劾只差一个字,其境界却差十万八千里。弹劾二人组匡衡和张谭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被弹劾的滋味。送上滋味的是司隶校尉王尊。弹劾的内容有两点:一是说石显得宠时,匡衡和张谭与他同流合污;二是说石显失宠时,匡衡和张谭却来了个过河拆桥。结论是他们是两面三刀的小人
那么,这个王尊又是何许人也,敢在老虎屁股上动手。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王尊的发迹史
王尊,涿郡高阳(今河北保定)人,因为爹死得早,娘改嫁得早,他从小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孤儿,幸亏他叔伯收留了他。然而,叔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办法,他只得从小就给人放羊,混一口饭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时间是挤出来的。他一边放羊,一边读书识字,无师自通的他学会了识字,竟然自学成才
和汉成帝一样,他的童年是苦涩而灰色的。而他的少年和青年都是充满阳光和蓝色的。十多岁时,机会不经意间降临在这个放羊娃身上,他转身一变成了一个小狱吏。职务还是看守。只是前面是看动物,后面变成了看犯人。又过了几年,他被提升为书佐。随后直升为县令、益州刺史…
在任益州刺史两年后,他被调到东平国那里为丞相。应该说他的仕途一路青云直上,非常顺利。然而,一路阳光背后,王尊付出的血泪艰辛却是鲜为人知的
在担任东平国丞相后,他将面临人生中极为严峻的考验
东平王刘宇是汉元帝的弟弟,因为后台足,从小就目无王法,干一些伤天害理之事。面对这样的亲弟弟,汉元帝既恨又叹,最后想出的办法就是:调正直且又敢作敢为的王尊为相,对他进行制约和打压
要打造好这个目无王法的王爷,注定不会是波澜不惊的。刘宇很喜欢到外面去“寻花问柳”,并美其名曰微服私访。王尊上任后,他马上就给马夫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出车必须经过他的批准
这下刘宇就不能随便出巡了。刘宇被限制了自由,非常生气:连皇帝老子都管不了我,你敢来管我,是不是活腻了
杀机已出,王尊危如卵石。刘宇想到除去王尊的办法很简单也很实用。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对这样的场面不陌生:当小人想除去他的仇人时,在明的起不到作用时,只能用暗的,比如说下毒等暗招。而一些更为聪明的人会想出“借刀杀人”的妙计,就是装假从哪里弄来一把绝世好刀或好剑,然后请某某某来看,就在他惊羡于宝刀宝剑时,出其不意,一剑刺穿仇人的脖子
而刘宇不知是不是看过这方面的知识,总之他也来了个“借刀杀人”,他不是老一套的公式化程序:借刀、献刀、拔刀、挥刀、收刀,最后把目标干掉。他先把王尊叫到宫中,然后说了这样一句极富挑逗性的话:“我知道你向来以勇猛著称,不妨拔出你腰间所佩的刀,亮点儿绝活给我们开开眼界。
王尊是何等人物,从刘宇阴晴不定的脸色中已看出些许端倪来,悠然道:“这刀我是不会拔的。
“丞相莫非翅膀硬了,敢公然违抗本王的命令?”王尊怒喝道
“臣不敢违抗大王的命令。”王尊说着把双手举起来,然后叫刘宇的武士过来拔刀
刘宇本来叫王尊拔刀,就可以以公堂之上,持刀谋刺的罪名直接把王尊送上断头台。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王尊拒绝拔刀,却叫他身边的武士来拔刀,如此一来,他的如意算盘就彻底落空了
“我奉皇上之命来做你的国相,来的时候就已经和亲朋好友进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以前我听说大王很勇猛,如今看来只不过浪得虚名,大王如果想砍我的头,直接动手就是,何必假借拔刀这种伎俩呢!”王尊对着发呆的刘宇,索性来了个直言不讳
王尊的话句句在理,声声敲在刘宇的心坎上。他只得哈哈一笑,随即命令手下备酒设宴,两人来了个“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就在刘宇感叹“今朝有酒今朝醉”时,他的母亲公孙婕妤却发出“他日忧来他日愁”的感慨。她老人家这么想,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如果以后都生活在王尊的阴影中,儿子毫无自由毫无欢乐可言。于是,她给朝廷写了一封信,说王尊很傲慢,他们母子都受他的控制。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汉元帝接到信后,对王尊进行了罢官处理。从此刘宇和王尊都自由了,刘宇可以恢复到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生活了,而王尊也无职一身轻,可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了
然而,人生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在这时,汉成帝的大舅舅王凤却主动给王尊抛来橄榄枝,把他召为军中司马。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即位后,汉成帝为了打造外戚派,重用了舅舅王凤。王凤也没忘了重用王尊,他立马把他升为司隶校尉。也不知是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因,王尊一上来就向朝中最高领导层的“一把手”匡衡(丞相)和“二把手”张谭(御史大夫)进行了开炮——弹劾
汉成帝接到弹劾奏折后,也很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他们两个虽然有过失,但不管怎样,在揭露石显的罪行方面还是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此时如果重重处罚他们,自己刚刚登基不久,势必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处罚得轻,那无疑是隔靴搔痒,无关大碍。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汉成帝这次索性来了个“高高挂起”——暂时不处理
汉成帝不处理,丞相匡衡却坐不住了。他得知自己被弹劾后,长叹一声: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知道没有好果子吃的他,很识相地向汉成帝打了辞职报告
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匡衡的本意是,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如果能全身而退,就算失去一切又何妨
应该说匡衡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功名利禄是身外之物,唯有生命最可贵。然而,这一次汉成帝没有成全匡衡的美意,驳回的理由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尽力,怎么能隐归山林呢
为了彻底打消匡衡的后顾之忧,汉成帝只好委屈王尊,把他降为高陵令
汉成帝从大局着想,最终牺牲王尊,以稳定民心。王凤在这件事上也只能真真切切地当了一回看客,爱莫能助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汉成帝的“权宜之计”,匡衡终究没能逃出被贬的命运,后来他被“遣”回故里,不几年便病死于家乡
明代主事王讴在凭吊匡衡墓之后作诗一首
埋玉此山侧,金声动汉廷
貂蝉兼入相,凤雅擅传经
日暖花空落,年深草自青
独来式故里,仿佛见仪型。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