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黄榆谷

兵变黄榆谷 桓玄挂冠而去。临行,桓玄给朝廷呈上一道奏章,愤懑之情溢于言辞:“我父亲辅佐皇家、平定祸乱的功劳,朝廷遗忘了,我并不再作计较。但是,先帝登上宝座,陛下接着得以继承大统,这些事,请陛下问一问那些议论我桓家的人,是靠谁得来的呀?
上天给了桓玄一个机会。当他回到荆州的时候,发现他最为忌惮、正值壮年的王忱去世,朝野上下正在为荆州都督一职展开角逐。司马道子推出中书令王国宝,尚书左仆射王珣也参与进来。哪一个人任职荆州对桓玄有利呢?在桓玄眼里,这三个人都不是合适人选。谁最合适,殷仲堪
殷仲堪处于下等士族,得不到朝廷官员们的认可。王珣的话代表高门士族的态度,殷仲堪有什么资格!王忱在荆州时压制桓玄,桓玄自然不希望再出一个强力的人物。殷仲堪人微才弱、根基不厚正是桓玄所希望的。殷仲堪升任荆州刺史,桓玄出力不少
《比丘尼传》中记载,桓玄派人去求妙音为殷仲堪图谋荆州之职。当孝武帝就此事征求妙音意见时,妙音答道:“外内谈者,并云无过殷仲堪,以其意虑深远,荆楚所须。”说朝野内外公认殷仲堪显然是假话,意虑深远也是夸张之词,妙音如此回答必然受人指使或收受贿赂。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桓玄动用桓氏家族的力量在朝廷中暗暗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桓玄的心机没有白费,殷仲堪上任后,由于资望犹浅,只得使用小恩小惠收拢人心,对大政方针没有魄力,当政也过于依靠桓氏家族的力量。桓玄崛起,荆州之人畏惧桓玄过于殷仲堪
眼见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张,江南局势一天天变坏,桓玄的心情却一天好似一天,他与殷仲堪交上了朋友
殷仲堪的确是个好官,生性朴素,为官清廉,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他每餐只摆五个碗盘,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桓玄去拜访,殷仲堪正在侍妾的房里睡午觉,手下人谢绝通报。桓玄后来谈起这事,殷仲堪连忙解释:“我从来不睡午觉,如果有这样的事,岂不是把重贤之心变成重色了吗?
桓玄和殷仲堪两人都有一个好朋友,就是有“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之称的东晋时代著名的大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画人物主张传神,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阿堵即这个东西的意思,在这里作眼睛讲。所以他常说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飞鸿”难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绘画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的名气到底有多大,有个故事可以说明
顾恺之曾为京都瓦棺寺认捐一百万钱,可他手头没有这么多钱。于是,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庙里画了一幅维摩诘菩萨,画完之后,就差画眼睛。点眸子时,他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尔得钱百万
顾恺之的画如春蚕吐丝,秋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顾恺之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隋唐宋摹本。《女史箴图》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大概是八国联军入北京时抢去的吧?不过没关系,古人的优秀作品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暂时让英国人替我们保管吧
顾恺之不仅画技惊人,且文采出众,好谐谑,人多爱狎,曾为桓温参军,甚见亲昵。桓温死后,顾恺之去拜墓,作了一首诗:“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你以前是那样受桓公倚重,哭他的样子可以给我们描述吗?”顾长康回答说:“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后来顾恺之做了殷仲堪的参军,想给他画像。殷仲堪是个瞎子,怕画出来丢人,便拒绝道:“我的相貌丑,不麻烦你了。”顾恺之说:“明府只是因为眼睛罢了,可明点瞳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可以看出,顾恺之非常聪明。而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看法却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所以桓温说他身上“痴黠各半”
他和桓玄是好朋友,桓玄喜欢戏弄他。一天,桓玄随手摘下一片柳叶递给他说:“这是蝉用来隐藏自己的叶子,如果人取来用,别人就看不到自己。”顾恺之大喜,引叶自蔽,桓玄故意当着他的面小便。顾恺之果然相信他看不到自己,把柳叶当做宝贝珍藏起来。顾恺之封了一幅画寄给桓玄观赏,在盒子前面糊上口并题了字。桓玄知道这幅画是顾恺之特别珍惜的心爱之作,便从盒子后面弄开,把画偷出来,封好后又还给他,说自己正忙,还没来得及看。顾恺之见封题和原先一样,画却没有了,半点没有责备桓玄的意思,对人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就像人登仙一样。
一日,桓玄、顾恺之、殷仲堪三个人凑在一起清谈,共做“了语”。了语是用终了、结束的事实来形象说明“了”的境界。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对魏晋玄学清谈内容、形式等有个大致的了解。顾恺之先说:“火烧平原无遗燎。”桓玄接口道:“白布缠棺竖旒旐。”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三人没有分出胜负来,又开始做“危语”。危语是以具体的危险情境对“危”的意义加以形象的说明。这回桓玄先说:“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更进一步,“井上辘轳卧婴儿。”当时殷仲堪有一个参军在座,接口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神色一动,说:“咄咄逼人!
“火烧平原”是原野之“了”,“白布缠棺”是人生之“了”,“投鱼”、“放鸟”意谓一去不可回,也是一种“了”,三人平分秋色。至于“危语”,桓、殷、顾三人列举的事情都非常生动,但参军之语最为绝妙:盲人骑马,是一“危”,骑瞎马,是二“危”,临深池是三“危”,夜半临深池是四“危”。以十字之语,而将“危”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加上殷仲堪瞎了一目,故而感到“咄咄逼人”
殷仲堪的门第不及桓玄,而桓玄千方百计与他套近乎打成一片当然另有所图。他看中殷仲堪的荆州兵权,唯恐天下不乱。针对朝廷对藩镇的敌视,桓玄劝殷仲堪说:“王国宝与诸镇向来都是死对头,只怕消灭你们的时间来得不快。王恭乃当今国舅,王国宝未必敢加害他,但你是先帝提拔起来的,超越常规独领一方。人们都认为你虽然头脑清楚,有才干,却不是封疆大吏的人才。他们如果征召你回朝做中书令,任命别人为荆州刺史,将如何应付?”殷仲堪颇有同感:“我已经忧虑很久了,计将安出?
桓玄马上献上对策:“王恭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我们暗中联合起来,效仿战国赵鞅兴晋阳之甲除君侧之恶,东西齐举,我桓玄虽不肖,愿率荆、楚豪杰,荷戈先驱,此齐桓公、晋文公之勋业啊!
殷仲堪被说动了。人一旦动了私心就不能顾全大局,全方位看问题。殷仲堪为了保住自己的地方权力,联络王恭,共同起兵对抗朝廷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