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于关键时刻

孙策死于关键时刻 本来,在袁绍的三个儿子中,袁熙都不参与那两个兄弟的争吵,地皮也与曹操离得很远,在两个兄弟被玩儿得一死一残时,还在幽州管着他的独立王国。哪知,在两个兄弟的霉倒完之后,他也跟着进入倒霉期
他的倒霉比较窝囊,是因为他的两个部下焦触、张南突然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宣布造反,说要割下他的人头献给曹操,以求大功。袁熙搞不过这两个手下,只得逃出,跟袁尚一起,走上了投靠乌桓部落的道路
焦触宣布自己接替幽州刺史,下文要求大家立即改变立场,从今天起大家都万众一心,高举曹操的旗帜。他把那些官员都集中起来,杀白马,歃血为盟,满脸横肉地对大家说:“有不听话的,一律砍头。
在场的个个怕被砍头,就都把那碗血酒喝下去了,只有韩珩说自己受袁家的恩情太重,自己不好宣布背叛他们,因此他不反对谁投降曹操,但他不能投降,要杀他他也愿意
焦触还真放过他,然后带着大家投降曹操。曹操当然很高兴,把所有的人都大大地提拔使用
原来袁绍势力的地盘就这样全部划归曹操的名下,袁家的招牌到此基本被砸烂。但麻烦仍然存在
曹操刚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被赵犊和霍奴杀死,又成了一个新的单干集团,而辽东和辽西的乌桓部落又出来闹事
曹操当然不能让这些人这么大闹下去,于是带着大军再次出发,先把赵犊杀死,又过去平定乌桓部落
乌桓部落虽然个个长得很高很大,看上去很威很猛,可打仗水平太菜,跟曹操一接触,立马崩溃,又退到塞外
这时,曾经投降过曹操的高干大概觉得自己也算是个牛人,掌握着一个州的党政军大权,在整个北方都搞得这么轰轰烈烈的时候,自己居然没有一点儿动静。于是,在曹操大军去猛扁乌桓时,高干觉得这也是个打破寂寞的机会,于是宣布从现在起跟曹操对着干,派兵守住壶关口
曹操马上派乐进和李典去攻打高干
如果只高干一个人在闹事,也没有什么——本来曹操对这个家伙也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可张晟也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起来与高干相呼应,而且他一发号召,就集中了一万多人,到处又打又砸又抢。张琰看到张晟干得那么有成就感,也宣布加入张晟集团
更让曹操郁闷的是河东郡的郡掾卫固与中郎将范先也起来跟他作对。这两个人本来是河东太守王邑的手下,估计王邑不是太菜,就是太懒,事情基本都让两个手下去处理,到头来自己手中倒没有什么权。朝廷于是下文让王邑回到中央任职
卫固一看,要是王邑走了,另一个牛人出来当这个太守,自己还能说话么?于是他就去面见这一带的一把手大书法家钟繇,要求继续让王邑当他们的领导
钟繇当然不答应
卫固就跟高干取得联系,一边在表面上开展挽留王邑的活动,一边进行与高干秘密往来的工作
曹操知道关中的这些将领从来没有真正高举过他的大旗,在自己还坐镇中原的时候,他们就什么话也不说,个个都在那里观望。只要自己在某个地方碰到麻烦,他们的思想就活跃起来,想办法给他再添点儿麻烦。可他现在又分不出身手过去收拾他们
他对荀彧说:“这些势力现在虽然不很猛,但要是他们跟刘表联合起来,我们的麻烦就十分巨大了。现在我们又没有部队可以去干掉他们。你就帮我找个人才来,让他去摆平河东事件。
荀彧说:“让杜畿去吧。
曹操立即同意,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
钟繇催王邑赶快过来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哪知,王邑并没有去见钟繇,而是带着公章直接跑到许都,说是要向朝廷办理这个手续
王邑一走,卫固就宣布接管了河东郡的全部权力,派几千部队去切断了陕津渡口,谁也不允许过来,弄得杜畿来到河边之后,却过不了河,很郁闷地在那里等了几个月
曹操一看,看来态度不强硬一点儿,这个卫固还真的觉得自己已经牛得不能再牛了。便把夏侯惇叫来,让他带兵过去把他们全部搞死
杜畿却不同意——如果动用军队,就不必用他了,而且他的不同意确实也不全是为了让自己表演,而是顾全大局的。他说:“现在河东有三万多户的老百姓,他们并不是个个都想跟我们作对的,相信他们百分之九十都是不明真相的。他们只是在旁边围观。如果我们用大军一逼,就会造成他们心理的紧张。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情绪一不稳定,就会全倒向卫固那边去了。这样的结果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现在卫固虽然嚣张,但他还没有公开地宣布背叛,而是打着挽留老领导的招牌来干这些活动的。因此,他现在还不会对我怎么样。我现在就只带几个身边的工作人员去就职。卫固虽然头脑不简单,新鲜点子很多,但拍板能力太差,到时肯定先假装对我很好。我只要能在那里安全待一个月,就可以搞定他。”于是,他绕过黄河,到了东郡
杜畿到了东郡后,范先就想把他杀死算了。后来又想,还是先观察他的态度吧,考验一下这个新领导。于是,他在政府门前大开杀戒,一口气砍下了三十个官员的脑袋。然后又满脸横肉地看着杜畿的脸,看看这个新领导有什么话要讲
哪知,杜畿好像政府门前从没有什么发生过这么个特大命案一样,脸色一点儿变化也没有
范先把这个现象报告了那个卫固。卫固说:“杀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他在这里又没有什么势力。如果杀掉他,除了起到破坏咱的名声、降低咱的人气外,没有别的作用。所以不如让他做这个挂名的太守,大权都掌握在咱的手中。
范先当然听卫固的话。于是,他们承认杜畿是太守,是他们的领导——其实是他们在领导杜畿
杜畿知道自己第一步走得平稳了,以后在这里生存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于是对他们说:“卫家和范家是河东的大族,人脉很深,谁要是不理你们两家,谁就不必在河东待了。以后,我的工作得全靠你们的支持,有什么事咱都先商量好再决定。”然后让卫固为都督,代理郡丞的职务,还让他兼功曹。范先也很舒服——全郡的部队都交给他指挥,是这个地方合法的军方领导人。两人一个管政事,一个管军事,算起来,杜畿除了那颗公章之外,什么也没有
两人每天计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心里都高兴得不得了。卫固觉得杜畿比王邑还好欺负多了,因此就更不把他当一回事。但杜畿却有自己的办法,利用他们的这个心态,在关键的时刻总能把两人扩大势力的行动叫停。后来,杜畿还建议说,现在咱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事,大家都很想家。所以,他建议,让各级工作人员都轮换休息,等到真正有任务时再把他们叫来
卫固觉得也没有什么,反正现在也不需要那么多官员,就同意了杜畿的这个办法。他以为杜畿这些办法很无聊,一个太守还没上班几天,就给人家放长假。他觉得,现在就是太守自己放长假也没有什么——只要他和范先天天上班就行了
哪知,杜畿只这么一个建议,就把他们的很多死党都调离了,力量一下减弱了很多。更要命的是,两人的反对党就这样轻松出去,为杜畿组织力量
正在这时,有一支来历不明的部队突然现身,向东桓进攻。高干这时也带着部队杀来
杜畿知道,在首府跟等死没有区别,而且河东郡下属的很多县都已经听从他的指挥,于是他突然玩儿失踪,从首府消失。其实是他带了十个骑兵跟班来到一个早已准备好的营寨那里,布置防守。而各县的领导们都带着手下群众,拿起武器,天天喊着保卫家乡的口号,作好守城的一切准备。他们纷纷带着部队去跟随杜畿。过了不久,杜畿的手下已有四千多人,比范先掌握的部队人数还要多
卫固这才知道自己上了人家的当,难怪自己要大规模征兵时,杜畿说还是募兵的好,不用强制手段,广大人民群众才拥护——这话说得很好听,其实是在阻止自己扩大力量;说是放假,原来是让他的铁杆休息,杜畿自己的死党却去到处发展。他马上联合高干、张晟去进攻杜畿的营寨。可杜畿老早就有所准备,只守不出,短时间内哪能攻得下。后来,杜畿的营寨还没有打下,军中的粮草已宣布告急。于是又四处去抢劫粮草,可什么也没有收获。卫固这才知道这个杜畿确实是个缺德到底的人
这时,曹操又派人去叫马腾等人对这支联合部队猛攻。可卫固他们连杜畿刚组织起来的部队都拿不下,哪能挡得住马腾军的冲击?双方一开打,战场形势就一边倒。马腾大军冲杀过去,大获全胜,斩杀了卫固和张琰
河东从此太平。曹操的这一块心病从此标本兼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