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亡国君

典型亡国君 当然,宇文邕是宇文邕,杨坚是杨坚;宇文赟是宇文赟,杨勇是杨勇;本不可混为一谈,为何杨坚又会将其联系在一起呢
因为,杨勇身上有个困扰杨坚很久的问题,那就是,杨勇的性格跟他完全相反;而很不幸,宇文邕和宇文赟父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很喜欢用一个很奇怪的标准来评价接班人——跟自己像不像(这里指的是性格脾气)
俗话说,龙生九种,种种各异,要儿子像自己,本身就是个很奇怪的想法,但是,偏偏这种想法极具影响力,有时候,甚至影响朝代的兴亡
比如说吧,最典型的例子,乃是平八荒扫六合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国春秋战国近550年乱世的千古一君秦始皇
秦始皇这个人,一个词可以概括,就是“霸道”;他的儿子中,长子扶苏的性格跟他就完全不一样,非常宽厚仁义,以此在治国的意见上,跟他屡屡相左。秦始皇不是昏君,从理智上讲,他知道接班人就得是这个儿子,一张一弛,方为治乱之道,他那套严刑峻法的东西,早晚得搞出问题;但是,理智是理智,感情是感情,因为这个儿子跟他太不像了,所以,他每次见到扶苏,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厌恶,以此,他就想了个辙,把扶苏弄到北疆,跟蒙恬一块镇守长城去了
秦始皇的想法是,天下早晚是你扶苏的,但是你在我跟前,老要跟我顶牛,老爹日子不舒服,这么着,你先出去,我死了你回来,大家都干净
秦始皇还有个幼子叫胡亥,此人的性格倒是跟秦始皇本人有些类似,因为这个关系,秦始皇就很喜欢这个幼子,平时干点啥,都很喜欢把他带身边
秦始皇本人有个特点,就是老喜欢出巡,他的目的嘛,就是抖威风,把那些心怀不轨的对新政府有所怨望的人,全给镇下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结果很不幸,半道上,跑到沙丘这个地方,猝死了;在死之前,他找来了赵高,要求让远在北疆的扶苏回国接班。但是更不幸的是,赵高是胡亥的老师,而胡亥本人,正好跟着秦始皇出巡,于是乎,赵高就起了个念头,要把自己的学生给抬上去
光靠自己的力量不够,赵高还去找了个人,谁呢?当朝丞相李斯。当时赵高跟李斯是这么分析的,如果扶苏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他肯定重用蒙氏兄弟,老兄你,这个丞相也就当不下去了;不如这样,咱做笔交易,把胡亥扶上去,到时候你接茬当你的丞相,保你子子孙孙富贵不绝,如何
李斯一时猪油蒙了眼,权欲熏天,同意了…
再然后,胡亥就成了皇帝,也就是著名的“秦二世”,而扶苏呢,则被赵高矫诏逼令自尽;再再然后,本来打算传万世的秦朝,只传了两世就亡国了…
现代人谈起秦朝的灭亡,都喜欢把责任推给胡亥,推给赵高,甚至推给李斯,但要我说,最大的责任人不是这仨,而是王朝的创建者秦始皇。秦始皇因为一个看似很离奇的原因——扶苏跟他不像;葬送了整个秦王朝
因为儿子跟自己不像而动了歪脑筋的,不只是秦始皇一个;灭亡了秦朝击败了项羽的汉高祖刘邦,就是下一个
刘邦在还没发迹前,在一次霸王餐中,被做东道的吕太公瞧中,这位吕太公据说会看相,一眼就相出了刘邦的贵不可言,于是,不顾自己的老太婆反对,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邦。这个女儿,便是著名的吕雉
刘邦和吕雉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女的,后来嫁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是为鲁元公主
后来刘邦发迹了,身边美女一堆,自然就对人老珠黄的吕雉瞧不上了,当时在他身边最得宠的一个人,叫做戚妃,戚妃给他生了个儿子,叫做如意
然后刘邦就把太子刘盈和赵王如意拿出来比对,结果他比对来比对去,就觉着刘盈跟自己不像,如意跟自己像,加上戚妃老吹枕边风,就起了废立之念
当刘邦透出风声之后,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刘邦就是刘邦,打定了主意之后,轻易不会改,以此,吕雉当时愁得跟什么一样,就怕儿子被废
后来有人跟吕雉说,留侯张良是刘邦这辈子最信赖的谋士,有啥事就爱跟张良商量,要解决这问题,看来是得去找张良出主意
于是吕氏子弟就乘隙把张良给扣了,逼着张良出主意
张良雅是不愿搅进这夺嫡之争的是非圈,但无奈吕氏穷凶极恶,他要不出主意,还不让他走了,于是,张良就勉为其难的出了个主意,说圣上即位后,一直有心招揽四位贤人,但是这四位贤人认为圣上轻慢无礼,不肯出山,到商山当了隐士,如果你们有办法把这四位弄过来,问题就大概能解决了
后来,有一次刘邦设宴,叫太子过去侍宴,结果太子身后跟了四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刘邦没见过这四个人,然后就问了,说你们这是谁啊。这四位就说了,我们是谁谁谁谁。刘邦当时大惊,我找了你们这么久,你们不愿意来,怎的今日会跟在我儿子身后呢?这四位又说了,因为圣上为人轻慢无礼,所以我们不愿受屈,而如今太子道德茂盛、礼贤下士,所以我们就来了
后来,这顿饭吃完了,吃完之后,刘邦对着身旁的戚妃一声叹息,说太子是废不了了,他得到了这四个人的辅佐,羽翼已成,吕雉这辈子都是你的主人了
戚妃当时就哭了,然后起来跳了支舞,唱了首歌,唱着唱着,还呜咽哭泣,刘邦受不了这种场景,就出去了
但是,归根结底,太子的位置是稳住了,刘邦最终没敢轻举妄动
后来的事实证明,戚夫人哭得有道理,因为刘邦死后,吕雉为了报复,把她四肢、耳朵、舌头全给割了,又熏瞎了她的眼睛,更要命的是,还不让她死,又给取了个名儿,叫“人彘”…
后来的事实还证明,刘邦对刘盈的不满也有道理,后来,吕雉请刘盈来参观“人彘”,当时刘盈就吓坏了,回去之后,一连几个月都起不了床,看他的母亲,更是如视蛇蝎,最后甚至连朝政都不处理了。刘盈后来成了个短命鬼,死后“吕后称制”,吕氏势力空前膨胀,吕雉死后,吕氏甚至想取刘氏而代之,后来还是靠着陈平、周勃这些开国功臣,才消灭了诸吕,拥立了文帝,稳固了社稷
刘邦的例子证明,儿子像不像自己,这个标准虽然滑稽,但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至少,刘盈这小子,就差点葬送了汉家的江山
“不肖朕躬”的问题,毁灭了秦始皇,迷惑了汉高祖,如今,又来困扰隋文帝了。隋文帝杨坚,因着他特有的经历,在宇文赟咆哮灵堂的梦魇下,隐隐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但关乎“国祚绵长”,更关乎“身家性命”
但是,随后,杨坚碰到了跟刘邦一样的问题,杨勇跟刘盈一样,都已经经营起了自己的势力,而且,相比较“商山四皓”组成的谋士团,杨勇的太子党势力更为强大,当朝头号权臣高颎,俨然就是太子党的台柱
在这样的形势下,刘邦放弃了,他之所以愿意放弃,是因为太子刘盈虽然“不肖朕躬”,但也没有对他构成威胁;但是,杨坚不愿意放弃,政治神经高度敏感的他,隐约感受到了周围那一双双阴森森的眼睛,他觉得自己身处险境
让杨坚感受到威胁的,不只是杨勇那一顿饭,还有最近高颎的一系列状况。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