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摘自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看过本书的人都知道第五伦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在汉章帝时,做司空;新朝王莽时为郡吏,又为乡啬夫。建武时,京兆尹阎兴召他为主簿,负责监督铸钱。永平年间,到蜀郡做太守。后来再次担任司空。第五伦一生岗位变换较多,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第五伦都严于律己,是一个为人正直、一心奉公、尽守节操的好干部,以廉洁勤政著称,深得人们的爱戴
对于第五伦的为人,也有人表示不满,有人说他太过虚伪,私下里议论他,我就不信他只有公心,没有私心。还有人造谣说,第五伦是个两面派,曾殴打自己的岳父,还不让自己的兄弟和自己一起吃饭,问题一直反映到皇上那里。对此,第五伦并不在意,而是一笑置之
有一次,一个挑战者主动上门,想找第五伦的难堪。他当着很多人得面问第五伦:“都说你大公无私,请问,你到底有没有私心呢?”这句话,表面看来是很平常,但实际上暗藏杀机,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为,他把人置于两难的境地,如果回答自己没有私心,那么就无疑宣告自己是虚伪之人;如果说自己有私心,那么又等于否定自己的廉洁和清白
对此,第五伦并没有像外交家一样,用外交辞令回答,或者回答无可奉告,他做出了实事求是地回答,他说:“先前有人曾送我一匹千里马,想让我举荐他当官,我出于公心拒绝了。但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起这个人,但考虑到公平和公正,我始终没有推荐他。这是因为,我的公心战胜了私心。
第五伦继续说:“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表示很牵挂,但回来躺下后却能安然入睡,心里并没有多少牵挂;我的儿子生病时,虽然没去看望,却整夜睡不着,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这样看来,人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只要是人,私心总是有的。
一点私心没有的人,不是人,要么是神,要么是虚伪之人;利欲熏心的人,不是人,是没有进化好的动物。只有那些承认自己有私心,并努力克制自己的私心,尽量让公心大于私心的像第五伦那样的人,才是正常的人、高洁的人和可敬的人
下面我们就来看阎氏集团倒塌后,以孙程为首的宦官集团这一群接班人的“私心”
汉顺帝登上帝位后,封有拥立之功的孙程食邑万户,王康、王国食邑九千户,黄龙食邑五千户,其余大多数食邑都是四千到四千二百户,最少的是魏猛(食邑二千户)和苗光(食邑一千户),他们有一个很响当当的名字:十九侯。此外,汉顺帝还特许孙程他们可以娶妻纳妾、收养子嗣袭爵。(宦官本是阉腐之人,让他们娶老婆,不是害人守活寡吗?)可谓,可以给功名利禄都交给了他们
几经沉浮,宦官集团终于拔开乌云见日,开始崛起,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日渐清晰明朗。以后形成了这样一个怪现象,东汉中后期以来,每当幼帝即位,总有母后临朝、外戚辅政;当皇帝年长,又常常借助亲信宦官的支持来对付外戚,以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势。而就是在这“争”和“夺”当中,有功的宦官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乘雷欲上天——垄断政权,操纵皇帝。直到这时,东汉皇帝这才悲哀地发现,原来他刚跳出一个桎梏,又陷入另一个魔咒之中,而傀儡这个代名词却如影相随,一直不曾改变。最终东汉王朝的大好江山也正是在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的交替轮回中,走向了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这是后话
闲话少说,话说汉顺帝上任后,出于感谢、感动、感恩的心里,马上对重用了孙程等19名宦官,他原本以为有了这一帮宦官,自己就可以稳坐皇帝之位,没想到孙程等人的目标远不止财富,功名和地位。他们真正想的要是权力。他们的野心和阎姬一样,眼里只是把皇帝当成傀儡,他们沆瀣一气,最终想要实现的是“王天下”的目的。以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场景,今天他们联合上书,以看似谦恭实则倨傲的态度跟汉顺帝“商量”说:某某不错,封他当个议郎吧。明天他们又联合上书,说:某某很好,封他做个校尉吧。后来继续将上书进行到底:某某雄才,不提拔他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啊
身为一国之主,却受制于人,这种痛苦,别人是体会不到的。长此一往,一向乖顺的汉顺帝不干了。是啊,羔羊也有愤怒的时候,更何况汉顺不是羊,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呢
汉顺帝开始想办法思对策,摆脱宦官十九侯的控制
思来想去,汉顺帝想到了“移花接木”。实施过程很简单,那就逐渐疏远孙程等人,重新提拔和重用新人,以此来打压和限制十九侯
于是乎,一个叫张防的宦官开始了他的发迹之旅,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大紫之人。朝中一切大事,汉顺帝都找张防商量,再做决定
对于汉顺帝的移情别恋,愤怒的孙程并没有发出“无可奈何权落去”的感概,而是开始了他的“拔刺”之旅。很快,孙程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枪手”——司隶校尉虞诩。虞诩被孙程拉下水后,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即收集了张防的罪状,然后上书弹劾
结果奏章到了汉顺帝那里,却如牛泥入海,杳无音信
如此二次三番后,孙程眼看这一招“含沙射影”的攻击效果并不好,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直接上演“单刀赴会”——找汉顺帝讨说法。劈头盖脸就上演了“三问”
第一问:陛下当初和我们革命的时候,认为奸臣是国家的祸害。现在即位了,反重蹈先帝的覆辙!如此不伦不类为何
第二问:司隶校尉虞诩为国尽忠却受尽冷落,如此不闻不问为哪般
第三问:中常侍张防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罪行为天下人共知,唯独陛下不知,如此不管不教为哪般
汉顺帝被他这三问,问的汗流浃背,无言以答。就在汉顺帝选择沉默时,得势不饶人的孙程发表了“逼宫式”的总结陈词:近来听说星象有变异,说明宫中有奸臣,应立即把张防抓起来,这才符合天意,顺应民心
汉顺帝因孙程有拥立之功,又慑于他的余威,只好将张防革官罢职,发配到边远地区,这才平息了孙程无尽的闹剧
到此,孙程等人的高压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正是通过这件事,不甘受控的汉顺帝彻底下定决心要清除以孙程为首的十九侯。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是身为堂堂的一国皇上,欲找之罪,何患无由呢
不久,汉顺帝以“争功”的罪名,将参与拥立的孙程等19名宦官逐一罢免官职,流放于外。整个过程,汉顺帝采取的是“剪其羽翼、个个击破”的办法和策略,打压尽了18名宦官,这才对宦官集团中的“大哥大”孙程下手,此时尽管孙程极力想反抗,但无奈的是,他已是孤掌难鸣,而羽翼渐丰的汉顺帝又是有备而来,剑无虚发,剑剑封喉,孙程只能束手就缚,光荣地成为一介布衣。两年后,尽管良心发现的汉顺帝又把孙程等人召回宫中来,重新重用了他们,孙程官拜骑都尉,然而,那只是汉顺帝玩的政策手法,上演的“作秀”表演,空有虚名,没有实权的孙程等人最终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后半生,洛阳成了他们的归宿,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