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二、出兵西藏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二、出兵西藏噶尔丹少年时候曾经在西藏当过喇嘛,与一个西藏政客桑结成为朋友。其后噶尔丹回准噶尔夺得首领地位,桑结也在西藏成了达赖五世的“第巴”(掌政之官)。达赖五世在康熙二十一年圆寂,这桑结秘不发丧,假说他已“入定”,不能见客,于是一切报告均须经由桑结“代达”,一切命令均须经由桑结“转颁”。桑结在事...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四.海都对铁木耳可汗也不承认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四.海都对铁木耳可汗也不承认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享年八十。皇孙铁木耳原已于至元三十年六月“受皇太子宝",却仍须召开忽里台大会一次于上都(多伦),到会的人争论了一百二十天,才由于另一皇孙(晋王甘麻刺)因被玉昔帖木儿责备而退让,铁木耳方当了选,成为可汗。海都对于铁木耳当然不肯承认。但是,在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也算是一国两制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也算是一国两制作为由游牧民族的契丹族建立起来的辽朝,其建国过程与契丹民族由部落联盟晚期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其后辽朝又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开始了向封建制的过渡。参与并推进这一系列的社会巨变进程的,既有作为统治民族的契丹族,也有辽朝境内人口最多的汉族居民。作为统治阶级的契丹贵族,在维护本民族...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一 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一 梁初与魏争夺淮南的战斗在东晋、刘宋之际,也就是北魏初年,南北对抗,黄河沿岸的金墉、虎牢、滑台、碻磝四镇是必争之地。几十年后,特别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四镇都变成了北魏的内地,这时南北对抗,重点在淮河一线。从西往东,义阳(今河南信阳)、寿阳(今安徽寿县)、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淮阴(今属江苏)...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5:唐敬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75:唐敬宗唐敬宗李湛,为唐穆宗长子。在唐穆宗弥留之际,年仅十五岁的李湛以太子监国。控制朝政的宦官,不想让朝臣取得辅政大臣的身份,来分去他们的权力,遂准备推出郭太后(唐宪宗皇后,郭子仪孙女)临朝听制。郭太后却对宦官说:“昔日武则天称制,险些倾覆了社被o我家世守忠义,非武氏可比。太子年纪虽小,但得贤相...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3: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3:绍兴和议与岳飞之死议和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朝的“诏谕江南使”张通古与宋使王伦南来,按规定,宋高宗必须跪拜金使,奉表称臣。高宗冠冕堂皇的表示:只要百姓安乐,不惜屈己就和。而群情激愤,抗议的奏章雪片般呈送上来,武将有岳飞、韩世忠、解潜与杨存中等,文臣有李纲、张九成、...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7:开天盛世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7:开天盛世开天盛世,是指以“开元之治”为基础,而以开元、天宝两个时期为时空范围的大盛世,其包括了整个唐玄宗时代。大诗人杜甫在回忆开元盛世时,通过《忆昔》一诗说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票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执鲁编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户口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三、从非子到穆公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之三、从非子到穆公秦国从非子到穆公,有过十四个国君:非子是第一个,穆公是第十四个。他们在大体上是由父传子,只有一代是先弟后兄;另一代是兄弟三人兄终弟及。他们的世系表,是:(一)非子;(二)秦侯;(三)公伯;〔四)秦仲;(五)秦伯,亦即庄公;(六)襄公;(七)文公;(八)宁公。宁公不传位给长子,而传位...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2:窦建德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2:窦建德一身豪气,轻财好施,重然诺,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窦建德虽是普通的农民,却在乡里享有高度的威信。他做过里长,不知何事犯了法,流亡他乡,会天下大赦,才可以返归故里。流亡岁月,在外面开了眼界,也了解了天下的形势,从而在豪气中又平添了一种见识与器局。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高丽,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四、第一个十年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四、第一个十年乾隆在位有六十年之久,比康熙少一年。但是他在禅位于嘉庆而“退居”为太上皇之时,事实上仍旧主持一切,直到嘉庆四年正月他死。合起来计算,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当中国的主宰共有六十三个年头又四个月,比康熙久。他这一“朝”的事迹也特别多,多过了康熙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九.宋与蒙古之间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九.宋与蒙古之间宋与蒙古发生外交接触,始于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亦即金宣宗伐宋的次一年。成吉思可汗派了木华黎的叔父者卜客到临安。宋派苟梦玉报聘。苟梦玉到和林,可汗已经出发西征。苟梦玉于是也走向西边来,在嘉定十四年才见到可汗于寻思干(撒马儿干)。《元史》在石珪传把者卜客的名字写作“葛不罕",...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之乱,是山东河北河南的农民带了黄帽子造反。汉朝人称帽子,叫“巾”。为什么要戴黄帽子呢?因为他们的领袖张氏兄弟告诉他们,说天要变颜色了,苍天要消失了,而黄色的天要出来,只有加入黄巾道,头戴黄巾,才能免于灾难。这一种借宗教以纠结民众,引上政治革命之途的办法,与洪秀全之组织拜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5:松赞干布、大成公主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5:松赞干布、大成公主有统一西藏高原的丰功。又有文成公主和亲的佳事,以此英雄加美人的千秋不衰的话题,松赞干布成了唐代最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松赞干布,又译为弃宗弄赞、弃苏农赞,为吐蕃国王。吐蕃风俗,称强雄为赞,称丈夫为普,从而呼国王为赞普。吐蕃源出于西羌,始居雅隆河谷(今西藏泽当、琼结地区),相传其...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八、《革命军》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八、《革命军》一个十九岁的,来自四川巴县的青年,姓邹名容,到过东京,吸收了革命思想,回至上海,写出一篇洋洋洒洒、慷慨激昂的大文章来,题目是《革命军》。开头的第一句,极长,有一百二十个字之多:“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五、外戚与宦官之争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五、外戚与宦官之争和帝以后,东汉一百多年的光阴消磨在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上。斗争的经过,先是外戚窦,邓,阎,梁四家太专横了,有若干宦官看不过去,帮助小皇帝去打倒他们。后来是宦官太得势了,贿赂公行,有若干正人君子看不过去,便批评朝政,恰巧有另一支窦家做了外戚。挺身为证人君子的护身符,但是不幸失败,继...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7:靖康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7:靖康之变灭辽以后,金朝已无后顾之忧。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便下诏伐宋。金军以完颜杲为都元帅,其下兵分两路:完颜宗翰(粘罕)为左副元帅,攻太原;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右副元帅,攻燕京,而后两路会师宋朝都城开封。其时,领枢密院事童贯以两河燕山府路宣抚使正在河东,听到金军南侵的情报,竟以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〇、土木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〇、土木之变英宗那时候年方二十三岁,不仅毫无作战经验.而且不曾出过京师的城门。王振虽则年纪较大,然而对军事之茫然无知,正与英宗相同。被他们带去的老将,确也不步,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公张辅,却皆没有指挥之权。况且,张辅的年纪已有七十五岁。被他们带去的文臣,也很多,其中官阶最高的是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国史“细说体”的创立及其特色马先醒一、“细说体”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经过尽管黎博士自谦是“大愚若智”,其实早已被公认为“聪明绝顶”。因此,即使置身习向守成的史学界,仍克独辟新径,创获特多,“细说体”即其一端。此乃“细说体”创立的主因;此外,另有客观因素在。当抗战末期,既民穷财尽,通货贬值。才俊之士,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一、被准噶尔击败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一、被准噶尔击败雍正设立军需房及其后的军机处,最初的动机是为了支援并直接指挥西北的军事。敌人是准噶尔的领袖噶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清朝的官方文书,称他为“准噶尔台吉”;他自己的称号可能是“汗”。关于准噶尔,我们一般人知道得太少,因此而印象十分模糊。然而西洋若干地理家到今天还把新...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韩擒虎、贺若弼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韩擒虎、贺若弼排列隋朝的功臣,名列前茅的是韩擒虎和贺若弼。这是一对名将,一对名贯古今的名将,若非这对名将,隋朝的统一大业不可能如此顺利,至少,隋军不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建康(今江苏南京),端掉长达几百年的南朝老巢。他俩以功立身,以功益国,然在功成之后,却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辉煌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九、伦敦蒙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九、伦敦蒙难孙中山在丙申年(1896年)阴历五月间由檀香山去美国,为的是征求同志,募款再举。到了美国以后,在旧金山住了一个多月,又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等地分别住了若干天,最后在纽约又住了几个月,却不曾遇到多少能够接受他的革命主张的华侨。于是,他决定去英国。到了伦敦以后,他常常去拜...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2:三大发明与科学技术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2:三大发明与科学技术李约瑟以为:对科技史说来,唐代不如宋代有意义。在被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与活字印刷的使用,都是宋代最后完成的。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宋代的天文学、数学与医学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黄仁宇曾在《中国大历史》里指出:由于宋代的经济未能在改革社会上发挥作用,这就...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五.硕德八剌以后八个可汗的继位纠纷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五.硕德八剌以后八个可汗的继位纠纷此后中原,大汗的继承依然常常成为问题。从铁木耳可汗死(1307年),到妥欢·帖木耳可汗(元顺帝)即位(1333年),中间仅有二十六个年头,可汗倒有过八个。所谓忽里台大会,自从忽必烈可汗以来,早已不是全蒙古性的,而只是仅能代表一派一房的形式机制。爱育黎拔力八达可汗想...
-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简介《黎东方讲史》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简介《黎东方讲史》这套《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共九册,分别是《细说秦汉》《细说三国》《细说两晋南北朝》《细说隋唐》《细说宋朝》《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黎东方讲史·细说三国》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作者以生动别致的“讲史”形式详细讲述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二、孙家的事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二、孙家的事曹操去世之时,虚岁六十六,死于头风;刘备去世之时,虚岁六十三,死于痢疾与并发症;孙权去世之时,虚岁七十一,也是死于“风疾”。所谓风疾,是血压过高所引起的各种毛病(头风是其中的一种)。责任大、事情多,而性情又急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血压弄得过高,倘若又有不良习惯,例如喝酒,那就更麻烦了。孙...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四、孙策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四、孙策在三国时代的各方英雄之中,孙策可说是最配得上成为英雄的一位,虽则曹操向刘备说过,“天卞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得英雄标准,很与我的英雄标准不同,依照我的标准,孙策比起曹、刘二人更够英雄。从表面上看,孙策创造了他的事业,多少是有所凭借于父亲的基础,事实上,他所继承自孙坚的,并无寸土尺地,只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盟兄分手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盟兄分手札木合和帖木真交换过礼物,成为“安答",好比内地人拜把子一样。札木合的年岁略大,是盟兄,干哥哥。论起血统来,他们两人也勉强可算是远房本家,虽则并无共祖。他们两人的关系,要远溯到孛端察儿,才能叫我们明白。孛端察儿的第一位太太阿当罕氏,有过一位前夫;她于身怀六甲之时,为孛端察儿所劫。不久生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八、香妃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八、香妃香妃在清朝的官方文书上称为“容妃”。这容妃两字,是乾隆封给她的。她初进宫时,地位是贵人,其后升为嫔,最后升为妃,称为“香妃”。意思是,她的容貌出众。香妃原来的丈夫,不是小和卓霍集占,而是霍集占的一个堂兄弟布鲁汗和卓。她的娘家,在葱岭以西的塔什干。《清史稿》说她的父亲是和札麦台占,“和札麦”...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1:两朝内禅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1:两朝内禅宋高宗禅位以后退居德寿宫,时称北内,每月零花钱就是四万贯,是当时太师等最高月俸的一百倍。每年四十八万贯支出,还不包括德寿宫的日常开销。每逢生日,孝宗还得孝敬寿礼,银五万两、钱五万贯是最常规的进献。孝宗对太上皇可谓是竭尽孝道,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种种欲望,即便在治国大计上也往...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八、英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八、英宗明朝的国运,在英宗朱祁镇之时急转直下。他九岁即位,三十八岁死,中间有七个半年头皇位被景帝朱祁钰占有。即位之时,他年幼无知,国家大计方针,全由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张氏知书识礼,信任老臣,一切事由旧章,虽有对北元阿岱可汗(阿台)与麓川土司思任发的战事,而国力未损。她也颇能制抑太监王振,要等到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