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二 宇文氏的霸业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二 宇文氏的霸业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七月,魏孝武帝西走关中,托庇宇文泰起,四十余年中,其国号虽有魏(西魏)周(北周、后周)之别,实际上都是宇文氏的天下。宇文氏是东方高氏的死对头。宇文泰怎样据有关中以及拥立西魏文帝等事,笔者已在第四十四篇中讲过,只是没有提过宇文氏的来历,这里需要作一交待。宇...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五、勋臣后裔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五、勋臣后裔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不仅本人始终受到朱元璋的恩遇,而且子孙世世代代享受爵禄,直至明朝结束之时。徐达的儿子徐辉祖袭封为魏国公,主持“中军都督府”,后来在所谓“靖难之役”,忠心于建义帝,抵抗燕王(明成祖)的军队,在山东打了一个胜仗,被无能的建交帝召还。燕王进入京师(南京...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6:理学与宋学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6:理学与宋学这里首先有个正名的问题。学术界原先所说的宋学,是相对于汉学或清学而言的,所指的就是理学。这种以朝代命名的叫法,当然是指一个朝代的学术主流,说理学是宋代学术的主流,也未尝不可。不过,宋史权威邓广铭先生以为:理学真正形成一个学术流派是南宋高、孝以后的事,因而把理学与宋学等同起来,就有失偏...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一、律劳卑之死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一、律劳卑之死律劳卑(Lord Napier)的中文名字,应该译成“奈皮儿勋爵”。当时的通事(译员)把“勋爵”译写为“律”,用广东音来传写英文的音。“奈皮儿”写成“劳卑”。他的全名,是韦廉·约翰·奈皮儿。他在血统上属于英国王室,有相当的地位。清朝的两广官吏,连英国国王都看不起,对奈皮儿勋爵于是也只...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八、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八、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唐代诗人刘驾《出塞》诗写道:“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杜甫《兵车行》也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名句,都在借古讽今,批评当朝对外穷兵黩武的政策。而字面上所说的“武皇”,都是借指汉武帝。汉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征伐”“开边”成就大业的帝王。汉武帝时代,以军事成功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二、吕布穷无所归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二、吕布穷无所归吕布在李傕等人攻占长安之时,与李傕交锋失败,带了几百名亲信骑兵,离开长安,逃出武关,到南阳投奔袁术。为了便于和袁术见面,他于百忙之中,知道割下董卓尸首的头,拴在马颈项上。董卓曾经杀过袁绍与袁术留在洛阳的家属,所以吕布拿董卓的头,送给袁术作见面礼。果然袁术对他很好,准他在南阳安顿下来...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史万岁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史万岁老话说: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这句很管用的老话,用到西汉的李广身上,可不管用;用到隋朝的史万岁身上,也不管用。史万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出身北周刺史家庭,打小就雄姿英发,射得硬弓,将烈马骑的如飞。他不止有勇,还有谋,好读兵书,懂阴阳占卜,类似诸葛亮。十五岁那年,从父入军,在周、齐...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九、上海走运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九、上海走运根据《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子均被开放。清初以来的“一口通商”的局面从此打破。广州不再是中国官吏与商人唯一的“发洋财”的地方。而且,由于英国人在当地留下了很坏的印象,被老百姓挡驾,直至英、法联军之时,不曾能够“进城”,只能继续住在城外的“商馆”。厦门、福州、宁波...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二、汉末民间秘密宗教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二、汉末民间秘密宗教民间信仰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可以比正统文化更为广泛深刻。在社会酝酿和发生动乱的时期,这种文化形式常常可以有力地引发民众心理的冲动,激荡起狂热的社会风潮。西汉末年,曾经以民间西王母崇拜为背景,演生出一次声势浩大的流民运动。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天下大旱。关东民众哄言转...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八、略论咸丰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八、略论咸丰清方镇压太平军的第一功臣是曾国藩。倘若没有曾国藩,太平军可能把苏、浙、皖、赣几省长期占领下去。重用曾国藩,赋予他以节制四省全权的,是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然而,最先肯用曾国藩的却是咸丰。咸丰这个人,够不上称为圣主,也不配称为贤君,但是在位十一年,是一个中等的皇帝,比崇祯好,而且好得很多...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二、天津教案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二、天津教案“天津教案”发生在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1870年7月21日),地点是天津东门外、运河边上的天主教孤儿院。孤儿院的名字叫做“仁慈堂”(英译为Orphanage of Sister hood of Mercy法文原名不详)。仁慈堂的工作是收养孤儿与弃婴。由于华人自动将孤儿或弃婴送来的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七.中央的其他机构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七.中央的其他机构中统四年(1263年)五月,枢密院成立,皇子燕王真金以“守中书令”的身份“兼判枢密院事”。至元五年(1268年)七月,御史台成立,第一任的御史大夫是先后担任过平章政事与左丞相的塔察儿(成吉思可汗胞弟帖木格的嫡孙)。次年正月,成立了四个道的提刑按察司:山东东西道,河东陕西道,山北东...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努尔哈赤报仇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五、努尔哈赤报仇努尔哈赤这时候,年方二十五岁。他对明兵无可奈何。他所有的,仅仅是十三副甲胄。马少,人少,牛羊也少。他想:虽则没有力量与天朝一较雌雄,总该把尼堪外兰杀了出气。尼堪外兰是女真人,而且是建州卫的女真人,怎么反而出卖了阿太?“倘若尼堪外兰不出卖阿太,我的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何至于死?”这尼...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一、曹家的事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一、曹家的事曹操有过二十六个儿子。这些儿子,一个是元配丁氏所生,叫做曹修,其余的廿五个是十二个小太太生的(不曾生过儿子的小太太,在《三国志》里面都没有记载)。他所最喜欢的一个儿子,叫做曹冲,是一位“环夫人”所生。曹冲人极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或是发明了)用浮在水中的船,称一头大象的体重(曹冲叫...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六、秦始皇的神秘身世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六、秦始皇的神秘身世就在长平之战取胜几个月之后,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秦国一位新的王族成员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出生在邯郸城中为质于赵的秦昭王之孙异人的居宅。因为母亲是赵国之女,又出生于正月,于是又姓赵氏,名为政。长平之战后,异人在阳翟巨商吕不韦帮助下回到秦国,衣楚服而拜见原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四 金陵王气黯然收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四 金陵王气黯然收陈霸先是个有作为的人物,但是他创立的陈朝,却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王朝。陈氏集团的基础太差,周围的环境又太险恶,所以尽管能一时立住脚跟,但江东王气终究难以维持长久。陈武帝立国之初,长江北岸是北齐的势力范围;西北有北周和后梁,荆襄全属敌境;而江南内部还有若干不愿与他合作的势力,如缙州(...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9:宋诗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9:宋诗钱钟书说宋诗的长短得失最为透彻:“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晚宋严羽写了一部《沧浪诗话》,算是宋代最有创见的诗论,为宋诗作了近乎盖棺论定式的结论:“以...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 魏晋之际的才人名士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 魏晋之际的才人名士魏晋南北朝在文化史上富有异彩。这个时期起于汉末的建安年间(196~219年)。黎东方先生在《细说三国》中就介绍了自建安至曹魏时的许多名人,但是对在曹魏时已经卓有成就的晋初名士,有些却不曾涉及。其中如“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他俩都死于魏末,史籍上却把他们称作晋人(传见《晋书...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4: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伐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4: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伐辽太宗率领契丹骑兵直下后晋都城开封时,宋太祖年方二十,对这一浩劫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北宋建立以后,图谋燕云,拱卫中原,可以说是他一贯的夙愿。他建立了封桩库,积存每年的财政盈余,打算蓄满三五百万以后,与契丹交涉索还燕云的土地与民众。倘若契丹同意,这些款项就作为赎款,否则就散尽...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九、梁王巴匝剌瓦尔密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九、梁王巴匝剌瓦尔密朱元璋在洪武四年受明昇之降,拿下四川与今天属于贵州省的遵义一带。次年,洪武五年(1372年),他派遣一位“翰林院待制”王袆【yi】,到云南昆明去,传谕给元世祖的苗裔,“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叫他献出云南,免得用兵。梁王巴匝剌瓦尔密迟疑不决,虽则对王袆招待得很好。最后,在洪武六年年...
-
当代史家眼中的《黎东方讲史》(虞云国)
当代史家眼中的《黎东方讲史》(虞云国)《细说三国》三国时代,短短几十年,人物有趣而出彩,事件波诡而云谲,一部《三国演义》真真假假,又让其中的人与事家喻户晓。故而自宋代有瓦子勾栏以来,“说三分”可以说是最容易讨巧,也是最容易砸锅的事儿。黎氏讲史是以说三国起家的,其当时风头之健,也许盖过当今如日中天说三国的那一位。前辈史家...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6:金主完颜亮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6:金主完颜亮完颜亮是金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他死后被金世宗先是降封为海陵郡王,后又追废为庶人,史称金废帝。他弒君弒母,好色乱伦。南宋后期,这些事迹就被编为《金主亮荒淫》的话本,广泛流传。但近人刊刻《京本通俗小说》和《醒世恒言》,还是因为过于秽亵,未敢翻刻。对他的反面评价,主要即根据《金史》和这些小...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三.马可.波罗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三.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国的人,生于l254年,卒于1324年。在1271年,刚刚满十七岁的时候,随着父亲尼科罗·波罗与叔父马泰莪·波罗,从家乡出发,经黑海、伊拉克、波斯、帕米尔高原、今日的疏附、莎车、和田、罗布泊、甘肃、宁夏,而到达内蒙古的多伦(上都),觐见忽必烈可汗。二十一个年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八、科学补习所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八、科学补习所科学补习所主干,是受过吴禄贞熏陶的一批革命青年。也是朱和中、胡秉柯等人出国以前常常在一起的好朋友。吴禄贞在甲辰年(1904年)春天被清廷调往北京,担任骑兵监督。他在武昌的寓所,也不再是变相的革命机关。革命青年之一的李步青(廉方)不久又被端方“驱逐出境”。于是李在花园山孙家花园的寓...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四.完泽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三四.完泽作为恢复了行政权力的中书省的新的右丞相的,是完泽。完泽是中统年间当过右丞相的线真的儿子,很有能力,心地也好。他就任以后,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便是向忽必烈请准了免除全国人民的欠税。完泽作右丞相,作到成宗铁木耳大德七年(1303年)。铁木耳与铁木耳的父亲,太子真金,都是完泽的学生。完泽从中统年间...
-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出版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出版由黎东方等编撰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黎东方1907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就学于清华大学、巴黎大学,1931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他首创“细说体”历史著作《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等,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通...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乌桓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乌桓曹操想对乌桓用兵,左右有许多人反对,曹操一概不管。乌桓属于东胡种,在秦汉之际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征服。此后,乌桓不曾有过统一的组织。传说,霍去病打下了匈奴的东部属地之时,把乌桓各部落强迫迁移到沿边的几郡的长城左右。事实上这些部落,本来就是住在长城之外的。可能是:略向南移,移近了长城而已。光武帝...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二.四大汗国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二.四大汗国元朝在中央直辖的领土以外,有所谓“四大汗国”。这四大汗国不是四个“大汗”的国,而是四个“大的”“汗国”。其中,窝阔台汗国的幅员最小,历史最短。幅员,包括蒙古的西部与新疆的北部,以及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黎河这三条河的下游。历史仅及于海都之子察八儿,也就是窝阔台可汗的曾孙。察合台汗国的幅...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九.组织雏型的帝国政府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九.组织雏型的帝国政府帖木真虽则是合不勒可汗的曾孙,却不曾直接间接继承得到合不勒可汗的江山或制度。江山被合不勒可汗传给了俺巴孩可汗。俺巴孩可汗死后,新可汗忽图剌尽管是成吉思可汗的叔祖父,却不曾留下宝座给他。事实是,忽图刺一死,蒙兀部各单位就不再有共祖,直至帖木真于ll8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被选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4:史才刘知几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4:史才刘知几初唐是个史学丰收的时代,一部“二十五史”,其中有八种出于这个时代,其书日是:《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这是史坛的一件盛事,然在这盛事之后,又出了一件大奇事,刘知几撰写了千古奇书—《史通》二(史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评类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