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突击!神机营!】
明朝那些事儿:【突击!神机营!】在发现瓦剌军队发动进攻后,明军迅速变换了阵型,原先队伍前列的步兵迅速由中间向两翼后退,中军后阵立刻涌出一支部队填补了空位。这支部队与明军中的骑兵和步兵不同,他们手中拿着的并不是马刀或是长剑,而是火铳。在迅速排布好阵型之后,士兵们将手中的火铳对准了不断逼近中的瓦剌骑兵,他们等待着指挥官柳升...
-
明朝那些事儿:【埋下祸根】
明朝那些事儿:【埋下祸根】纳哈出带了几百人去参加投降仪式(按说投降似乎不用这么多人),蓝玉热情接待了他,亲自把他迎进营房,设盛宴款待他,蓝玉也很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尽量不提投降这样的字眼,双方气氛很融洽。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蓝玉的一个举动彻底打破了这种和谐的气氛。当时纳哈出正向蓝玉敬酒,大概也说了一些不喝就不够兄弟...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七章 胡惟庸案件胡惟庸胜利了,他在朱元璋的帮助下打败了浙东集团,除掉了天下第一谋士刘基,现在他大权在握,李善长也要给他几分面子。但他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吗?他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边。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没有出来调解,是因为无论...
-
明朝那些事儿:【北伐开始】
明朝那些事儿:【北伐开始】至元二十七(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这次北伐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公元十世纪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此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无耻,行为之卑劣,脸皮之厚度,后人难于匹敌。他的这一行为使得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
-
明朝那些事儿:【杀人偿命】
明朝那些事儿:【杀人偿命】在杀人这件事情上,朱元璋一向是说到做到的,他冷眼旁观胡惟庸的一举一动,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而胡惟庸也积极做着对付朱元璋的准备,他知道自己和朱元璋迟早有一天会正面交锋的。这一天很快到来了。在一次出游中,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轮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没有通知司法部门,就杀了马车夫。这件事情...
-
明朝那些事儿:【弹劾,归隐】
明朝那些事儿:【弹劾,归隐】虽说上次投机不成,没有搞掉高拱,反而结了仇,但胡应嘉没有辞职,更不退休,这位仁兄注定是闲不下来的,很快,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他提供了新的发挥途径——京察。明代的官员制度是很严格的,每三年考核一次,每六年京察一次,顾名思义,京察就是中央检察,对象是全国五品以下官员(含五品),按此范围,全国所...
-
明朝那些事儿:第八章 坚持到底的人
明朝那些事儿:第八章 坚持到底的人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一日,袁崇焕得到指示,皇帝召见立即进城。召见的理由是议饷,换句话说就是发工资。命令还说,部将祖大寿一同觐见。从古到今,领工资这种事都是跑着去的。袁崇焕二话不说,马上往城里跑,所以他忽略了如下问题:既然是议饷,为什么要拉上祖大寿?跑到城下,却没人迎接,也不给开城...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四章 突围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四章 突围事实证明,那个包围圈相当结实,众位头领人多势众,从九月被围时起,就开始突围,突了两个月,也没突出去。到十一月,连他们自己都认定,完蛋的日子不远了。当时已是冬季,天气非常地冷,几万人被围在里面,没吃没喝,没进没退,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然而不要紧,还有压箱底的绝技,只要使出此招,强敌即可灰飞...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七章 名将的起点明朝那些事儿:【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七章 名将的起点明朝那些事儿:【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岁的戚继光准备出发了,他要去北京继承父亲的职位,虽说名义上已经接班,但无论如何,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办完手续之后,戚继光正式赶赴山东,办理交接,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他刚满十八岁。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叹,政府实在...
-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次中奖】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次中奖】这又是一个晴朗的天气,清澈的河水伴着水声不断奔涌,初春的绿草已经开始发芽,但此时此地的人们并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他们身着盔甲,手持刀剑,即将开始第二次拼杀。在战役开始前,双方布置了自己的阵型方位,北军东北向布阵,南军西南向布阵。按说这种布阵方向应该只是无意为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估计朱棣...
-
明朝那些事儿:【幸存者】
明朝那些事儿:【幸存者】纪妃和张敏都死了,短短一个月间,朱祐樘就失去了他最为亲近的两个人,此时的他还不懂得什么是哀伤,只是偶尔会奇怪为什么母亲再也不来看他。而与此同时,死亡的阴影也正悄悄地笼罩着这个孩子,对于后宫的万贵妃来说,这个孩子是个极为危险的人物,他会夺走朱见深的宠爱。于是另一场谋杀的阴谋即将实施。可能有人会奇怪...
-
明朝那些事儿:【仇恨】
明朝那些事儿:【仇恨】一百一十九年前,宁王朱权遇到了前来拜会他的燕王朱棣,由于一时大意,这位所有皇子中最为善战的仁兄上了哥哥的当,被绑票到了北京,帮着打天下靖难。为了让宁王卖命,朱棣还许诺,一旦成功取得天下,就来个中分,大家一人一半。当然了,事后他很自然地把这件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了,宁王没有计较,只是要求去杭州,过几天舒...
-
明朝那些事儿:【阴谋的陷阱】
明朝那些事儿:【阴谋的陷阱】赶走了徐阶,张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他越发相信失败是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只要再加一把劲,就一定能解决夏言!于是张璁的同党越来越多,对夏言的攻击也越来越猛,但让人纳闷的是,夏言对此竟毫无对策,他似乎失去了反抗能力,整日孤身一人,从不结党搞对抗,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在张璁看来,夏言的这一举动说...
-
明朝那些事儿:【凯歌】
明朝那些事儿:【凯歌】在经营仕途的同时,戚继光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倭寇的打击,多次全歼敌军,所谓“遇戚不得活”,实在是倭寇们的一致心声。也正是由于他太过生猛,除了几个愣头青外,老牌倭寇们都不敢去浙江,连经过他的防区,都要绕很远。但倭寇们也得吃饭,戚继光断了他们的活路,他们只好另找地方抢劫,而这个新的开工地点,就是福建。于...
-
明朝那些事儿:【外号党】
明朝那些事儿:【外号党】混派与别派不同,承蒙江湖各位人物看得起,混派的许多精英都被赋予了外号。叫起来甚是响亮,不可不仔细谈谈。混派掌门万安,江湖人送外号“万岁阁老”。成化七年(1471),万安和内阁其他两名成员商辂、彭时前去拜见朱见深,商讨国家大事,彭时开口刚谈了几件事,正说到兴头上,突然听见旁边大呼一声:“万岁!”回...
-
明朝那些事儿:【关于打屁股问题的技术分析报告】
明朝那些事儿:【关于打屁股问题的技术分析报告】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产,大庭广众之下,扒光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几棍下去,皮开肉绽,这就是许多人对打屁股的印象。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打屁股,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那是个技术工种。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明代的廷杖是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因为那跟你在家挨...
-
明朝那些事儿:【悲惨的童年】
明朝那些事儿:【悲惨的童年】一般说来,皇帝的童年或许不会快乐,却绝不会悲惨,明代皇帝也是如此,当然了,首任创业者朱重八同志例外。但朱见深先生的童年似乎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客观地讲,这位仁兄确实受尽了累,吃够了苦,虽然他后来终于成功继位,当上了皇帝,但如果你研究过他的发展史,相信你也会由衷地说一句:兄弟你实在不容易啊!正...
-
明朝那些事儿:【前方百里,忽兰忽失温!】
明朝那些事儿:【前方百里,忽兰忽失温!】此时的瓦剌首领马哈木在沉浸于喜悦之中,他看着部落的另两个首领太平和博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在他的周密策划之下,瓦剌保存了实力,并集结了部落最为强大的三万骑兵,在忽兰忽失温设下了圈套,等待着明军的到来。马哈木之所以挑选忽兰忽失温为战场,是有着充分的考虑的,忽兰忽失温附近多山,有...
-
明朝那些事儿:【徐阶的正义】
明朝那些事儿:【徐阶的正义】正如严世蕃所料,三法司采纳了街头巷尾路边社的意见,将杀害杨继盛、沈链的罪名套在了严世蕃的头上,所谓冤杀忠臣,天下公愤之类,写得慷慨激昂。完稿之后,他们依例将罪状送交内阁首辅徐阶审阅。徐阶似乎已经等待他们多时了,他接过稿件,仔细看完,然后微笑着夸奖道:“这件事情你们做得很好,文辞犀利,罪名清楚...
-
明朝那些事儿:【徐有贞的没落】
明朝那些事儿:【徐有贞的没落】徐有贞没有理会无地自容的曹吉祥,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为内阁首辅,他能够调动文官集团的所有资源去对抗他的敌人,他有无数的打手(言官),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可是他错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明代历史上唯一可以与文官集团对抗的死敌——宦官集团。话虽如此,但当时的宦官集...
-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李善长的死终于给延续十年的胡惟庸案件划上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官员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朱元璋却没有松气,他似乎是个精力无限的人,在处理胡惟庸、李善长的同时,他在另一个战场上也赢得了胜利。这个战场上的失败者就是已经逃到大漠的北元,虽然在明初的几次战争中,北元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
-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 绝顶的官僚在万历执政的前二十多年里,可谓是内忧不止,外患不断,他祖上留传下来的,也只能算是个烂摊子,而蒙古、宁夏、朝鲜、四川,不是叛乱就是入侵,中间连口气都不喘,军费激增,国库难支。可是二十年了,国家也没出什么大乱子,所有的困难,他都安然度过。因为前十年,他有张居正,后十年,他有申时行。若评选明代...
-
明朝那些事儿:【真正的对决,王保保!】
明朝那些事儿:【真正的对决,王保保!】在统治全国的元朝灭亡之后,蒙古贵族仍然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不断组织力量反攻。当时的局势对于朱元璋来说并不乐观。此时王保保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丞相纳哈出带领二十余万军队守辽东。而云南还有十余万元军,甚至高丽(今朝鲜)也仍然听从元的统治。这就好比朱元璋睡觉时,帮边站着一群拿着...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八章 制胜之道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八章 制胜之道整垮张经之后,赵文华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胡宗宪的工作十分出色,徐海被杀,倭寇势头大减,而作为胡宗宪的后台老板和直属领导,他当仁不让地以功臣自居,不但从皇帝那里拿了很多赏钱,还由副部长升任了部长(工部尚书)。于是又一个得意忘形的故事就此开始。赵文华发达了,有钱了,翅膀硬了,他打算独立经营,...
-
明朝那些事儿:【考试】
明朝那些事儿:【考试】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发动横屿战役,攻克横屿,收复福清,并最终平息了倭患。必须说明,当时的叶向高,不叫叶向高,只有一个小名,这个小名在今天看来不太文雅,就不介绍了。向高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向高处走。事实告诉我们,名字这个东西,有时候改一改,还是很有效的。隆庆六年(15...
-
明朝那些事儿:【修书】
明朝那些事儿:【修书】说起修书这件事,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吧,把自己的努力化为书籍确实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而对于某些没有能力写书的人而言,要出版一本书还是有办法的。比如我原先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一些教务人员(不教书的)眼红教研室的人出书,想写书却没本事,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到四处抄来一些名人名言,居然搞出了一本书出版。...
-
明朝那些事儿:【变阵】
明朝那些事儿:【变阵】就在胡守仁结束新河战斗,大开酒宴庆祝胜利的那一夜,戚继光正率军向台州挺进,敌军已经抵达台州,拂晓就会发动进攻,而这个夜晚,是他唯一的时间,也是唯一的机会。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晚上的奔袭,戚继光率军挺进一百一十里,终于在黎明时分抵达台州城,而此时敌军距离台州还有两里。时间刚刚好...
-
明朝那些事儿:【密谋】
明朝那些事儿:【密谋】永定门之战后,一直没捞到硬货的皇太极终于退兵了——不是真退。他派兵占据了遵化、滦城、永平、迁安,并指派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镇守,以此为据点,等待时机再次发动进攻。战局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虽然外地勤王的军队已达二十多万,鉴于满桂这样的猛人也战死了,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朝廷跟关外已基本失去联系,辽东如...
-
明朝那些事儿:【微光】
明朝那些事儿:【微光】正德五年(1510)四月,宁夏。“真的下定决心了吗?”“周东如此胡来,我们已经没有活路了,绝不能束手待毙,就这样吧!”“那就好,何指挥,现在动手吧!”正德五年五月,镇江。土财主杨一清正坐在大堂看书,屋外斜阳夕照,微风习习,这种清闲的日子他已经过了一年,但所有的平静都将在今天被打破。屋外突然传来了急...
-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一章 曙光明朝那些事儿:【痛苦的旁观者】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一章 曙光明朝那些事儿:【痛苦的旁观者】无论胡宗宪和徐渭结局如何,他们总算有过辉煌光明的时刻,然而对于徐阶而言,从头至尾,他的生活都笼罩着重重黑雾,杨继盛死了,唐顺之走了,众叛亲离的场景再一次出现,手下纷纷另寻出路,没有人愿意依附于他,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严嵩作对。而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无疑是王世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