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中国大陆版自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中国大陆版自序《细说元朝》、《细说明朝》、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8:绍圣绍述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8:绍圣绍述高太后是元祐更化的核心人物,元祐旧臣都仰承她的鼻息,没把小皇帝放在眼里,甚至连他说话都爱理不理。在高太后的阴影下,宋哲宗活得很压抑,对高太后和元祐诸臣积聚着深深的怨愤。有一次,高太后问他:“那些大臣奏事,你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说?”他回答道:“娘娘已处分,还让我说什么?”元祐八年(109...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一、也有人替董卓报仇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八一、也有人替董卓报仇王允在杀了董卓以后,掌握中央政权,可惜才学不够。当前的问题,是如何安顿董卓的部下,即驻防华阴的段煨驻防渑池的董越,与驻防山西安邑的牛辅。段煨为将门之子,世为汉臣,深明大义,尚不足虑,董越后来下落不明,渑池成为吕布的朋友李肃的防地,大概是被李肃消灭了。牛辅在董卓未死以前,已经被董...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一、康粱(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一、康粱(二)事实上,梁启超在当时也是一个激烈的排满论者。他在丁酉年(1897年)秋冬两季办长沙时务学堂的时候,已经在对学生札记的批语中露出对清廷反抗的态度:例如:“屠城屠邑皆后世民贼之所为。读《扬州十日记》,尤令人发指眦裂”;“衣服虽末事,然切于人身最近,故变法未有不先变衣服者。此能变,无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四.经学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四.经学元朝的时间很短,在经学上的成就赶不上宋朝,更赶不上清朝,却比明朝高明。明朝在永乐年间,有胡广奉了成祖之命,编出一套《五经大全》,作为官方的标准本。其中,《诗》、《礼》、《春秋》三部大全,完全是抄袭元朝刘瑾、陈澔、汪克宽三人的遗作,《周易大全》是汇抄董楷、董真卿、胡一桂、胡炳文四人的遗作。《...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二 北魏胡太后临朝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二 北魏胡太后临朝笔者在上篇篇末说过,北魏在与梁朝争夺寿阳的斗争中,虽则保持了优势,然其自身却进入了多事之秋。这个多事之秋,前后不过十八九年,然而政争剧烈,战乱频仍,终于分裂为东、西二魏,实权分别落入高家和宇文家的手中。这段历史,该从胡太后临朝说起。胡太后是肃宗孝明帝的母亲,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3:闽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3:闽建立闽的闽王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祖上世代为农,到父亲王凭,依然是把汗水洒在田里的农夫。王审知的哥哥叫王潮,在县里当吏,兄弟俩都有才有勇,知名于当地。时黄巢起义军攻进长安,带动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寿州人王绪应着形势,自己拉了一帮人马,打进固始。他占领此地后,大力扩军,听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二、戊申河口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二、戊申河口之役戊申河口之役,在三月二十九日(1908年4月29日)的夜里开始,四月二十七日(5月26日)结束。驻扎在云南河口的清军,有警察一队,巡防营四营,皆归“南防副督办”王镇邦(玉藩)统辖。“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黄明堂,带领了关仁甫、王和顺,与曾经参加过镇南关之役的一百多同志在深夜由越南...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六、刺摄政王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六、刺摄政王庚戌年三月初七日(1910年4月16日),同盟会会员黄复生与汪兆铭,因谋刺摄政王被捕。摄政王的名字叫做载沣。他是宣统皇帝溥仪的父亲,光绪皇帝载湉的弟弟,醇贤亲王(老醇王)奕譞【剪文公:xuan,多言、聪明】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姨侄。光绪十六年(1890年),醇贤亲王去世,他袭位为醇王...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3:雄心大欲的隋炀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3:雄心大欲的隋炀帝提起隋炀帝,人们总是将暴君与荒淫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他的一身,似乎是集了秦朝弊政之大成。他的暴行,毫不逊色于秦始皇;他的荒淫,又绝对超过秦二世。其让人最注目的地方,是在中国整个大一统的历史中,继秦朝之后,再一次制造了一个王朝二世而亡的纪录。说秦、隋均是二世而亡,恐怕有许多人会有异...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3:瓦子勾栏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83:瓦子勾栏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兴起,与之相适应的市民俗文化也大放异彩。瓦子勾栏是当时市民文娱游乐的重要去处,也是宋代市民文化勃兴的一种标志。瓦子又叫做瓦舍、瓦市、瓦肆,简称瓦,是固定的娱乐中心,游人看客来往其中,川流不息。引来时如同瓦合,去时如同瓦解,易聚易散,故而以瓦称呼。北宋开封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八、孙夫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一八、孙夫人孙刘联军在建安十三年十一月胜了曹操。一年又一个月以后,建安十四年十二月,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再过一年,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刘备才前往京县(镇江)拜访孙权。这样看来,刘备与孙夫人结婚的地方,不是“演义”所说在(镇江的)甘露寺。事实是,在今天湖北省石首县的绣林山。刘备与孙夫人,一为英雄,一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〇、东山再起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〇、东山再起曾国藩在湘乡荷塘都、大界里的家中守制,守到咸丰八年六月初三,接到骆秉章转来一道咸丰的谕旨:“著骆秉章即传旨,令该侍郎迅速赴江西,督率萧启江等星夜驰赴浙境,与周天受等各军力图扫荡。”原来,大部太平军因为在江西立不住脚,已经退人浙江,使得咸丰着了慌。四天以后,六月初七,曾国藩由太界里启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九、转败为胜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九、转败为胜曾国藩在家守制,守到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初六。在他守制期间,从咸丰七年二月到咸丰八年六月,江西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离开江西之时,刘腾鸿尚在攻瑞州的北城,杨载福与李续宾尚在攻九江及其对岸的小池口。换句话说,瑞州北城、九江、小池口都仍在太平军之手。此外,抚州(临川)、临江(清江)、...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三、春申君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三、春申君春申君是楚国的世家子弟,不是王室的一分子。他姓黄,名歇。楚怀王死在秦国。儿子顷囊王被楚国人民立为国王。顷襄王斗不过秦,对秦投降,把自己的太子送到秦,作为人质。黄歇以太子随从的身份也来到秦国。其后,顷襄王有病,秦国政府不让这位楚国太子回去。黄歇叫太子化装为楚国使臣的车夫偷出秦国国境,回到了...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三、多尔衮颇有嫌疑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三、多尔衮颇有嫌疑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大权独揽,不让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位,而故意扶立了一个六岁的小孩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的福临(顺治皇帝)。因此之故,他颇有毒死或杀死皇太极的嫌疑。多尔衮也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与皇太极同父而不同母。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叶赫国的“公主”。多尔衮的母亲...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0:高力士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0:高力士唐玄宗身边始终有个最贴心的人,此人不是宰相,不是朝臣,也不是那个和他作七夕盟誓的女人杨玉环,而是宦官的首领、他的总管家高力士。高力士,原姓冯,名元一,潘州〔今广东高州)人。祖父冯盎,为唐初高州总管。父亲冯君衡,为潘州刺史,因犯罪被籍没,冯元一被阉为奴。十五岁时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带人宫中,...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五、理财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四五、理财元、明、清三代的财政,总而言之是“糊涂账”。稍有条理的两个很短时期,是张居正当国的十六个年头(从明穆宗隆庆元年到明神宗万历十年),与雍正一朝(康熙六十一年至雍正十三年)。康熙颇想把国家治好,然而为人太重感情,摆脱不了左右的佞幸,真是美中不足。佞幸包庇督抚与布政使,督抚、布政使包庇州、县官,...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官怕洋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官怕洋人官的威权,在清朝晚年,依然很大。但是官的威信,早就被洋人扯得粉碎。因此,老百姓虽则怕官,却又十分看“官”不起。革命之所以能有初步的成功,一半的原因在此。笔者并无感激洋人之意。洋人挤进中国,把清朝纸老虎戳了许多窟窿,是事实,我们不能不承认。洋人的代表在乾隆年间及其以前,肯向清朝大皇帝磕...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2:宋英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2:宋英宗宋仁宗三十四岁前生过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其后,虽生到第十三女,却未有儿子出生。他在位四十二年,多次“不豫”(皇帝病危的代名词),一不豫就人事不知,胡言乱语,这种病状在太宗长子赵元佐、三子真宗和南宋光宗身上,一再重现,似乎是赵宋宗室的家族病。嘉祐元年(1056年)正月,仁宗再次“不豫”,长...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九、补叙咸丰外患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九、补叙咸丰外患咸丰一朝的政府,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内忧是太平军、捻、会、苗、教、东干,等等。外患是是英国人占广州,英法联军占京城,俄国人占伊犁,抢阿穆尔(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勒索沿海洲(乌苏里江以东)。先说英国怎样强占广州。广州的老百姓,在鸦片战争前后对英国人无好感。自从道光二十二年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一、永乐文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一、永乐文臣明成祖本人常常轻举妄动,幸亏有很好的辅佐,才不至于在民穷财尽之际,身死国灭。话说回来,他能够选出很好的人当辅佐,也未尝不是他的长处。他之所以在历史上不被称为昏君,原因正在于此。最得力的两个尚书,是吏部尚书蹇义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自从太祖废相以来,工作最紧,权责最重。蹇义是四川巴县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四、沐英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四、沐英沐英的出身,是“难童”。父亲是定远人,早死。他随着母亲逃难,母亲又在兵荒马乱之中去世。剩下他孤苦伶仃,被朱元璋收养为子,改姓为朱。朱元璋的太太(其后的马皇后)很喜欢他。在朱前后所收养的二十几个养子之中,要算这朱英最有出息了。 朱英到了十八岁的旷候,受任为“帐前都尉”。这一年,是龙凤八年(至...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4:玄奘取经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4:玄奘取经玄奖取经,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可谓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流传到后世,越传越广,传到明朝的吴承恩,给演绎了一部《西游记》。(西游记》更是广为流传,将玄奖传得家喻户晓。玄奖,俗姓陈,名伟,洛州猴氏(今河南鄙师猴氏镇)人。父亲陈慧为江陵(今属湖北)县令,后辞官归隐:他出生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合从攻秦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合从攻秦秦国在惠文王与昭襄王之时,尤其是昭襄王之时,不断地对魏韩赵楚出兵,削弱这四国。四国也试图联合抵抗,联合反攻。其中有三次获得燕国参加,有一次获得了齐国出面领导。它们在东边。它们分据了中国东边的南方与北方,而秦国是分据了中国的西边。它们的自行联合,是南方之楚与北方之魏韩赵的纵的联合,因此这联...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〇、洛阳才子贾谊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〇、洛阳才子贾谊说到西汉前期的政治,不能不提到洛阳才子贾谊。贾谊是西汉文帝时候的政论家、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公元前201年,贾谊生于洛阳。十八岁时,就以熟读诗书,善属文章闻名。后来被河南守吴公召致门下。汉文帝即位后,听说吴公曾师事秦时名相李斯,又号称治政为天下第一,于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二、陈天华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二、陈天华在吴樾烈士因暗杀五大臣而成仁以后不到三个月,乙巳年十一月十二日(1905年12月8日),同盟会的重要会员之一陈天华在日本大森湾投海自杀。暗杀,原不是革命党人所该走的途径;自杀,更不是革命党人通常应有的行为。然而,在宣传的意义上,吴、陈之死均有收获。陈天华是湖南新化县人,字星台,别号思...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九 齐、梁的更迭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九 齐、梁的更迭北魏孝文帝去世后将近三年,南朝发生了萧梁代替萧齐的事。在第三十六篇里,笔者已经提到南齐的第二代皇帝武帝萧赜。他年号永明,在位十一年(483~493年),几乎占了南齐二十四年的一半。对这一时期政治社会状况的评价,当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北魏使臣宋弁的看法。他答魏孝文帝“江南何如...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八 赫连勃勃和统万城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二八 赫连勃勃和统万城在陕西靖边县以北约五十公里之处,有一座淡灰色的古城耸立在无边无际的毛乌素沙漠之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统万城遗址。它有内外二城,内城还很完整,城高十米,夯筑得极其坚固。为什么把城筑在沙漠里?这城是晋义熙九年(413年)夏王赫连勃勃建造的都城。他选中的城址,当时水草肥美,“临广泽...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二、靖港之败与湘潭之胜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九二、靖港之败与湘潭之胜这时候,曾国藩因为与湖南提督鲍起豹处得不好,把团防局移到衡州(衡阳),在衡州集合了来自各地的乡勇,编成陆师十三营、水师十营,加上长夫等,共有一万七千多人,积极操练、装备,凑齐了洋炮三百二十尊、土炮一百多尊、长龙船五十艘、快蟹船四十艘、钓钩船一百二十艘、三板船一百五十艘、辎重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