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九、再度垂帘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九、再度垂帘同治在十一年九月大婚,十二年正月“亲政”。亲政以后,只有三件事可记。第一件事,是:经过恭亲王的安排,准日本大使副岛种臣与各国公使在紫光阁觐见一次,受“五鞠躬礼”。洋人达到觐见中国皇帝的目的,又免行三跪九叩首的可笑礼节原很高兴,事后打听知道紫光阁不在宫城的范围以内,而且一向是接见外国使...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 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 白痴皇帝和黑丑的矮皇后晋惠帝司马衷生性痴呆,是个白痴皇帝。他听到人家说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许多人,觉得很奇怪,便说:“何不吃肉糜?”这是个千古流传的大笑话。既然是个白痴,当初武帝为什么还要立他做皇太子?皇帝一般都有一群儿子,武帝也不例外,共有二十六个。“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就有他的三个儿子在内。...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黎东方 简介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黎东方 简介【作者简介】黎东方(1907-1998)是河南正阳人,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学贯中西。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附“最荣誉记名”(为20世纪该校获得此项殊荣之第一...
-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远在五十多年前,即已耳闻黎东方先生大名。时值抗日战争期间,黎先生执教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三台东北大学,常在四川各地讲演历史,高坛设座,讲古说今,以历史励人心而鼓抗战,名动一时。我虽未曾躬逢其盛,每于报端得读讲词,并听者受鼓舞之报道,未尝不深受感染而仰慕焉。想不到五十多年之后,忽得上海人民...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七、功臣一个个死掉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七、功臣一个个死掉中国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话,说的是敌人消灭了,帮助自己克敌制胜的功臣,也没有用了。杀害功臣,是中国古代王朝建国之初的通病。在刘邦和吕后当政的年代,开国功臣们就一个个相继被除掉。汉王朝建立的初年,君臣之间曾经有过平易和谐的关系。据说朝堂上臣下可以...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八、都察院、十三道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八、都察院、十三道明朝在洪武十三年以前,沿袭元朝的监察制度,设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人,官阶是从一品。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等等。 察院是宋朝的遗留。宋朝把监察权分由三个机构执掌,有所谓台院,负责人称为“权御史中丞”;有所谓殿院与察院,分别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〇、《民报》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〇、《民报》(缺P117)间而成为政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善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7:刘文静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7:刘文静唐高祖从举义旗到建立大唐王朝,帐下有难以计数的能人志士,而其中事迹最显著的则有二人,一个是裴寂,另一个是刘文静。刘文静,字肇仁,自称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后迁居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他出身将门,一副伟丈夫相貌,举止倜傥,加上多韬略,有器局,先天的条件是十分的好。可是,他在隋末仅任...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2:澶渊之盟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2:澶渊之盟从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辽战争的主动权从宋朝移向了辽朝,辽军频频进扰北宋边境州县,但互有胜负,辽军未占绝对优势。真宗即位,辽朝对宋朝传达的和好意愿不予理睬,并在咸平二年(999年)深秋再次大规模攻宋。在忻州刺史柳开的鼓动下,宋真宗决定效法太祖、太宗率军亲征,岁末抵达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一.受畏吾儿之降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一.受畏吾儿之降“畏吾儿”是自动归顺成吉思可汗的一个国家。畏吾儿的人民,是今天新疆境内维吾尔族的祖先,也是唐朝回鹘人的苗裔。 回鹘人说的话属于突厥语系。他们在血统上与突厥人也很近,在政治上始则为突厥的藩属,继则为突厥的敌国。他们的领袖特健俟斤与隋炀帝同时。特健俟斤的儿子叫做菩萨。菩萨以五千骑兵,战...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〇、百日维新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〇、百日维新在海约翰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的前一年,亦即戊戌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百日维新,一是戊戌政变。百日维新,从四月二十七日开始,八月初六日结束,实际上共有一百零二天。在这一百零二天中间,光绪皇帝一共下了二百零五条谕旨与密诏,其中十分之八九均与“维新”有关。其中...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0:宋孝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0:宋孝宗宋孝宗锐意恢复,王夫之说他是“怨不可旦夕忘,时不可迁延失”,已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步。隆兴和议绝不是宋孝宗期望的结果,却是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他在准备用武力恢复中原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向金朝索取更多的东西。金世宗也从完颜亮的失败里明白,金朝没有力量灭亡南宋,他还从隆兴北伐里知道,南宋求...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四、秦二世的暴政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四、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胡亥是以非法手段取得帝位的。他担心诸公子及大臣疑而不服,导致变乱,于是密谋杀害诸公子及先帝故臣。在咸阳处死了十二位公子,在杜县(今陕西长安西南)处死了十位公主。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中十八号墓没有发现人骨,其余七座墓的墓主为五男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9:科举考试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9:科举考试唐朝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加以发扬光大。科举是君主、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及第者构成了宫僚主要的候补队伍。这个制度,奠定了其后一千多年政治人才选拔的基础。科举就是以科目进行考试,其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常举,每年进行一次。举子有各级学校中的生徒,由校方保送推荐给尚书省登录。还有未经过学校...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四 魏分为二、东西恶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四 魏分为二、东西恶战高欢拿不到北魏全境。永熙二年(533年),他要调贺拔岳做冀州刺史。贺拔岳不肯离开关中老窝,谢绝了任命。从此,东西分裂的苗头已经出现。魏孝武帝对高欢不放心,想倚靠贺拔弟兄,使贺拔胜出任荆州刺史。他又下过一招“昏着”,想把高乾拉到自己这边,说彼此虽是君臣,却义同兄弟,要和他共立...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一 不及格的开国君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一 不及格的开国君臣魏元帝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但只过了四个月,这位年仅二十(虚岁)的晋王,还等不及过年,就逼使与自己同龄的魏元帝曹奂“禅”位,废他做陈留王,自己登基称帝,立国为晋,改元泰始元年。又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从...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7:唐顺宗与永贞革新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7:唐顺宗与永贞革新贞元二!‘四年(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长期卧病在床并已不能说话的太子李诵,强挣着身子,在百官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唐顺宗,改元永贞。看似废人一般的唐顺宗,与他外表截然相反,有颗想做一番大业的慷慨之心。这颗心是他在东宫时,被王叔文所激起的。王叔文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八 石虎父子、冉闵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十八 石虎父子、冉闵石勒于晋咸和八年(333年)去世,年六十岁。从进据襄国起算,共二十二年;从称赵王起算,在位计十五年。他虽不免有些横暴。如姐夫张越偶因言语得罪,便命力士把他先打断了腿而后杀死;谋士徐光因态度傲慢,竟连家属也被囚禁了一阵,然而总的讲来,他还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优秀领袖人物。他统一了北...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二、思想战(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二、思想战(二)和粱的常常改变主张,成为一个鲜明的对照的,是百折不回,始终致力于革命的孙中山。孙中山待人宽大,乐于与人为善,在主义上则首尾一贯,决不动摇或妥协。梁启超在己亥、庚子两年肯革命,孙中山对他优礼有加,倾心相待,不因他是康有为的弟子而稍存顾虑。梁拿了孙中山的信去檀香山,在檀香山窃占了孙...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六、白登的耻辱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六、白登的耻辱战国时候,匈奴人已经在北边草原地区崛起。秦始皇执政时,传言“亡秦者胡也”。据说这是预言秦二世胡亥亡秦的谶语,秦始皇却以为“胡”指匈奴,于是加强北边防务,修筑长城,以蒙恬率重兵控制了战略要地,又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国防道路“直道”。汉王朝建立之初,经济残破,民生艰辛。在这一时期,秦时已经兴...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隋初功臣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隋初功臣某一姓欲得天下,必有一大批文臣武将的追随辅弼,事业若是成功,这批人也就成了元勋功臣。对待功臣,历朝基本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刘邦、朱元璋式的,寻找理由,将视为后患的功臣予以诛灭;二是赵匡胤式的,在杯酒释兵权后,对功臣厚加优待。隋文帝对功臣的态度,大致在二者之间走出了一条道。篇幅有限,在这里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4:李渊从太原起兵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24:李渊从太原起兵和隋文帝杨坚一样,李渊也是出自北周。北周是鲜卑族的政权,汉人混杂其中,时间一久,将祖籍搞得有些混乱。一说他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他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二说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陇西人,他后来依靠关陇军事集团得天下,与此有关。他有着出身不凡的家世,他的七世祖是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〇、五寺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〇、五寺五寺不是五个寺庙,而是五个衙门。哪五寺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在这五寺之中,大理寺最重要。它是清末民初“大理院”,亦即我们今日“最高法院”的前身,但在实际上甚不相同,也不相同于唐宋两代的大理寺。唐宋两代的大理寺管“覆判”,而并不自行提犯问案。清末民初的大理院与我们今日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八、分久必合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八、分久必合蜀汉在炎兴元年(公元263年)结束;魏国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被篡于司马炎。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于司马昭死时,继承了晋王与魏国的相国之位。那时候,是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三个多月以后,魏国的最后一个少帝曹奂,便叫人把皇帝的玺绶,双手捧送给司马炎。司马炎在十二月丙寅日,集合几万名臣僚...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五、赤壁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九五、赤壁之战曹操在拿下荆州以后,写信给孙权说:“我奉了皇帝命令,吊民伐罪,一把军队向南开拔,刘表的儿子刘琮就束手请降,现在整理好八十万人水军,准备和你在吴郡打仗。”恰好刘备也派了诸葛亮做代表,在不久以前到了柴桑口(江西九江)来会孙权,劝他抵抗。孙权便召集自己的文武百官开会讨论,其中多数人均以为曹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六、华尔、白齐文、戈登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六、华尔、白齐文、戈登李秀成的军队,在攻下常州、无锡、苏州、松江以后,于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受到“洋枪队”的突袭,失掉松江。这洋枪队的队长,是美国冒险家华尔。队员有一百名左右,全是失业的各国水手与各国海军的逃兵,其中大多数是所谓“马尼拉人”(菲律宾人)。支持这洋枪队的,是上海租界的宁渡巨商、...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9:三大纲领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9:三大纲领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天,太祖与赵普有一段对话。太祖问:“天下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十姓,兵戈不息,苍生涂炭,其故何在?我想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治久安之策,其道如何?”赵普说:“陛下能问到这事,真是天地神人之福。其症结就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天根治的方法,也没有什么奇巧可用,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五 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五 自相残杀的刘宋帝室从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刘劭杀害起,到昇明三年(479年)顺帝禅位给萧道成(齐高帝)止,二十六年间,刘宋帝室自相残杀的事迹,史不绝书。宋的国势也因之日趋衰弱,外则失去了一大片土地,内则终于重新出现权臣夺国的场面。这段历史有助于让我们认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宋文...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7:唐高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7:唐高宗唐高宗李治,是李唐王朝第三代君主。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嫡子(长孙皇后所生》,总的排行第九,按说这皇位是轮不到他的。可让他自己也感到意外的是,命运偏偏眷顾了他,使他成了九五之尊。唐太宗的另外两个嫡子,是长子李承乾和四子李泰。按照嫡长制,唐太宗在登位的当年,就将李承乾册封为太子。李承乾人聪明...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九.王文统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九.王文统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年)阴历三月二十四日在开平即位以后,不在开平设中书省,而于四月初一日在燕京设一个“行中书省”。他之所以如此,是当时蒙古帝国的都城是和林,而不是开平或燕京。设一个行中书省在燕京,用意在于告诉蒙古人:等将来赶走阿里不哥、攻下和林以后,才设立中央的中书省。 这个“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