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四、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四、杀害代善的一子一孙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中,是年纪最轻的几个之一。他比皇太极小二十岁,比代善小二十九岁。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儿子。代善在清室的皇族之中,可谓元老。他在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l616年)努尔哈赤称汗之时,已被封为四个贝勒之一,而位居首席,称“大贝勒”。努尔哈赤死后,他竭力主...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七、澳门事件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七、澳门事件澳门是广东省中山县的一个半岛,于明朝嘉靖年间被葡萄牙人用每年一千两的“地租”贿赂地方官吏,私占了去,造堡垒,搭码头,设商馆,立政府,久假不归,喧宾夺主。清朝承认既成事实,照旧收取葡萄牙的一千两地租,而且在康熙三十年,依照葡萄牙人的请求把地租减为六百两。其后不久,再减为五百两。然而,明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六、虎门、望厦、黄埔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六、虎门、望厦、黄埔在《南京条约》以后,耆英与濮鼎查又签订了两种外交文件,一是所谓《五口通商章程》,一是所谓《附黏善后条款》。《五口通商章程》是在香港签的,日期是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843年6月23日)。章程之中的第十三条规定:“英商控告华民,应向‘管事官’投禀。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7:天下已治蜀未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17:天下已治蜀未治谚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到宋太宗晚年,除了燕云未复,其文治却也使社会经济文化蒸蒸日上。但就在他强调“文德治政”的时候,自太祖平蜀以来积累的种种矛盾终于交相作用,引起了总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给他的太平盛世涂抹上讽刺的油彩。自唐末五代以来,号称天府之国的川蜀因地处西...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八、丁未镇南关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八、丁未镇南关之役中越交界的镇南关。有四个炮台。其中的三个,于丁未年十月二十七日(1907年12月2日)被革命军占领。这一役的最早牺牲者,是广西边防统领之下的总教官易世龙,与龙州厅幕友陈晓峰。他们二人暗中参加革命。担任游说军内的任务。不幸而被广西巡抚张鸣岐派在越南的侦探所知,因此被捕就义。和他...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五、《南京条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五、《南京条约》签字于《南京条约》之上的,共有三人。作为“大清大皇帝”的代表的,是“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宗室耆英”与“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远房皇族)伊里布”。(牛鉴不仅未能列名于条约之上,而且不久就被革职拿问。)作为“大英伊尔兰等国君主”的代表的,是...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四、《辛丑条约》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三四、《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在庚子年七月二十日进入北京,《辛丑和约》在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字。在这一年之中,中国处于存亡绝续之交,而受苦最深的是北京、天津、保定及其邻近各县的同胞(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东南至沧州,西南至正定)。其次是,东三省的同胞。联军所屠杀的中国人,百倍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韩林儿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六、韩林儿朱元璋在安丰城郊击溃吕珍,进入城内,把韩林儿接了出来。这一天,是龙凤九年三月初一。朱元璋把韩林儿护送到滁州,自己回应天府(南京)。他本该把韩林儿一直护送到应天府,对韩林儿北面称臣的。为什么他不如此?可能是受了刘基的影响。刘基,号叫伯温,是浙江青田人,书念得很多,在元朝考中进士,当过县丞(副...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二、刘备攻取汉中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二、刘备攻取汉中刘备并不因为吴兰被杀、张飞退军,而放弃他的攻取汉中的计划。他自己也已经率领了十万左右的兵,到达前方,向着阳平关进军(当时的阳平关,在今日陕西沔县的西北,不在宁羌县的西北)。在他左右当智囊的是法正。诸葛亮必须留在成都,坐镇后方。刘备一举而占领了阳平关,在阳平关停顿了一些时候。于建安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七、胡惟庸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七、胡惟庸胡惟庸被杀,是在洪武十三年正月,杀得一点儿也不冤枉。 此人既非功臣,而且谋反有据。他在至正十五年投奔朱元璋,混到至正二十七年,由“元帅府奏差”而宁国县主簿,而县令,而吉安府通判,而湖广行省佥事,而内调为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卿,确是会混。传说,他之获得内调,全靠送了李善长二百两金子。洪武三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九、也先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九、也先在北元的一方面,阿鲁台在宣德九年被瓦剌的脱欢战败,身死。他所奉的阿岱可汗(阿台)失了依靠,窜到亦集乃路(宁夏居延),于宣德十年十二月骚扰凉州(武威)与镇番(民勤),被陈懋赶走;又在正统元年五月骚扰肃州(酒泉),被蒋贵赶走。到了正统三年四月,他被蒋贵袭击,死于脱欢之手。在他以后当可汗的,是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四、成祖北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四、成祖北征成祖对北元一共打了六次,仅有第一次是师出有名,第二次是不得不战,其余的四次均为浪费。而严格说来,这六次没有一次打了胜仗。在元顺帝北走沙漠之时,实力尚相当雄厚,而且在陕甘的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东北的纳哈出,均有庞大军队。就明朝的立场说,威胁犹往,所以朱元璋之一再竭力想“肃清沙漠”,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三、贵州设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五三、贵州设省除了上述的“靖难”功臣以外,其后打安南与打北元的有功军官,也有若干被封为侯与伯的。因“靖难”而封的侯与伯,真正的将才并不多。其中镇远侯顾成与信安伯张辅是两个例外。顾成祖籍湘潭,生长江都,是划船的世家,力大如牛,替朱元璋掌伞,当随从,有一次小船搁浅,他背起了小船走。攻镇江的时候,他打进城...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一、余子俊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一、余子俊余子俊是四川青神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西安知府,陕西右参政、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在成化六年受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他就任以后,使上疏请求建筑“边墙”。他的前任王锐,也作过如此的建议,然而未能实现。他一再上疏,痛陈利害,而且开出一张帐单,说,以成化八年一年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六、五军都督府、兵部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六、五军都督府、兵部某一个指挥使,被升任为都指挥使或更大的官,仍旧保存他的指挥使世职,虽则“都指挥使”等等的头衔及权力,是不能传给儿子或自己终身做下去的(原则上是五年一任)。“都指挥使”是所谓“流官”(流转的官)。流官共分八等:在都指挥使之上,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在都指挥使之下,有都指...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一、常遇春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一、常遇春徐达是帅才,常遇春是将才,在所有的“将”之中,常遇春堪称第一。他是怀远人(怀远县城在淮河北岸,位于蚌埠的西北),在龙凤元年(至正十五年)带了几十个强盗到和州投奔朱元璋。那时候,他的年纪是二十六岁,当强盗已经当了三年。两个月以后,他自请担任先锋,朱元璋说:“你来,无非是为了你们山寨上粮食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九、德政的标本:文景之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九、德政的标本:文景之治西汉王朝经历吕后专政的时代之后,进入了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当政的文景时期。文景两代三十九年问,政局稳定,经济得到显著的发展,历来被看作安定繁荣的盛世的典型,通常称作“文景之治”。从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总历程看,文景时代的成就,使秦以来的历史实现了一个大变化,由急峻转而宽和,...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六、公孙瓒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六、公孙瓒三国时代的人才多,蠢才也不少。吕布、袁术以外,算来要轮到公孙瓒了。这三个人,不是没有一技之长,而是缺乏眼光,缺乏修养,有野心而无志气。公孙瓒生长在幽州。幽州包括今日河北省的中部、北部,及辽宁省的南部、中部。当地汉人,有不少是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义;也有许多人习惯于与少数民族共处,学会...
-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
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时下讲史之风盛行。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以及各地强势媒体,纷纷加入;易中天、阎崇年、纪连海、毛佩琦……各种学术背景的各路高人,先后加盟;《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明朝十七帝》《乾隆朝三大名臣》,各地出版社的各种图书,交相辉映。当此之时,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先生。1944...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四、北伐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一四、北伐元朝的宫闱、朝廷、将帅,如此内哄不已,就朱元璋看来,真是天造的机会。恰好在这时候,他早已打平了陈友谅与张士诚两个劲敌,剩下的仅有卑卑不足道的方国珍、陈友定、何真、也儿吉尼之流。所以,他一面分兵南讨,一面在“吴元年”(至正二十七年)十月甲子日,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领二...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一、政坛“铜臭”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一、政坛“铜臭”汉灵帝执政的时候,宦官把持朝政,横行天下。汉灵帝曾经公开宣称:张常侍(张让)是我的父亲,赵常侍(赵忠)是我的母亲。一时宦官得志,无所顾忌。有的当权宦官,管理家事的私奴可以交通权贵,收受贿赂,在朝廷兴风作浪;其布列于地方的亲戚也往往贪棼残酷,为害一方;其担任州郡地方行政长官的宾客同样...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四、司马懿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三四、司马懿司马懿在历史上的地位,比起曹操要低得多。曹操虽则是目无君上,自封魏公,自封魏王,迫害了伏皇后,造成了儿子曹丕可以顺利篡汉的环境,使得当时与后世的人都认为他与王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然而他毕竟与王莽不同,与司马懿也不同。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汉高帝刘邦所留下来的。曹操叫儿子所篡...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〇、孟尝君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一〇、孟尝君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材济济。上自各国国王,下至市井小民,都有突出人物。于中间阶层的文臣武将、诗人与哲学家、玄学家、教育家、宗教家、艺术家、科学家,亦复数不胜数。自成一格的又有所谓四大公子,其品格作风与成就,也空前绝后,值得大书特书。关于这四大公子的传奇故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司马迁以其神...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二、内阁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二、内阁明清两朝的内阁,是翰林院的延长。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废除丞相制度,直接处理六部及其他大小衙门所递上来的公文,忙了九个月,终于吃不消。于是,从各省找来了六个老儒生(王本、杜佑、龚[左学右支]、杜[左学右支]、赵民望、吴源)。创设所谓“四辅”: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王杜龚三人当了春官,杜赵...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八、白沙先生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八、白沙先生明朝由于太祖与马后注重教育,普设学校,读书的风气维持了二三百年,直至清兵入关为止。虽则留下的特别好的著作不多,却不足为病。大抵明朝的学者,努力于实践的多,致意于撰述的少。所撰述的也常常是发挥程朱的陈说,甚鲜新义,然而为学的要点本在于行。能够行,也就值得我们钦佩了。成为明朝在中国思想史上...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二、何真、也儿吉尼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二、何真、也儿吉尼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命令他的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杨璟,打广西。次年,洪武元年,二月,命令他的中书省平章政事廖永忠,打广东。这时候,元朝在广东的负责人,是广东行省左丞何真;在广西的负责人,是广西行省平章政事也儿吉尼。何真是广东东莞人,在河源县充任过九品小官(税务副使),转任为漆水...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九、冯胜、朱文正、朱亮祖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九、冯胜、朱文正、朱亮祖是冤枉,而按照“谋反者灭族”的刑法也不能算是冤枉的,是傅友德。傅友德一生帮朱元璋打天下,“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却落得如此下场!蓝案发生时,他尚在山西河南,陪着冯胜替朱元璋练兵,如何能知道蓝玉的阴谋,与蓝玉和傅友文之间打什么交道?...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2:秦桧、张浚与赵鼎的三角关系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2:秦桧、张浚与赵鼎的三角关系秦桧在靖康之变时任太学正,倒也是反对割让三镇的强硬派。金人拥立张邦昌,他在御史中丞任上,已经有点畏缩,勉强在御史台合台反对的议状上签了名。被俘北上后,他见风使舵,暗中投靠金朝当时的实权派完颜昌(挞懒)。建炎四年(1130年),挞懒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他随军南下,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九 江陵的陷落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四九 江陵的陷落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兵破江陵,梁元帝被俘遇害。城将陷时,元帝烧毁所藏图书,为文化史上一浩劫;王公百姓数万人沦为奴婢,小弱尽遭屠杀。这是台城陷落后的又一次大灾难。文学家庚信身经台城之围,江陵陷落前出使西魏,在长安目睹亲友成为俘囚的惨状,伤心刻骨,因有《哀江南赋》之作,声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三、文学社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五三、文学社于是,大家决定了把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推詹大悲起草章程,詹大悲是蕲春人,曾经在黄州府中学读书,得罪了学监,被开除,加入宛思演所办的“证人学会”,接受革命思想,跟着宛思演到汉口,在宛所办的《商务报》担任总主笔,其后接办了《商务报》,先后参加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的成立大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