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那些事儿:【聪明的选择】
明朝那些事儿:【聪明的选择】朱厚照死的时候,最忙的人是杨廷和。公正地讲,王守仁先生虽然是千古难得的圣贤,却并非一个掌握时局的人物,他长期担任中央下派干部,基本不在京城混,这种编外人员实在说不上是朝廷重臣。在那些年中,真正支撑国家大局的人是杨廷和。在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的那个深夜,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后,杨廷和并不...
-
明朝那些事儿:【马皇后】
明朝那些事儿:【马皇后】她从朱元璋于危难之中,在朱元璋被困,就快饿死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给朱元璋送饭。她虽然是个女子,却颇有胆识,陈友谅进攻龙湾时,她捐助自己所有的首饰财物劳军,并组织妇女为军队缝补衣物。即使在大富大贵后,她也保持了简朴的作风,不骄不奢,并劝告朱元璋不要忘记民间的疾苦,甚至在用人上,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明朝那些事儿:【天朝上邦】
明朝那些事儿:【天朝上邦】我曾研习过交通史(中外交往),惊奇地发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人其实差不多,穷了,就瞧不起你,打你,富了,就给你面子,听话。比如美国,说谁是流氓谁就是流氓,说打谁就打谁,盟友遍布天下,时不时还搞个会盟,弄个盟军,朋友遍天下,全世界人民都羡慕。但这事你要真信了,那就傻了,要知道,那都是拿钱砸...
-
明朝那些事儿:【李善长的结局】
明朝那些事儿:【李善长的结局】在朱元璋整肃官吏的同时,另一个大案——胡惟庸案也在进行中,这个案件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亡结束,它仍然延续着,不断有某人因为另一某人的供词被杀,何处是个头?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还活着,他与胡惟庸是亲家,而且他弟弟李存义是板上钉钉的同党,朱元璋考虑到他在朝廷中的巨大影响力,不但没有杀他,连他的...
-
明朝那些事儿:【“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使用说明书】
明朝那些事儿:【“要你命三板斧战斗系统”使用说明书】首先必须承认,这个名字不是我首创的,而是取材于某搞笑电影中的“要你命3000”武器,也许有的朋友看过这部电影,这个所谓的“要你命3000”武器是由西瓜刀,石灰粉,毒药,绳子一系列工具组成,具体使用过程比较复杂,也很多样,比如先洒石灰粉遮住对方眼睛,然后用西瓜刀砍,或是...
-
明朝那些事儿:【变数】
明朝那些事儿:【变数】刘瑾打算做几件好事。这倒也不稀奇,因为他坏事做的太多,自然就想干点好事了,一个人干一件坏事不难,但要一辈子只干坏事,真的很难很难。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发现自己的名声越来越臭,而张彩和他的一次谈话也坚定了他的决心。“刘公公,你不要再收常例了。”所谓常例,是刘瑾的一个特殊规定,每一个进京的省级官员,汇报...
-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 新的开始明朝那些事儿:【传道】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 新的开始明朝那些事儿:【传道】朱厚照走到了终点,但正德年间另一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却还在继续着,王守仁仍然在续写着他的辉煌。叛乱平定了,俘虏交上去了,阎王小鬼也打发走了,到此应该算是功德圆满。王大人也终于可以歇歇了,正在这个时候,张永来了,不过这次他是来要一样东西的。他要的,就是宁王的那本账本。张公...
-
明朝那些事儿:【太监更可靠】
明朝那些事儿:【太监更可靠】相信现在大家已经理解了皇帝的痛苦,他并非无所不能,他也要求人,大臣们饱读诗书,却并不那么听话,而要制衡这些不听话的人,皇帝能够选择的只有太监。太监真的都是坏人吗?至少皇帝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些人很好,从小陪伴他一起长大,带着他放风筝,陪着他玩耍,给他当马骑,而且十分服从。我们往往误解太...
-
明朝那些事儿:【朝鲜的天才】
明朝那些事儿:【朝鲜的天才】万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古屋。面对朝鲜海峡的方向,丰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赌注。十五万名日军士兵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出发,向着同一个目标挺进——为了同一个人的野心。事实证明,这次行动的运输成本并不太高,因为在半年之后,一个可怕的对手将出现在对岸,为他们节省回...
-
明朝那些事儿:【孤独的守望者】
明朝那些事儿:【孤独的守望者】千里之外的京城确实有一个人还在等着朱祁镇回来,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背弃了朱祁镇,但这个人仍然在这里等待着他。她就是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在土木堡失败,朱祁镇被俘后,朝廷上上下下忙成一团,有的忙着准备逃跑,有的忙着备战,有的忙着另立皇帝,谋一个出路,没有人去理会这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这似乎也是顺理...
-
明朝那些事儿:【传奇的对话】
明朝那些事儿:【传奇的对话】景泰元年(1450)七月十一日,李实抵达也失八秃儿(地名),这里正是也先的大本营,然后由人带领前去看望朱祁镇。君臣见面之后,感慨万千,都流下了眼泪,不过从后来的对话看,他们流泪的原因似乎并不相同。双方先寒暄了一下,然后开始了这段历史上极为有趣的对话。朱祁镇:太后(孙太后)好吗?皇上(朱祁钰)...
-
明朝那些事儿:【黄沙中的战斗】
明朝那些事儿:【黄沙中的战斗】危机就在眼前,而北元贵族们却仍在饮酒作乐,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丧失了警觉。太尉蛮子就是一个比较清醒的人,根据史料推测,这个蛮子很可能就是洪武三年(1370)在野狐岭被李文忠击败的那个太尉蛮子。如果这一推测属实的话,他倒也真是个人物。十八年过去了,多少名将都雨打风吹去,这位仁兄却一直战斗在前线,...
-
明朝那些事儿:第七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明朝那些事儿:第七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鞑靼战败的消息,震惊了很多蒙古部落,他们没有想到,由黄金家族统领的蒙古本部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而在他们中间,有一个部落对这一结果却十分高兴,这个部落就是瓦剌。我们前面说过,瓦剌和鞑靼之间有很深的仇恨,估计也超过了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在明军进攻时,瓦剌作为与鞑靼同一种族的部落,不但不帮...
-
明朝那些事儿:【天才,就是天才】
明朝那些事儿:【天才,就是天才】当何心隐帮助徐阶除掉严嵩,在京城晃悠了大半年,飘然离京之时,曾对人说过这样一番话:“天下之能士尽在京城,而在我看来,能兴我学者并非华亭,亡我学者也非分宜,兴亡只在江陵。”这是一句不太好懂却又很关键的话,必须要逐字解释:所谓我学,就是指王学,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描述王学的生死存亡与三个人的关...
-
明朝那些事儿:【天才的悲剧】
明朝那些事儿:【天才的悲剧】从宁王朱宸濠的行动来看,他始终遵循着这样一条人生格言:谋反大业,人才为本。从史料分析,这位仁兄虽有野心,但智商并不很高,很多事情都解决不了,为了弥补自己的弱点,他挂出高薪招聘的牌子,在社会上广泛招募人才。因此上门的人不少,可是经过面试,朱宸濠发现混吃混喝的居多,有才能的几乎没有,只有一个叫刘...
-
明朝那些事儿:【死亡的连环】
明朝那些事儿:【死亡的连环】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面前发言了,内容和以往一样,希望能够加强军备,恢复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严嵩终于开口说话了。“复套之举断不可为!”然后他大幅陈述了反对的理由,从军备到后勤,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嘉靖的心坎里,皇帝大人听得连连点头。旁边的夏言却没有注意到这些,愤...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九章 侵略者的末日明朝那些事儿:【妥协】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九章 侵略者的末日明朝那些事儿:【妥协】戚继光终于功成名就了,因为在台州大捷中的优异表现,他升任都指挥使,从此,他开始被人称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但在这一切光辉的背后,是另一个戚继光——一个善于搞关系,迎合领导,请客送礼,拉帮结党的人。在无数史书中,戚继光是英勇无畏的化身,他能谋善断,所向无敌,这一切...
-
明朝那些事儿:第八章 天下,三人而已明朝那些事儿:【徐阶的班底】
明朝那些事儿:第八章 天下,三人而已明朝那些事儿:【徐阶的班底】重返京城的徐阶开始在新单位上班,他的职务是东宫洗马兼翰林院侍读,简单说来就是太子党兼宰相培训班学员,十年之后,他再次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心。但这次他不再像十年前那样得意了,因为一路走来,他已为自己的嚣张付出了代价,而且他还得知,自己能够死鱼翻身,竟然是托那位...
-
明朝那些事儿:【朝廷的斗争】
明朝那些事儿:【朝廷的斗争】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二章 天才的敌手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二章 天才的敌手嘉靖四十二年(1563),孙承宗出生在北直隶保定府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生在这个地方,不是个好事。作为明朝四大防御要地,蓟州防线的一部分,孙承宗基本是在前线长大的。这个地方不好,或者说是太好,蒙古人强大的时候,经常来,女真人强大的时候,经常来,后来改叫金国,也常来,来抢。来一次,抢一...
-
明朝那些事儿:【第三个人:临危不惧——杨溥】
明朝那些事儿:【第三个人:临危不惧——杨溥】下面要说的这位杨溥,其名气与功绩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位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他却是三人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别人出名、受重用依靠的是才学和能力,他靠的却是蹲监狱。杨溥,洪武五年(1372)生,湖北石首人,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是杨荣的进士同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也被授予编修,又...
-
明朝那些事儿:【再战盛庸】
明朝那些事儿:【再战盛庸】东昌之战成全了盛庸的威名,这位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将领终于获得了一次真正的成功,朱允炆大喜过望,决定去祭祀太庙,想来祭祀内容无非是告诉他的爷爷朱元璋,你的孙子朱允炆战胜了你的儿子朱棣。真不知如朱元璋在天有灵,会作何感想。而盛庸则借此战确立了他的统帅地位,朱允炆终于将军队交给了正确的指挥官,但很可...
-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章 龙争虎斗明朝那些事儿:【丧钟的奏鸣】
明朝那些事儿:第四章 龙争虎斗明朝那些事儿:【丧钟的奏鸣】嘉靖九年(1530)二月,皇帝陛下突然召见了张璁,交给了他一封奏折,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回家仔细看看,日后记得回禀。”审阅奏折对于张璁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他漫不经心地收下这份文件,打道回府。一天之后,他打开了这份文件,目瞪口呆,恼羞成怒。事实上,这并不是...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六章 决断!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六章 决断!“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就是这样训斥徐珵的。他接着说道:“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难道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吗?”(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他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而明代历史上另一个连中三元者,后来的宪宗...
-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四章 土木堡
明朝那些事儿:第十四章 土木堡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挥刀出鞘。蒙古骑兵分为四路,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对大明帝国分别发动了进攻。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战争就此全面爆发。消息传到京城,大臣们十分紧张,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事发突然,很多大臣心中都没...
-
明朝那些事儿:【大混混的看家本领】
明朝那些事儿:【大混混的看家本领】沈惟敬,嘉兴人,关于此人的来历,史料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倒是相当一致——市中无赖也。所谓市中无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市井的混混。对于这个评价,我一直有不同意见,因为在我看来,沈惟敬先生不是混混,而是大混混。而之后的事情将告诉我们,混混和大混混是有区别的,至少有两个。大混混沈惟敬受聘后,...
-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
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 帝王的烦恼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俯视着这个帝国的一切,之前那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似乎还历历在目,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对于那场斗争中的失败者朱允炆来说,政治地位的完结意味着他的人生已经结束了,无论他本人是生还是死。但对于朱棣而言,今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在今后的很长时...
-
明朝那些事儿:【毫无退路】
明朝那些事儿:【毫无退路】完成表演任务的朱棣疲惫的坐在椅子上,看着对面打坐的道衍,即使这个奇怪的和尚已经跟了他十余年,但他依然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人。这个和尚从不安心过日子,一心一意想造反,更奇特的是,此人无论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他总是不慌不忙,悠然自得。真是个怪异的人啊!朱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从出兵到如今,他才真正体会到...
-
明朝那些事儿:【勇往直前】
明朝那些事儿:【勇往直前】杨继盛已经了无牵挂。他拿起了笔,在铺开的纸张上写下了悲愤的心声:〖臣孤直罪臣杨继盛,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当杨继盛将这封千古名疏封存妥当,递送内阁转交西苑之时,他已经完成了一个伟大的转变,昔日那个放牛的贫农子弟,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终将成为一位不朽的英雄。就在嘉靖收到这封上疏后不久,消息灵通...
-
明朝那些事儿:【王保保的应对】
明朝那些事儿:【王保保的应对】这一次,徐达带了将近四十万人进攻王保保,为达到突击的效果,他亲自率领十万军队连夜奔袭定西,元军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堕入云里雾里。徐达的十万人到达后,并没有任何作战的表示,相反,他的军队第一个行动是去找木头,修房子和营寨,元军大惑不解,难道他们想在这里常住?统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