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先说一个大概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先说一个大概中国的历史既古且长,朝代也特别多。最后的一个朝代叫做清朝清朝的第一个皇帝,有些人以为是顺治。其实,在顺治皇帝以前,清朝已经有过两代君主:太祖努尔哈赤与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于明神宗万历四+四年(1616年),在沈阳之东、新宾县城之西三十里赫图阿喇城宣布独立,自称金国汗。他死后,儿子皇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92:再说钓鱼城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92:再说钓鱼城在伯颜下临安前后,南宋军民在全国各地的抗元斗争风起云涌,慷慨激烈,以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气概,写下了保家卫国的悲壮一页。其中,扬州保卫战与钓鱼城保卫战可谓东西辉映,彪炳史册。襄樊失守后,李庭芝为淮东制置使驻守扬州。姜才是淮西骁将,丁家洲之战中曾任孙虎臣的先锋,溃败后收兵入扬州。德祐元...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2:嫡长制的变通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2:嫡长制的变通中国王朝的皇位继承制,是按宗族法所制定的继承制,为保社稷天长地久,必须由一家一姓来绵延皇位。虽说在宗族内部产生继承人,然由于宗支体系复杂,出于简单化和明了化的考虑,更出于皇位传亲不传疏的考虑,从而演化成了这样两种形式:一是兄终弟及制,一是嫡长制。前者主要存在于殷商时期,后者则从西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七、白莲教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七、白莲教白莲教,传说是达摩祖师在中国所创立的一个佛教宗派。其实,中国的禅宗也传说是达摩所创立的。白莲教与禅宗,显然是两回事。然而白莲教的“莲”字含有佛教的意味甚浓。它的教义,简单说来是,天上的弥勒佛即将降生人世,成为人间的救世“明王”。奉他的人,须悔罪、祈祷、吞符、吃素,然后劫数可逃。白莲教原称...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洗夫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9:洗夫人隋朝在北方对突厥的平抚,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长孙晟、达奚长孺、史万岁等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以及奋身疆场,然也得力于启民可汗这样一类顾全国家大局的民族领袖。可隋朝在南方对岭南少数民族的平抚,则有赖于一个杰出的女性,一个丝毫不逊色于须眉的巾帼英雄。此人姓洗,无名,因历封夫人,史称洗夫人。对此称呼,只...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1:端平更化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71:端平更化史弥远死前将最受信任的郑清之升为右相兼枢密使,薛极为枢密使,乔行简与陈贵谊为参知政事,安排好后事才撒手死去。理宗将明年改为端平元年(1234年),沉默了十年,他终于熬出了头,开始亲政。旧史家将其端平亲政后的一些改革称为“端平更化”,近来有学者认为理宗的这种改革一直持续到淳祐年间(124...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源远流长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一.源远流长“蒙古"这一个名词,蒙文的字义,并不是彭大任所说的“银”(《黑鞑事略》),也不是萧特所说的“勇士”(《大英百科全书》 Mongols条),而是“永恒的河”。首先作如此解释的,是札齐斯钦教授(姚译《蒙古秘史》第五十二节附注)。我以为这“永恒的河”不仅仅是预祝幸运的部落之名。它确有所指,而所...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4:荆南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04:荆南建立荆南(又称南平)的武兴王高季兴,本名季昌,后避李克用父李国昌讳而改此名,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高季兴自小与父母相离,在沛州大商贾李让家中当家憧。长大后,为人机智,且相貌不错,在仆人中显得很不一般。朱温古据汁州,李让出于自保,主动投靠,进献了大批货财,被收为养子,改名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五、乾嘉学人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五、乾嘉学人戴震是顾炎武以后影响最大的一位学人。他的弟子段玉裁与王念孙,均卓然有所建树。段氏的《说文解字注》与王氏的《广雅疏证》,是文字学的权威之作。段氏的弟子陈奂,生于乾隆五十一年,卒于同治二年,对《诗经》极有研究,写了《诗毛氏传疏》《毛涛说》《毛诗音》《诗郑氏笺考征》《诗语助义》,等等。陈奂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十 陈霸先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五十 陈霸先陈霸先就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陈武帝。经过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江陵之役后,南朝几乎完全垮了。巴蜀、汉中、荆襄都落到了西魏手里。长江下游,北岸全被北齐控制,北齐又把在梁太清元年(547年)寒山之役俘获的梁贞阳侯萧渊明立为皇帝,送他南还。王僧辩慑于北齐兵威,变节迎降,接萧渊明到建康。这个局...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1:杨贵妃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1:杨贵妃唐玄宗的闻名,固然得力于他的大功:开元之治;也得力于他的大过:安史之乱;但更得力于一个女人:杨贵妃。杨贵妃,名玉环,祖籍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后迁居蒲州永乐(今山西丙城),父亲杨玄淡到巴蜀任职,她于此际降生到人世。父亲死后,年幼的她为在河南府供职的叔父杨玄硅所收养。杨玉环长成后,出落为聪...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四、黄陂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四、黄陂之战双方虽则在武汉方面停战,在黄陂方面却仍有剧烈的战斗。黄陂城曾经一度为革命军游击队占领,于十月初十日(11月30日)被清军夺回。到了十月十八日(12月8日),革命军对黄陂城反攻,从辰时战到未时,阵亡了六百多人,退到马家寨;次日,退至仓于埠。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四、大灾荒和流民运动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四、大灾荒和流民运动中国古来有所谓“安土重迁,黎民之性”,“安土重居,谓之众庶”的说法。就是说,黎民百姓,通常是留恋本土,不轻易迁徙的。这是以农业为主体经济形式的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经常发生民众离开土地大规模流徙的流民运动。严重的流民问题往往导致对于政治结构的强...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1:承天萧太后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1:承天萧太后辽世宗以并非皇储的身份之所以得立,众臣拥立他的原因颇多:一是他以一定的实力造成了继位的既成事实;一是出于对其生父东丹王耶律倍不幸结局的同情;一是对述律太后在太祖死后擅自废立滥杀无辜的不满;而主要的是出自对耶律李胡的憎恶和畏惧。他在位仅五年,就被蓄谋已久的叛臣察割杀死。察割叛乱很快被大...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九、内忧外患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九、内忧外患嘉庆一朝,闹过三次兵变。第一次兵变,发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七月。那时候白莲教刚被打平不久,有很多乡勇朴了正规军兵额,其中有六千名驻扎在陕南的宁陕,因为当地生活费用贵,每人的饷加发五钱银子,规定以后每三年减一钱,以至于完全取消律贴为止。谁知到了嘉庆十一年,陕西布政使藉口户部的公文...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九、孙坚有点傻劲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七九、孙坚有点傻劲孙坚把他的兵进驻鲁阳,袁术让出鲁阳来,移到南阳,南阳原为太守张咨所驻,现在袁木是太守了。一到了鲁阳,孙坚就与董卓的兵有了接触的机会。董卓派了一位大将徐荣,来和他对敌。他也当真做起豫州刺史来,檄调豫州各郡的兵。有一位颍川太守李旻是应命而来,和徐荣恶战一场,被徐荣活捉,拿去煮了。李旻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帮他四面征讨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帮他四面征讨额亦都可算是努尔哈赤生平的第一知己。努尔哈赤极感谢他的忠心,把一个堂妹嫁给他,其后又加送一个亲生的女儿给他。刘备有五虎将,努尔哈赤也有大将五人:额亦都以外,其他的四位是: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扈尔汉。费英东是苏完部的部长之子,跟随了父亲与部民五百户,在努尔哈赤捕杀尼堪外兰的次一年...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三、鸿沟分界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三三、鸿沟分界楚汉两军,前后相持三年,主要的阵地始终在京、索、荥阳、成皋之间。拿近代的话来说,这差不多是阵地战。相当于今日壕沟的是城墙与壁,壁是土墙。在野外的阵地中,楚汉双方均筑有这样的壁,作为掩护。汉军的前锋是在荥阳。后方输送全靠渭河、黄河,以敖仓为终点,在敖仓与荥阳之间,有类似交通壕的设置,叫做...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七、对袁崇焕试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七、对袁崇焕试战努尔哈赤死了不久,袁崇焕派了一个姓傅的都司和一个姓李的喇嘛来到盛京(沈阳),向皇太极致吊,同时也看看金国的虚实。皇太极乘此机会,派了两个代表(方吉纳和温塔石)回拜袁崇焕,附了一封信,表示愿意讲和。第二年(皇太极天聪元年,明熹宗天启七年,l627年)正月间与四月间,皇太极向袁崇焕又作...
-
黎东方和“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崔美明)
黎东方和“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崔美明)集海峡两岸两代史学家之心智和功力而完成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近日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叙史体裁--“细说体”。“细说体”历史著作系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教授首创,源起于抗战期间他在重庆的“讲史”盛举。当年黎教授以历史学家的睿智与妙趣横生的词...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1:裘甫起义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1:裘甫起义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驾崩仅半年,唐鼓宗在宝座上还未坐热,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的年底,在浙东掀起了震动唐王朝的裘甫起义。裘甫起义的发展很迅速,证明唐宣宗的所谓中兴,不过是种政治泡沫,而从_L至下的吏治已经相当糜烂。起义萌芽于何时,无史料记载,记人史册的第一句话,已是“浙东贼帅裘...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一、陈友定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十一、陈友定陈友定,一名有定,和陈友谅不是弟兄,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他是福建福清人,寄籍在汀州路清流县。他是农家子弟,在一个姓罗的家里当佣工,娶了罗家的女儿。丈人爷给他钱,让他做买卖。他赔了本,投身到“明溪寨”里当一名忠于元朝的所谓“义兵”,对本地的“妖贼”(弥勒教的分子)作战有功,被任为明溪乡的巡...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〇、道光皇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七〇、道光皇帝嘉庆皇帝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死前的几小时,领侍卫内大臣赛冲阿等三人与军机大臣托津等四人、内务府总管禧恩等二人聚在一起,“公启鐍匣,宣示嘉庆四年御书”,立皇次于绵宁为太子。这时候,皇次子也在热河。嘉庆既死,皇后钮祜禄氏在北京不知道赛冲阿等人已经启了鐍匣,还...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九、曾国藩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九、曾国藩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字涤生,原字子城。有人说他原“名”子城.考中了翰林以后才改名国藩,这怕不确。他的弟弟国潢、国华、国荃、国葆,妹妹国惠、国芝,都是生在他中翰林以前,显然他这一辈是“国”字辈。而且“子城”的“城”字与“国藩”的“藩”字颇能配合,名曰国藩而字曰子城,最恰当不过。他改字涤生,...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四、昭宣时代的中兴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四、昭宣时代的中兴汉武帝之后,在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并且表现出一种繁荣气象,西汉王朝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政治形势没有大的变乱,经济和文化实现了突出的进步。传统史家多肯定和赞誉昭宣时代的安定和富足,称之为“昭宣中兴”。帝位继承问题,是汉武帝在他帝王生涯的最后时刻苦心思虑...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七、建文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四七、建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辛卯日,太孙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葬朱元璋,谥元璋为“高皇帝”,庙号“太祖”,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朱允炆当皇帝.当到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日南京城破,不知所终;其后,直到清兵入关,既未受谥,亦未立庙。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他为“建文帝”。(清朝的乾隆皇帝进了他一...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六、班固和《汉书》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六六、班固和《汉书》《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记述西汉和王莽时代历史的史书。汉代是我们民族的历史意识非常浓厚的时期。汉代画像石中大量表现前代历史故事的画面,说明当时史学在民间有相当生动的传播方式,在民间有相当广泛的文化影响。当时史学的学术性成就的顶峰,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汉书》是《史...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徐寿辉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徐寿辉刘福通的失败原因之一,是不曾取得湖北香军的合作。湖北香军也是弥勒教的分子所发动的,名义上的领袖是徐寿辉,实际上的策划者是邹普胜。邹普胜是麻城人,徐寿辉是罗田人。他们在至正十一年八月间起事于蕲水,十月间攻占县城,邹普胜捧起徐寿辉当皇帝而自为太师,国号“天完”,年号治平。 刘福通在(安徽)颍州...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6:孙思邈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6:孙思邈今陕西耀县东一点五公里,有座药王山,山上供的是唐“药王”孙思邈o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七岁人学,每日能诵读千余言。年纪稍长,精心研究了诸子百家,尤善谈老、庄,并爱好佛典。北周洛州总管独孤信,即后来周明帝、隋文帝的岳丈,极日称赞他是“圣童”,并说他器局过于宏大,恐俗世难以让他...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9:从争夺关陕到保卫川蜀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49:从争夺关陕到保卫川蜀在古代,四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往往有其特殊性,政局动荡时期尤其如此,因而有必要把建炎、绍兴年间关陕川蜀地区的宋金战争另辟一节细细评说。张浚因在苗刘之变中勤王有功,颇受高宗青睐,入知枢密院事。高宗问其大计,他强调关陕的重要性,以为倘若金军由陕入蜀,则东南也始终不保,愿身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