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九、武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七九、武宗武宗朱厚照,是孝宗的独子,为张皇后所生,年十五岁即位,在位十六年欠两月,咯血而死。享寿三十一岁。此人投错了胎。倘若他生在老百姓的家中,可能张大门楣;倘若他生在勋戚之家,更可能立功边徼,加官进爵,可惜他贵为皇帝之子,又为皇帝的独子,不得不嗣位为皇帝,君临天下,却又耐不住深宫的形似拘囚的牛活,...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八、吴三桂叛清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三八、吴三桂叛清康熙八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十六岁除了鳌拜,二十岁向吴三桂挑战,二十八岁将吴三桂的势力铲除净尽。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之中,他是景好、最能干的一个。关于他的好,我以后再说。他的能干,在对付吴三挂的战争之中表现得很清楚。吴三桂自从进入云南、解决永历(永明王)以后,仗着洪承畴与鳌拜先后在朝廷中替...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一 元嘉之治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一 元嘉之治南朝一百七十年(420~589年),刘宋占了六十年。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又占了六十年的一半。南朝的皇帝,除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外,宋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后人对他的治绩评价较高,有“元嘉之治”的说法。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武帝时,封宜都王,任荆州刺史。武帝...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八.武宗海山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八.武宗海山铁木耳在病榻上缠绵到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去世,被谥为“完泽笃可汗”,庙号成宗。(汉文的谥法是钦明广孝皇帝)他只生过一个儿子:德寿。德寿于大德九年六月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十二月病死。于是,在成亲去世之时,皇位的继承成了问题,皇后巴牙兀氏与中书左丞相阿忽台属意于安西王阿难答,中书右...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一、神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九一、神宗神宗朱翊钧在明朝的皇帝之中,享国最久,从隆庆六年(1572年)六月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有四十八个年头加一个月即位位之时,他仅有十岁,张居正去世之时,他已经是二十岁。在这十年之中,由于生母慈圣皇太后陈氏管教甚严,张居正大权独揽,司礼太监冯保又颇与太后及张居正合作,神宗除了读书以...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7:元昊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7:元昊李德明的儿子元昊,小字嵬理,更名曩霄。他幼读兵书,又懂佛学,精通汉、藏文,确是王霸之才。据说宋朝边帅曹玮见其状貌,失声惊叹:“真英物也!”成年以后,他对其父的和宋政策深表不满。一次,他建议父亲用宋朝俸赐,训练蕃族,对宋朝小则四出劫掠,大则侵夺封疆,其父回答说:“我们苦于长期用兵。我部族三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建立汗国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〇、建立汗国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即位,自称金国汗,定国号为金,年号为天命。严格说来,他并非金太祖阿骨打或金朝任何一个皇帝的苗裔。但是,作为一个女真人而以恢复金朝为荣,也是人情之常。他本人汉化颇深,懂得汉话,听过《三国演义》,幼年在抚顺、沈阳、辽阳等地做过生意...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8:隆兴北伐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8:隆兴北伐金主亮南侵渡江前后,宋高宗一面下诏表示要亲征,一面早早准备好南逃的舟船,打算故伎重演。其时,南宋朝野的抗金斗志前所未有的高涨。而金朝南有中原民众的反抗起义,北有契丹族移剌窝斡的反叛起事,世宗登基后政权尚未稳固。虞允文向高宗指出,当前正是我朝恢复中原的天赐良机,他只冷冷回答:“朕知道了,...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八、蒋琬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二八、蒋琬诸葛亮在去世以前,曾经秘密上表给后主,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后主依照诸葛亮的意思,就在他的死讯到达成都之时,任命蒋琬为“尚书令”,这时候蒋琬已经是“丞相留府长史、抚军将军”(抚军将军,是一种“加官”,没有部队供他指挥)。尚书令的职务,不过是主管天子在宫内的秘书处而已,虽则实权很大,...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8:学校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88:学校唐代的学校.分为中央和地方二类。中央学校,有七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玄学;有三馆:弘文馆、祟文馆、广文馆。各类学校均隶属国子监,各校设博士、助教,教授学生。学生时称生徒,年龄限制卜四到十九岁,律学十八到十九岁,未完学业者不得毕业。国子学,生徒名额为三百人,人学的资格...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七、秦政的“德治”包装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七、秦政的“德治”包装东周诸国面对秦军势的崛起,曾经有“秦暴”的说法。这是不是敌对政治力量的没有根据的恶意攻击呢?似乎并不完全是。汉世以来的历代史家评价秦政,也往往批判其“暴虐”。自两汉以后,秦王朝的历史形象,其实已经定格于“暴政”。但是我们在考察秦政治史时可以看到,秦王朝的当政者在推行暴政的同时...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一、戊申钦廉上思之役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一、戊申钦廉上思之役戊申年二月二十五日(1908年3月27日),黄兴统率“中华国民军南路军”,由越南进入国境内的东兴。“南路军”的构成分子,是曾经占领过防城的王和顺旧部,与曾经占领过镇南关的黄明堂旧部。黄兴被孙中山任命为该军的总司令。这时候,孙中山业已被迫离开越南;留在河内的机关部,由胡汉民负...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四、俺答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四、俺答达延汗的长子图噜·博罗得,死得很早。次子乌鲁斯·博罗得为仇人伊巴里(亦不剌)所害。三子阿尔苏·博罗得便是《明史》上的“吉囊”,被谷应泰误认为俺答的父亲。俺答的父亲是达延汗的第四个儿子,巴尔苏-博罗得。此人勇敢善战,受封为右翼三个万户之长,赐号济农,《明实录》与《明史》,以为他的名字便是所谓...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一、世宗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八一、世宗世宗朱厚熄,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之中,是在位最久的两个之一。他在位四十五年,神宗在位四十七年。以享寿的长久而论,他也仅次于太祖成祖。他死时年已六十,太祖死时年七十一,成祖死时年六十五。他生于湖北安陆,父亲兴献王朱祐杭的府邸之中。十三岁,袭封为王;十五岁,被迎到京师,入承大统。祖母,宪宗的贵妃邵...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一.其他的地方机构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四一.其他的地方机构元朝在州县之下,有多,有里,有社。这三级,沿袭了宋朝及其以前的自治传统,而社的组织比宋朝完备。 州县之上,有路府。夹在路府与中央之间的,是行省。 在行省与路府州县之间,有所谓“宣慰司”。宣慰司的职务是“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下于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由此看...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八、天理教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八、天理教嘉庆一朝,可说是与变乱相终始,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年年有事。白莲教起义以前,已经有乾隆六十年所发生的湘黔苗民石柳邓、石三保、吴半生及自称为吴三桂苗裔的吴八月等领导的起义。白莲教起义以后,在嘉庆二年,贵州西南的安隆(兴义)一带,又有布依族女子王囊仙领导的起义。与白莲教起义差不多同时,又有东南...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九、烂羊头、关内侯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五九、烂羊头、关内侯昆阳之战后,绿林兵乘胜分两路进军。一路由王匡指挥北上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指挥,西人武关进攻长安。当绿林兵奉更始帝刘玄之命攻击长安时,赤眉军也在中原奋战。更始帝刘玄占据洛阳之后遣使者招降赤眉军,樊祟等二十余人还接受了刘玄的列侯封号。在起义军的强大的军事威势下,三辅震动,一时海内豪杰...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二、宫崎寅藏(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二、宫崎寅藏(二)自立军起事以前,宫崎寅藏在五月下旬随同孙中山到达香港,奉孙之命进广州与刘学询会面,探询李鸿章对脱离清廷有无决心;又奉孙之命带三万元港币到新加坡,劝康有为与孙中山合作;不料到了新加坡,便被康有为指为刺客,通知当地英政府,逮捕下狱。宫崎寅藏与同行的一位志士吞宇(化名,真姓名待考)...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8:杨玄感事变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8:杨玄感事变继山东王薄起仪之后,在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丽之际,杨素之子杨玄感相机起兵,在隋廷的后院烧起了一把火,给了隋朝沉重的一击。杨玄感,形貌酷肖其父杨素,雄伟健壮,蓄得一部好须髯。然他幼时却是很愚钝,周围人皆认为他有些痴呆,唯独杨素不以为然,对亲戚们说:“此儿不痴。”知子莫若父,杨素果然言中,...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八、四川保路风潮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八、四川保路风潮在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以后,四川发生了波澜壮阔的保路风潮。引起这个风潮的,是清廷的所谓“铁路国有政策”。这政策的制定人,是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他藉口全国铁路的干线必须由政府官办,只有支线才能让老百姓自己筹款兴筑,就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怂恿摄政王载沣,以粤汉铁路北段(从湖南宜章到湖...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4:杨炎与二税法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4:杨炎与二税法中国经济史上,曾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一次是“二税法”,一次是“一条鞭法”,前者是唐朝的杨炎推出的,后者是明朝的张居正推出的。因这“二税法”,杨炎的大名得以传之后世。杨炎,字公南,凤翔(今属陕西)人。他的父亲杨播是唐玄宗时代的进士,然中举之后,却厌恶官场,做了隐士,诏举为谏议大夫...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1:刘豫与伪齐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51:刘豫与伪齐建炎四年(1130年),宋金关系上有四件大事不得不说。其一,三月,金军结束了对南宋小朝廷的追击,在还师途中受到韩世忠、岳飞军队的痛击;其二,九月,宋军在富平之战中败绩,只能退保川蜀;其三,七月,金朝扶植了“大齐”傀儡政权;其四,十月,金朝放回秦桧,鼓吹南北议和。这四件事都是宋金对峙格...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二、大欲未遂、无疾而终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二二、大欲未遂、无疾而终皇太极在捉到洪承畴、解来盛京以后,亲自到牢里去看他。这时洪承畴尚不肯降,皇太极把自己的貂皮袍子脱了,披在洪承畴的肩上,说:“先生,不冷吗”洪承畴瞪眼望着皇太极,望了好一会儿,叹一口气,说:“真是一位命世之主。”说罢,就跪下投降。 皇太极当天赏了他很多东西,又请他吃酒、看戏。左...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一、汉阳之战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六一、汉阳之战可恨宋锡全听了胡瑛的话,竟然带了他所统率的第一协的若干人,擅自离开汉阳,说是退守岳州,而事实上一口气带了卫队乘轮船到了长沙。他这样的举动,极影响军心、民心,几乎弄得汉阳立刻入于清军之手。汉阳知府衙门的职员,逃散一空。(知府李亚东同志,去了汉川,找梁钟汉,其后招集了革命军从汉口、汉阳...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大胜明朝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二、大胜明朝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明朝政府接到张承胤阵亡的噩耗,派了一个杨镐来对付努尔哈赤。这杨镐曾经在朝鲜统率过明军,被丰臣秀吉打败,因而丢官。闲了二十几年之久,忽然又被重用。一到辽东,就调集了明朝在辽东所有的兵,加之朝鲜与叶赫派来的助战队伍,号称二十四万人之多,在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
-
中国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
中国现代讲史第一人黎东方黎东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其父黎淦,清季举人,仕于江南。黎东方在清华攻读史学,为梁启超最后之及门弟子。后在巴黎大学专修法国大革命史,师从马第埃教授。1931年8月黎东方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东北大学任教,主讲历史哲学、法国大革命史和西洋通史等...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2:曾一行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52:曾一行一行,是唐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数得着的大科学家。一行是和尚,人们按风俗呼为僧一行:他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他的祖父张公谨,是唐太宗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亲张擅,仅是个县令。他资性聪颖,然他没将这聪颖用在时人趋之若鹜的科举上,而是将此全部投在了学问上,在...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〇、中国政治的新秩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二〇、中国政治的新秩序秦王朝的政治制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新鲜的气息。秦统一后,国土空前广大,据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其地东至海滨暨朝鲜,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及羌人居地,南至“北向户”,到了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北则据河为界,与阴山并行东至辽东。于是分天下必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诸官...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6:景祐亲政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26:景祐亲政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事。御史中丞蔡齐和谏官范仲淹都上疏指出:皇帝刚亲政,岂能让女后相继称制。于是删去遗诏中“同议军国事”的内容,仁宗开始亲政,他亲政以后的第一个年号是景祐。明道二年四月,仁宗组成了亲政以后第一届宰执班子,体现了试图消除...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3:熙宁新法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3:熙宁新法神宗即位第三天,三司使韩绛奏报:自仁宗朝宋夏战争以来,征调财力,动用国库,“百年之积,惟存空簿”。他这才知道自己继承的是怎样一幅摊子。不过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奋发有为的当口,神宗决心把国家治理得国富兵强。他求治心切,对当时的元老大臣寄予很大的期望。即位次年,他召见前宰相富弼,问以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