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博山炉之谜 月出皦兮,君子之光。鹍鸡舞于兰渚,

第六 博山炉之谜 月出皦兮,君子之光。鹍鸡舞于兰渚, 蟋蟀鸣于西堂。君有礼乐,我有衣裳。
——公孙乘《月赋》(节选)
一路上,三个少年白天赶路,晚上有时露宿野外,有时投宿农家,赶上刮风下雨就到路边的驿站躲避。遇到一个好心的亭长,他们会被邀请坐下来喝口茶;偶尔遭遇拦路抢劫的贼人,不过有大侠在,都能化险为夷。一路上,他们结识了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吃到了各地好吃的东西,见识了各种各样的草木鸟兽……旅途虽然很苦,但受到的礼遇很多,三个少年倒也乐在其中。
这天晚上,他们直到月亮出来才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表达借宿之意。仆人见来客是三个孩子,赶紧进去通报,主人叫仆人把他们请进去。
稻公子很感动,看着月光流瓦,想起了以前背诵过的一首《月赋》,说的就是君子依礼行事的样子:
月出皦兮,君子之光。鹍鸡舞于兰渚,蟋蟀鸣于西堂。君有礼乐,我有衣裳。
一进去,他们才发现这户人家院子很大,房间很多。大侠心想:这是个大户人家,跟我家差不多。
仆人引路,少年们进入客厅,脱履挂剑,在席子上坐下。仆人进去通报,大家观察起屋内的陈设:墙壁上悬着厚厚的壁衣,窗户上挂着双层帷帐,堂屋与厢房之间有精美的漆屏相隔,绘有双色云纹,一面轻柔的帷帐如流水般垂下。屋子里灯火通明,那些灯盏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朱雀,凤鸟,花树连枝……比微微跳动的灯火还要美。他们所坐的席子四角压着名贵的玉石席镇,而主人卧榻一侧,放着一尊精致的博山炉,也就是香炉,不过炉里没有放香料。墙角摆着一只唾壶,是吐痰用的。
大侠啧啧称赞,稻公子也觉得陈设华丽夺目。唯独未央以一个珍宝店少东家的敏锐,发觉了一些异样——这些精美的物品虽然洁净,但都有些陈旧,像是用了许多年;而在壁衣和帷帐的细处,破损而未修补的地方也不少。不过,未央什么都没有说。
不一会儿,女主人穿着漂亮的衣裙,徐步来到厅堂。一番交谈,当听说稻公子和大侠要去觐见皇帝时,女主人十分高兴,称赞他们人小志气高,并吩咐仆人准备丰盛的晚餐,招待大家美美地吃了个饱。
闲谈间,稻公子发现女主人不时愁眉紧锁,似有心事。他把自己的发现悄悄告诉了大侠和未央。大侠一经提醒,马上注意到了;而未央联想刚进屋时观察到的那些细节,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吃饱喝足,稻公子忍不住问女主人:“夫人有心事?”果然,女主人叹了口气,眉头微蹙,承认她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
原来,女主人的夫君被朝廷征辟到长安做官,接着又被委派出使遥远的夜郎国,已经几年没有回家。近来家中遭遇变故,原本丰厚的积蓄消耗殆尽,女主人只能省吃俭用,用田地的租金勉强维持体面的生活。
不过,女主人的丈夫在临行前留下一个香炉,也就是她身边的那尊博山炉,说“没钱了可以求求博山炉”。这些天,她翻来覆去地研究这个博山炉,却没发现端倪。炉子是青铜制的,虽然精美,但是上面没有金银玉石镶嵌,想来也卖不了几个钱。女主人也仔细找过,香炉里没有藏金子。所以,丈夫那句“求求博山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她百思不得其解,故而时时忧虑。
女主人自己省吃俭用,却热情地款待他们,稻公子不禁感动万分,决意要帮她解开博山炉之谜。稻公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正合大侠和未央的心意,他们马上围了过来。
这是一尊精美的博山炉。博山炉本身不稀罕,但个头儿这么大、雕工如此繁复的博山炉,却并不多见。未央仔细观察炉座,发现上面雕刻着三条龙,蜿蜒盘旋而上,仿佛要从水中跃起;大侠用双手抚摸炉身,感受浮雕的凹凸感;稻公子端详炉盖,发现耸起的炉盖被雕琢成一座山的样子,重峦叠嶂,树木丛生,虎豹、野猪、猿猱、猎人等点缀其间,自有一种幽怪绮丽之美。

可是,三个人翻来覆去地看,并没有发现帮助女主人解开谜团的蛛丝马迹。
未央在旁边提议:“把香料放进去试试!”
大家纷纷称是。大侠取来已经点燃的香料,放进炉身,盖上炉盖。不一会儿,几缕青烟带着浓郁的药香,从博山炉中幽幽地升起,烟云缭绕,在空中勾勒出一座仙山。三个少年惊讶地叫出声来:“博山炉冒出的烟形似大海中的仙山和仙云,太美了!”
这时,大侠忽然问了一句:“博山炉得名,是因为附近有座叫博山的山吗?”

南海郡,在今天广东一带。

“好像不是,博山炉的制法据说是从遥远的南海郡 流传到北方的。”未央说。
不过,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女主人突然说了一句,她家附近有一座小山,如果仔细端详,还真挺像这个博山炉炉盖的造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侠的问题和女主人的回答让稻公子忽然有了灵感,他又打起了精神。他发现,烟是从一个个比针眼儿还小的洞中冒出的。仔细观察,这些小洞在炉盖上的分布并不杂乱,而是有序排列——从山脚到山顶,连起来看仿佛是一条上山的路线。他把路线标记出来,猜测答案也许就藏在这条路线里。
第二天,三个少年跟随女主人乘坐牛车来到那座无名小山下。
站在山脚下,大侠不禁发出一声感叹:“这座山虽然不高,但怪石嶙峋、古树参差,果然和博山炉炉盖的造型很像啊!”
稻公子从怀中掏出绘有路线的帛,带领众人按照博山炉暗藏的路线开始爬山。
他们发现,每爬到博山炉的一个冒烟点,在这座小山对应的位置就能看到一个用石头做的标记。就这样,他们爬了一上午,终于爬到了最后的标记点,那里有一张石桌,四个石凳。三个少年和女主人已经累得走不动路,于是赶紧坐下歇息。
大侠最顽皮,叫道:“我不坐凳子,我坐桌子!”他一下子蹦到了石桌上。“奇怪,这张石桌怎么不稳当?摇摇晃晃的!”大侠边说边跳了下来。
稻公子和未央马上站了起来,三个人一齐用力把桌子挪开。大侠用力踩了踩桌子下的土地——虽然被石桌压了很多年,但中间的泥土是松软的。
大家赶紧下手挖,没多久,一块青石板露了出来——这里竟然有一个地窖!
获得女主人的许可后,大家打开了地窖,眼前的一幕令众人开心地大叫起来:地窖里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桶,里面装着满满一桶金子!这些金子,都是女主人的丈夫留给她的。
终于帮到了女主人,少年们倍感欣慰,不过他们谢绝了女主人馈赠的金子。未央想:这下夫人家里的帷帐、家具都可以换成新的了!
为了表达谢意,女主人又留三个少年住了几日。临行那天,女主人送了一匹骏马给他们,并告诉未央,洛阳城里有一家店叫“麒麟”,专门买卖宝物,可以去这家店打探失踪宝镜的去向。
三个少年牵着马,再次踏上了西去的路程。洛阳已在前方不远处。
不过,此时此刻,稻国的相府里却阴云密布。
稻相背对着狼狈逃窜回来的伍长,非常生气。待伍长把稻公子等人水淹宿营地,导致追捕官兵被困在河中的事情讲完,稻相一句话也没说,拂袖而去。几个卫兵马上把伍长拖走,将他关进了监狱。
在另一个房间里,一座屏风前端坐着四个黑衣人,面露凶相:领头的那个人脸上有道刀疤,另外三个人的特征也很明显——大胡子、瘦脸、红头发。只听屏风后面传来稻相低沉嘶哑的声音:“直奔洛阳,斩草除根。活要见人,死要……”
“诺!”四个黑衣人会意,不等稻相说完,立刻应答,并匆忙离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