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及时雨”中秋让利-城隍庙惊见假货

第六回“及时雨”中秋让利:城隍庙惊见假货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明代李开先《宝剑记》第三十七出
上回说到八老爷强闯“及时雨”前堂,想乘人之危挖走伙计和老主顾,却被众人好一番羞辱,只得形单影只地溜走。刚走出去不远,八老爷就听见有人在身后小声叫他:“八老爷,停一停……”八老爷停下脚步,转身一看,来的竟然是“及时雨”的一个小伙计!
没错,就是那个曾嘟囔着要辞工,后来掰着手指头算月钱的小伙计,他早就想赚大钱啦。走到八老爷跟前,小伙计满脸堆笑地说:“八老爷,小的名叫阿椿,就是臭椿……啊不,香椿的‘椿’。刚才听了八老爷的一番话,小的真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八老爷不耐烦地挥挥手,打断他:“行了行了,你到底想说什么?赶紧说。是不是想去我家的绸布庄干活?”
“嘿嘿,能去贵店当然好,不过小的现在有个主意……”阿椿和八老爷耳语一番,八老爷那阴沉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夕阳下,这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两个人,拉出了长长的黑影……
“挖墙脚”风波过去之后,在夏籥、星郎等人的努力下,“及时雨”的经营慢慢走上正轨。众人各司其职,绸布庄的运转有条不紊:
星郎每天跑外跑内,忙着买生丝、卖丝绸,时不时还要去拜访宁波府衙、织染局,每天累得倒头就睡,幸好有柳哥儿帮衬,才能事事有着落;夏籥十分信任星郎,不曾干涉经营,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钻研纺织和染布的技艺中;上官先生依旧勤勤恳恳,将账目管理得一丝不苟,并在大事上参与意见,帮助两个少年做出正确的决策。几个主心骨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伙计们自然也都任劳任怨。
三个月后,“及时雨”的经营终于恢复到了老东家老掌柜在时的水平。上官先生看着夏籥和星郎没日没夜地忙碌,都瘦了一圈儿,非常心疼,催促他们俩休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你们俩是不是很久没看戏、听书了?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们俩还有得忙。先给你们三天假,好好玩一番,店里有我,还有杨哥儿、柳哥儿,不用担心!”
夏籥闻言,谢过上官先生,就直奔老朋友苏公子的府第去了。苏公子和他父亲苏员外都是戏迷,前不久在府中置办了一个戏班子,想看什么戏就排什么戏。苏公子几次三番邀请夏籥看戏,夏籥因为店里太忙都没能成行。这个假期,夏籥在苏家整整待了三天,把全本的《宝剑记》看了一遍,这部戏讲的是《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夏籥看得很过瘾,尤其对其中一段唱词感触颇深,反复吟咏,甚至潸然泪下,只因这段词令他想起了同样喜爱《水浒传》的阿爹: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星郎听了一部新书,讲的是天地之间,有一块石头秉日月之灵气,从中跳出了一只神猴。星郎本来就是一个不服输的少年,当听到这只叫孙悟空的猴子拜师学武艺、龙宫借宝贝等故事时,他感觉自己和孙悟空心心相印。
三天的假期结束了,中秋节也快到了。
回到家,上官先生询问夏籥和星郎这三天玩得如何。夏籥说:“我这次看了一部讲林冲的戏,真是感慨万千,一来想起了阿爹,二来明白千万不能惧怕恶人,要像林冲那样,与恶人斗到底。”
星郎说:“我这几天听了一部新书,叫《西游记》,已经听到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向天庭叫板了。我也颇有一番感慨。做人要像孙悟空那样,不管出身如何,都要练就一身好武艺,敢于闯天庭、闯地府、闯龙宫,谁都不怕,见了玉皇大帝都不跪!”
上官先生赞许道:“我觉得你们俩看的这戏、听的这书都很好,看来,戏文、评书里也有好文章、大智慧,读书人眼睛里不能只有科举、‘四书’啊。”
“上官先生,您这三天做什么了?”夏籥和星郎问。
“我嘛,也有一番体会,就是阳明先生所说的‘致良知’。”
“‘致良知’是什么意思呢?”夏籥问。
“就是把你天生的善念用在做事上,讲求‘知行合一’。”
“上官先生,我们听不懂,您能给讲讲吗?”两个少年都很感兴趣。
“哈哈哈,听不懂不要紧,以后慢慢体会吧。我们先来商量一下生意的事情。中秋节马上要到了,府城里许多居民都会置办家什,是做生意的好时机。所以,你们俩琢磨琢磨,咱们要做点什么?”
夏籥和星郎闻言沉思了片刻,想出了不少点子。夏籥说:“过节嘛,要搞一些花样,比如装饰一下店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就是搞个买丝绸送月饼的优惠活动。不过这些都是常规的做法。我觉得还可以在中秋节这一天全场削价销售,给顾客实实在在的好处。”
星郎点了点头,说:“我同意,我估算了一下,拿丝绸来说,考虑上、中、下等丝绸的毛利,再除去蚕茧、缫丝、纺织、染色、刺绣等的本钱,平均一下,普通的丝绸日常卖八钱一匹能有些利润,若卖六钱正好能平成本,一文钱不赚。咱们在中秋节卖七钱,如何?”
“不,就卖六钱。前段时间大家帮衬了咱们那么多,这一天咱就不赚钱了,让利给大家,你觉得怎么样?”夏籥问。
“好!咱们的‘镇店之宝’平时一两银子一匹,这次卖多少钱呢?”星郎问。
“也一样,能平成本就行!”
“我同意!”星郎笑着说。
上官先生一边听一边用笔记录,频频点头微笑。他想,经过三个多月的历练,这两个孩子做事终于有模有样了。
过了几日,便是中秋节。
大家一大早就都起来了。上官先生带两个小伙计担着许多新蒸的月饼,挨个儿去拜会老主顾;夏籥和杨哥儿在店里忙前忙后,张灯结彩,把各种要削价售卖的丝绸都搬出来,一一摆好。杨哥儿挠挠头,说:“咱都把半个库房搬出来了,能卖掉这么多吗?”
夏籥颇为自信,笑道:“当然能,说不定还不够呢!”
星郎一早就出门了,他和柳哥儿带着几个小伙计,精心挑选了十来样准备削价售卖的丝绸,沿着河边向城隍庙走去。按照往年的习俗,白天,宁波城里城外的居民们都会到城隍庙的市上逛一逛,买些晚上赏月要用的月饼、瓜果、黄酒;到了夜里,塘河两岸灯火通明,游船上丝竹不辍,岸边有人拜月踏歌,一直喧闹到第二天凌晨。所以,星郎专门到人多的地方吆喝,好让大家都知道店里正在让利酬宾。
星郎走后大约一个时辰,夏籥才把所有的灯都布置好。他拍拍衣服,一眼看见跟着星郎外出的一个小伙计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不好啦!出事儿啦!”
夏籥一听,心中一紧,又一看只有一个小伙计回来,不见星郎,连忙迎上去问:“星郎呢?怎么只有你回来了?”
那小伙计气喘吁吁,断断续续地说:“掌柜……在……在城隍庙呢……打发我来……禀报,出……出事儿啦!”
“到底出什么事儿啦?”夏籥急得要跳脚。

出自明代杨慎《中秋》。

小伙计一只手撑着墙喘气,另一只手从怀里掏出一块丝绸,递到夏籥面前。夏籥定睛一看,脸色大变,伸手摸了一下,更是惊出“啊”的一声惨叫。这正是:“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 欲知这中秋佳节究竟出了什么大事,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