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七 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七 匈奴刘渊的汉朝(前赵)匈奴族的部分南迁,在东汉初年就已经开始了。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汉因南单于与北匈奴交战失利,便将他移居西河美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汉末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於扶罗做了南单于。次年,他乘天下大乱之机,攻略河东(今山西西南部)郡县,就此便驻屯平阳(今临汾...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四、日知会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三四、日知会孙中山为了支援萍醴浏的革命军,而派回湖北的三个人,胡瑛、朱子龙、梁钟汉,都是同盟会的会员。其中,胡、朱二人参加过当年的科学补习所,朱而且是继科学补习所而起的武昌日知会的会员。日知会有两个,在武昌的一个设在武昌府街,其后移入高家巷圣公会;在长沙的一个,从开始就设在吉祥巷圣公会。这两个日...
-
3、胡适力劝,“细说”通史
3、胡适力劝,“细说”通史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女作家赛珍珠邀请黎东方赴美,到她主办的《亚细亚》杂志做事。黎东方欣然应允,但未及赴任。1947年9月,黎东方就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客座教授,兼私立亚洲研究院指导教授。1948年黎东方短暂回国,任贵州大学历史系主任,1949年又再次赴美任教。1954年,黎东方和林语堂在新加坡共...
-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四、吕布
细说中国历史之三国:四、吕布曹操这时候刚刚战胜了吕布,夺回了吕布所袭占的兖州。吕布的活动,值得先行叙述。因为,在曹操战胜他以前,他在各地表现了强悍的战斗力,很有点所向无敌的样子。事实上,他只会骑马耍戟;至多能带上几百人或几千人,作一个偏裨之将。他个人的武艺相当高强,然而战术的知识有限,战略的学问毫无。至于政治,他更是门...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五、李鸿章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一五、李鸿章曾国藩遗下的“武英殿大学士”一缺,由李鸿章以协办大学士的资格升任;两江总督一缺,由何璟署理,八个月以后何璟丁忧,由张树声署理。其后,到光绪二十一年正月为止,先后实任或署理两江总督的是:李宗羲、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裕禄、曾国荃、张之洞。在这个期间,直隶总督却一直是李鸿章,从未换人。曾...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〇、宫崎寅藏(一)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一〇、宫崎寅藏(一)孙中山回到横滨不久,有日本志士宫崎寅藏与平山周二人,因日本政治家犬养毅的嘱托,来拜访他。宫崎寅藏是熊本地方的人。兄弟四人,大哥宫崎八郎是日本维新运动的人物之一,死于西乡隆盛之难。三哥官崎民藏,有意于深入中国,物色英雄,共同努力于亚洲之复兴,不幸病故。二哥宫崎弥藏与宫崎寅藏自己...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三、秀才从军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二三、秀才从军朱和中是湖北省建始县人,考取秀才了以后,投身陆军,在陆军武备学堂读书。壬寅年(1902年),中俄密约的消息传到武昌,吕大森约集数百名武昌的文武各学堂学生在曾公祠开会,有朱和中在内。朱和中“义愤填胸,演讲激烈,手中所持之折扇,拍成片段”。吴禄贞邀请朱和中与吕大森,在当天晚上到水陆街十...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六 提倡节俭的齐高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六 提倡节俭的齐高帝刘宋末年,袁粲、褚渊、刘秉、萧道成四人掌权,号称“四贵”。四人中,袁、褚两个是明帝去世前指定的。其时萧道成的官职是以右卫将军领卫尉,虽不预问政事,但掌握着禁卫军,是个实力派。刘秉是刘裕的侄孙,没有多少才干,袁、褚要拉一个宗室共事,就把他从外地调到建康,做了尚书左仆射。苍梧王元...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五、李秀成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五、李秀成在咸丰七年四月石达开既走以后,天京的政局完全处于洪仁发与洪仁达两人把持之下。洪秀全继续其自我陶醉,深信天父、天兄必能派遣天将天兵,保护他安享太平江山,于众多妃嫔的环绕之中,度其余生。军事力而的负责人,由蒙得恩以“正掌率”的名义担任。“率”字便是“帅”字,所谓“正掌率”便星“正主帅”。此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原版《小序》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原版《小序》由于新生报诸位先生的鼓励,我试写这一部(细说清朝),以就正于各方的博雅君子。现在,经过了四百多天,算是完稿,然而所完的也仅是初稿而已。虽则,现在把有些应该改正的字句改正了;留下来仍有待于改正的,一定依然很多。写历史,不比写小说。写小说,可以创造情节,把故事叙述得天衣无缝;写历史,就只能抱...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再现大一统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1:再现大一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达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仅存的国家,其根本在于有着凝合力极强的文化道统,在于这个文化道统派生出来的大一统的国家观。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家观,由此,中西方的历史学家在研究统一问题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非但是重视,且作为经典的现象来加...
-
2、避乱西南,卖票讲史
2、避乱西南,卖票讲史黎东方在重庆“开坛讲史”,实属被逼无奈。当时日军经常狂轰滥炸,重庆物资匮乏,经济一片萧条。据黎东方本人的回忆:“战前,我的一个月薪水可以买一百双皮鞋,或40担米。到了1944年,我的一份专任薪水只买得了一双皮鞋。买了皮鞋,便无钱买米。”这种窘况之下,当时迁居西南的很多知名学者都无法专心治学,为了养...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三、熊成基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三、熊成基戊申年十月二十六日(1908年11月19日),晚上十点钟,熊成基率领了若干同志,在安庆城外起义。他是江苏省扬州府甘泉县人,新军第三十一混成协(旅)炮兵营的一个队官(连长)。与他同谋的,有该协第六十二标第二营管带(营长)薛哲,工辎营辎重队正目(班长)范传甲,以及田激扬、张劲夫、常恒芳、...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序言之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序言之二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远在五十多年前,即已耳闻黎东方先生大名。时值抗日战争期间,黎先生执教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三台东北大学,常在四川各地讲演历史,高坛设座,讲古说今,以历史励人心而鼓抗战,名动一时。我虽未曾躬逢其盛,每于报端得读讲词,并听者受鼓舞之报道,未尝不深受感染而仰慕焉。想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9:狄仁杰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39:狄仁杰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他的大名不仅在中国流传后世,且飞扬于世界。他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得力于一部公案小说《狄公案》,在其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有神奇断案能力的法官,非常引人人胜。其实,真实的狄仁杰和《狄公案》中的狄仁杰相去甚远。他确实是个名人,说得具体些是个名臣,一个在武则天时期最大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六、嘉庆皇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六六、嘉庆皇帝嘉庆在位二十二年半,前三年仍由乾隆以“太上皇帝”的名义当家。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击世.嘉庆才名副其实地当起皇帝来。这时候,他已是四十岁的人了。他的才华赶不上乾隆,但在种种方面均比乾隆好。他不像乾隆那样爱虚荣,爱游山玩水,征歌选色,爱奉承,爱亲信小人、斥逐君子。他主政以后的...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5:元丰改制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35:元丰改制宋人与今人都有“熙丰新法”的说法,熙宁新政与元丰改制一脉相承,熙宁新法的绝大部分略作调整后仍在元丰年间继续推行,因而这一说法大体不错。但以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熙丰新法明显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前是以王安石为主导的,其后则完全由神宗来主持的。实际上在安石再相以后,神宗对他的态度已经转向,即...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一、焦亮(洪大全)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八一、焦亮(洪大全)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几年,充分暴露出它的无能。当时在军机大臣穆彰阿庇护之下的琦善与耆英等人一味媚外,更增加了人民对清朝政府的愤恨与轻视。于是散布在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天地会认为有机可乘,先后起义,重新张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以求无愧于郑成功、朱一贵、林爽文、胡秉耀等先烈。...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三、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三三、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诸司,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尚宝司与五城兵马司以外,我们应该说一说通政司与行人司。通政司的职务,是转递各衙门与一般人民写给皇帝的公文。它管“收”,正如“六科”是管“发”。“收”与“发”原本是唐朝门下省的工作。通政司的权,不如六科的大,但是通政司的官,比六...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细说两晋南北朝》序言(沈渭滨)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细说两晋南北朝》序言(沈渭滨)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征得旅美史学前辈黎东方教授同意,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为题,将原由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黎先生大著《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四书,在大陆出版发行。书出之后,众口交誉,大量加印,不胫而走,黎先生闻之欣喜。为完...
-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七、六 部
细说中国历史之明朝-二七、六 部在明朝,洪武十三年以前,兵部只不过是中书省的一个“部”,上边还有中书省的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等的官。洪武十三年,左右丞相被取消,平章参政等等也被取消,中书省的名义也被取消,兵部便和其他五个部,直接在皇帝的管辖之下。其他五个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加上[位列第四的]兵...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四、在宁远遇到对手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一四、在宁远遇到对手努尔哈赤吓走了王化贞及其在广宁的十几万明兵与山海关外的几百万汉族人民,却并无可以抽调的女真兵与可以移居的女真人民,来填满这一大片新获得的土地。明朝政府在逮捕了熊廷弼与王化贞以后。先派了一个王在晋当经略,其后改派了孙承宗。孙承宗接受宁前道袁崇焕的建议,在山海关东边二百里建筑一个城,...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0:郭子仪、李光弼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60:郭子仪、李光弼在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安史之乱爆发后,若无郭子仪的力挽狂澜,恐唐朝再难复苏了。这其实是传奇小说带给人们的影响,有些夸大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但也不可否认,郭子仪确实是唐朝抗叛的第一功臣。郭子仪的名与字是一样的,都叫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是标准的军人,通过武举考试而步人...
-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序言之二
细说中国历史之清朝:序言之二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唐振常)远在五十多年前,即已耳闻黎东方先生大名。时值抗日战争期间,黎先生执教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三台东北大学,常在四川各地讲演历史,高坛设座,讲古说今,以历史励人心而鼓抗战,名动一时。我虽未曾躬逢其盛,每于报端得读讲词,并听者受鼓舞之报道,未尝不深受感染而仰慕焉。想不...
-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七、东方朔的政治幽默
细说中国历史之秦汉:四七、东方朔的政治幽默东方朔,是汉武帝时代的人物。他作为汉武帝身边的臣子,却能够多次对身为天下之尊的帝王直接发表批评意见。有人曾经建议扩大皇家园林上林苑的规模。汉武帝深表赞同。东方朔却说,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成为百姓维持生括的资本,现在取良田规划为苑囿,对国家没有益处,却使农桑之业大受侵夺。虎狼...
-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6:从任得敬分国到西夏灭亡
细说中国历史之宋朝:66:从任得敬分国到西夏灭亡宋金战争开始,西夏乘机进攻宋朝沿边州郡,西夏打到西安州(今宁夏海原)时,原州判任得敬以城归降,夏崇宗让他权知州事。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把女儿献给崇宗为妃。这时,曹妃已为崇宗生下了儿子李仁孝。但任得敬打点大臣和朝贵,都说无论门第和才德,任妃为最。次年,任妃被立为皇...
-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〇.蒙古汉军
细说中国历史之元朝:二〇.蒙古汉军为了行文的方便,我把成吉思可汗死后、迄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蒙古对金对宋的战事,一口气写完。有许多话,我还不曾来得及写。现在,先谈谈蒙古汉军的情形。在成吉思可汗逝世之时(1227年),全部蒙古军只有十二万九千蒙古人。这个数目,其后并未增加,直至忽必烈灭掉南宋之时,忽必烈所掌握的蒙...
-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十 刘裕做皇帝
细说中国历史之南北朝-三十 刘裕做皇帝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受晋恭帝禅,即位做皇帝,国号宋,南朝从此开始。刘裕就是南朝宋的高祖武皇帝。刘裕早就想做皇帝了。笔者在第二十五篇中说过,桓玄失败后,晋朝已经成为刘裕的天下。这在当时,也是大家心中有数的事实。晋朝末代皇帝司马德文在傅亮要他写禅位诏书时,一点也不感到意...
-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9:李林甫
细说中国历史之隋唐-49:李林甫溯着历史长河漫游,游到盛唐河床,可发现巨大的耻辱柱最显眼处钉着一个人,此人从唐天宝末年起被钉,一钉钉了一千二百多年。此人叫李林甫,他是个奸臣,一个旷古的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大奸臣,一个无出其右的大奸臣。他还是个权巨,一个包揽朝政的权臣,一个把天子弄得高居无为的权臣,一个破天荒地行了十九...
-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民国的国父
细说中国历史之民国创立-四、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他不是神。他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他是老百姓之中的一个。他的先世,自从清兵入关以来,一直务农为业。因此,他既不是贵族。也不是所谓“世家子弟”,只是一个善良的农夫之子而已。他读了书,然而并未赶考,既非秀才,更不是举人。他到过外国,却不是政府派遣的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