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成得臣

原来这才是春秋:成得臣
一切,都在晋国人的掌握之中。
宋国人向秦国和齐国送去了礼物,请他们调解与楚国人之间的关系,而他们的调解遭到了楚成王的断然拒绝。
大家都是大国,开个口也不容易,既然不给面子,干他。
于是,秦齐两国主动向晋国表示,大家一起干楚国佬。
战争的乌云正一步步逼近。
很快,楚成王得知晋齐秦成为紧密型合作关系之后,他发觉自己上当了。进而,楚成王感到自从晋军出动之后,似乎每一步都被晋国人掌握主动,楚军在战略上完全被动,被晋国人牵着鼻子走。
“这仗已经没法打了。”楚成王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个结论得到蒍吕臣的支持之后,楚成王果断作出决定:全线撤军。
楚王派人分赴谷地和睢阳,命令戍守谷地的申叔时撤军,自然,公子雍和易牙也跟随撤回。命令成得臣撤军,命令见于《左传》:“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艰难险阻,备尝之矣;民之忄青亻为,尽知之矣;天假以年,而除其害。天子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者志,晋之谓矣。”
什么意思?大意是说晋文公德才兼备,还有上天的帮助,别跟他对抗。
注意,“艰难险阻”和“知难而退”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
申叔时得到命令,当天撤军,他早就想走了。
成得臣呢?
“撤军?无条件撤军?这不等于把曹卫白白送给了晋国人?这不成了楚国历史上最丢人的一次出征?”成得臣这火就大了,他骂了出来。可是,他不敢骂成王,他只好骂成王身边的人,基本上,他骂的就是蒍吕臣了。“这一定是女干佞之人嫉妒我,不愿意看到我立功,狗日的小人,我一定要灭了晋军,给他看看什么叫马王爷三只眼。”
于是,成得臣拒不撤军,他派伯棼向楚成王请战。
伯棼,姓斗名椒字子越,因此又叫斗椒或者斗越椒,他是斗伯比的孙子,子文的侄子。为什么这里要介绍他,因为后面有他的故事,狼子野心这个成语来自他。
伯棼是这样代表成得臣请战的:“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谗佞之口。”(《左传》)意思是打贝攵晋国人是次要的,关键要给谗佞小人看看。
楚成王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左传》的话叫做:王怒。
楚成王实在是不愿意跟晋国直接对抗,可是,成得臣拥兵自重,不肯撤军,成王也不愿意搞得太僵。
“好,既然你不见棺材不落泪,那你就打。”楚成王一咬牙一跺脚,批准了成得臣的请战。
按王里说,面对第一强劲的对手,应该全军出动,可是,成王不肯把自己的部队全部给成得臣。给了多少?《左传》记载:惟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西广,就是楚军的右军;东宫,是太子的部队;若敖之六卒,则是成得臣的族兵。
基本上可以这样判断,西广部队和若敖部队一直跟随成得臣攻打睢阳,现在成王把东宫的部队给了成得臣。也就是说,现在成得臣用来对抗晋国的部队,实际上只占楚军的一半强。
成得臣用若敖六卒的一百八十乘战车为中军,子西斗宜申率领西广部队为左军,子上斗勃率领东宫、陈国和蔡国军队为右军。
现在,箭在弦上,不打也不行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