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官场难混

原来这才是春秋:官场难混
后来有句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是,春秋那时候还没有这句俗话。
展禽坐怀不乱的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曲阜城,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说好的是称赞展禽的品德,说不好的是怀疑展禽是不是性无能。
不管怎样,展禽意外地获得了广泛的好名声。终于,连国君鲁桓公都听说了。
“这么诚实的人,可以用啊。”鲁桓公表示。
于是,展禽在第二年被录用为公务员,至于什么职位,按照展家的家史记载,是“仕鲁参末议”,属于比较低级的公务员。
展禽当上公务员不久,鲁桓公带着老婆文姜前往齐国访问,结果被齐襄公所杀。(见第一部第章)干了一年之后,展禽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于是被提拔为士师,级别为上大夫。士师是干什么的?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主持士这一级的诉讼。正院长是谁?司寇,那是卿了。
鲁国是个讲周礼的国家,但同时是个人情国家,亲亲上恩,刑罚上总是很照顾关系和面子,而大家都习以为常。可是,展禽是个诚实人,该怎样就怎样,没什么面子可讲。但凡审判,都是依法而行,托门路找关系这一类事情,在他面前都不好使。因此,干了一年,得罪了不少人。
终于,一个案子审下来,让展禽下课了。什么案子?
按照当时鲁国的刑法,盗窃罪的刑法是这样的:偷一钱到二十钱之间的,处罚金一百;偷二十一钱到一百钱的,处罚金二百;偷一百零一钱到二百钱的,罚为白徒,什么叫白徒?就是官奴,也就是有期徒刑,劳动改造;偷二百零一钱到一千钱,不好意思,就要剃光头,服更长时间的有期徒刑,而且,地位比白徒还要低下,官方用语叫做“完为倡”。
一个叫佐丁的人偷了一斗米,价值三钱,被抓获之后送到了展禽这里。
按照法律,偷三钱应该是罚金一百,立即释放。所以,佐丁自认倒霉,倒也不是太害怕。
“我宣判,佐丁,完为倡。”展禽判决,要把佐丁剃成光头,作官奴。
“什、什么?”佐丁一听,当时傻眼,展禽公报私仇?可是自己跟展禽没有私仇啊。而且,没听说鲁国正在从重从快啊,展禽怎么能把自己判这么重?“我不服。”
“不服?不服你上诉啊。”展禽给了他机会。
佐丁虽说就是个士,可是还有些有能量的亲戚,于是佐丁找亲戚托门路跟展禽说情,展禽一概不理。
“你无缘无故重判我,我找国君去说理去。”佐丁就觉得自己太冤,于是托亲戚找鲁庄公申诉。
鲁庄公听说这回事之后,也觉得展禽有些过分,于是,找来展禽问这件案子。
“叔啊,判重了吧?人家就偷了三钱啊。”鲁庄公说,论辈分,展禽是他叔。
“主公,钱,是只偷了三钱。”展禽顿了顿,开始解释:“可是,事,不是那么个事。”
“这,什么意思?”鲁庄公听得有些糊涂。
“吏初捕丁来,冠鉥冠,臣案其上功牒,署能治礼,儒服。”展禽开始解释,说是佐丁刚刚被抓来的时候,佐丁戴着鉥冠,这种帽子不是人人能戴的,这种帽子属于政府颁发的一种证书性质,代表身份地位的,展禽拿下他的帽子来看,帽子上还写着证书的类型,那就是“治礼、儒服”,也就是说这人可以作相礼,相当于礼学教授或者律师。“主公,此人不仅懂法,而且有法律身份,平时用法律教训别人,而自己却知法犯法。这样的罪,按照刑律,是应该两个白徒,二罪并罚,所以要完为倡。”
“哎,对啊。”鲁庄公觉得有理。
展禽就这么判了佐丁。
可是,佐丁也不是白给的,在鲁国,佐丁这样身份的人有一个圈子,而且这个圈子的活动能力很强。对于佐丁的被判,整个圈子的反应都很激烈,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个判例成立,大家今后但凡犯罪就都是知法犯法,罪加两等了。
怎么办?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他们开始展开活动,四处游说,说展禽的坏话。
而展禽是个老实人,从来不说假话的那种,也从来不去拉关系表忠心的那种。于是,结果可想而知。
在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来说展禽坏话之后,鲁庄公终于决定炒掉展禽。
就这样,展禽作了一年的士师之后,回家种地去了。
只干了两年公务员,展禽下课了。
展禽并没有沮丧,相反,他还挺高兴,为什么?因为老婆要生了。
被炒之后三个月,展禽的大儿子出生了。
“谁说人家性无能?”到这个时候,大家又想起展禽坐怀不乱的事迹来。
展禽安心种地,另一方面在家里研究学问。
就这样过了五年,到展禽三十四岁的时候,鲁庄公决定再次任命他为士师。
有了上一回的教训,这次展禽该学的灵活一点了吧?
没有,展禽还是那样,凡事没有情面可讲。
上任三个月,展禽就又得罪了一大片人。勉勉强强干了两年,展禽再次接到了辞退通知书。
不过,这一回的辞退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他弟弟展雄。
展雄现在在哪里?他怎么会连累到自己的哥哥?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