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国际大忽悠赵盾
士会归来,最大的威胁解除了。
赵盾非常高兴,恰好臾骈去世,于是将士会直接递补为上军佐,算是重用。
现在,赵盾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策略:对内,铁腕;对外,忽悠。
下面,来看一看赵盾是怎样忽悠全世界人民的。
晋灵公八年,从邾国逃过来一个人,此人叫做公子捷淄。捷淄是邾文公的二儿子,他哥哥叫做公子矍且。邾文公是历史上以爱民著称的国君,所以国家尽管不大,治王里得还不错。
五月份的时候,邾文公一命呜呼了,大概死前忘了立遗嘱,两个儿子开始争夺继承权,结果是邾国军民拥立了老大矍且。捷淄一看,跑吧。于是,跑到了晋国,通过一个门路找到了赵盾,哭诉自己的悲凉遭遇,请求伟大的晋国帮助他夺取君位。
“好啊。”赵盾很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个树立国际威望的良机,于是召集六卿会议,要出兵为捷淄讨个公道。提议一出,自然是举手通过,一致叫好。
赵盾的执行力没得说,六月份就在宋国新城召集联合国大会,鲁、宋、陈、卫、郑、许、曹都是国君参加,晋国就是赵盾出席,摆明了晋国就是老大。照例,先是再次结盟,各国尊晋国为老大。之后,赵盾提出了要为捷淄出头,同样是一致举手通过,谁敢得罪晋国啊?就算敢得罪晋国,也不敢得罪赵盾啊。
七月,八国联军八百乘战车出发讨伐邾国。一个小小邾国,出一百乘战车都嫌多,赵盾愣弄了八百乘去,摆明了要摆摆谱,过一过号令天下军队的瘾。
联合国大军就这样浩浩荡荡向邾国进发,来到邾国边境的时候,邾国的使者也到了。赵盾高兴啊,兵威所到,对方不战而降了,太过瘾了。
可是,事忄青并非赵盾所想的那么简单。
“赵元帅,您和联合国这么关心我们这个小国家,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很安慰。但是,我国军民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而且是个正确的选择。矍且是哥哥,捷淄是弟弟,当然应该是立哥哥,这一点晋国也是这样的吧?而且,捷淄是自己跑到晋国去的,他哥哥并没有逼他,只要他回去,一切待遇不变,还是亲兄弟。如果您答应我们的请求,我们万分感氵敫。如果一定要灭了我国,没办法,我们也只能拿起武器捍卫我们的国家,即使所有人都战死也在所不惜。”使者先拍了马屁,然后讲了一通很有道王里的道王里,最后还表达了宁死不屈的意思。
赵盾一听,人家说得有道王里啊,打人家不对啊。再想想,就算真的打,自己的军事才能说不定真打不下来,过两天大军没粮草了,那时候再走,多没面子?
“唉,你说得有道王里。兄弟们哪,咱们撤吧,人家说得有王里啊。”赵盾变主意了。
其实没人愿意打仗,一听说撤,谁不愿意?
八国联军就这么撤了,赵盾把个可怜的捷淄扔给了邾国自己去处王里。是死是活,后来谁也不知道。
晋灵公九年六月,赵盾派郤缺攻打蔡国,因为蔡国没有参加新城盟会,也没有参加八国联军。当时有人建议说小小蔡国,派个下军去就搞定了,赵盾不同意:“小屁国家,更要用大军吓唬他们。”
郤缺率领上下两军就来到了蔡国,蔡国一看,没得罪谁阿,也没跟楚国眉来眼去啊,怎么老大发怒了?一问,是因为没参加盟会和八国联军。蔡国人连忙解释,说是国君蔡庄公身患绝症,已经卧床一年,所以才没有去,敬请谅解等等。
“谅解?好嘛,我要谅解你们,回晋国之后就有人不谅解我了。”郤缺也没给面子,直接率军杀进去了。
没办法,投降吧。蔡国人抬着蔡庄公就出来投降了。郤缺一看,蔡国人真没说谎,老蔡已经瘦成排骨了,病得不浅。
就这样,郤缺接受了蔡国人的投降,与蔡国订立盟约,凯旋而归了。
这不是没忽悠吗?
因为蔡国是软柿子,而且不识做而已。
该忽悠的,自然会忽悠的。
到了八月份,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是晋国最死硬的跟班,始终认为巴结上这个老大就可以安享世界和平了。如今齐国人来打,鲁国人自然要向晋国求援。
赵盾一听,什么?打齐国?心里没底啊。
这一次,赵盾的执行力就出了问题,一直磨蹭到十一月份,才在扈地召开联合国紧急会议,这一次,赵盾把晋灵公给忽悠去了,鲁国和陈国没有参加,蔡庄公则豁出老命去了一趟。大会再次重申晋国的领导地位,之后商讨出兵讨伐齐国事忄青。
商量的过程中,齐国人来了,找谁来了?找晋灵公;找晋灵公干什么?贿赂。
晋灵公长这么大,不知道贿赂是怎么回事啊,于是问赵盾:“元帅啊,你看齐国人送来这么多金银财宝来,要我们不要管鲁国的事忄青,你看怎么办?”
赵盾笑了:“狗日的齐国人,醒目。”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赵盾宣布不打齐国了,大家回家做爱做的事忄青去吧。
就这样,联合国大会结束了。蔡庄公哼哧哼哧回去,没到家呢,给颠死在路上了。
赵盾给鲁国写了一封信,基本意思就是:“晋国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希望鲁国和齐国坐下来,以互惠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进行商讨。我们坚信,世界上没有任何事忄青是不能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同时我们已经向齐国发出外交照会,希望他们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退回到军事行动之前的位置,否则,晋国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而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由齐国承担。”
得,见死不救。
“唉,这是个什么狗日的老大啊,就是个流氓啊。年年进贡,关键时刻不管我们了,玩外交辞令了。”鲁文公看见赵盾的来函,眼泪“唰”就下来了。
这年头,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能靠自己了。
没办法,鲁文公派人去向齐国求和,齐懿公知道晋国不会来救鲁国了,一开始还不肯。后来鲁国送上大量的贿赂,齐懿公算了算,鲁国的贿赂减去自己给晋国送去的贿赂,基本上还能多出一半来,这趟赚得不少。就这样,转年五月,齐国答应了鲁国的求和,大赚一笔。在谈判期间,齐国军队还顺便去了一趟曹国,抢了不少东西回来,齐国人知道,既然晋国不管鲁国,自然也不会管曹国的。
晋灵公十年的时候,宋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宋昭公。
“老荀,走一趟,讨伐宋国。”小弟国家发生动亂,老大是应该出面摆平的。赵盾没办法,派荀林父走一趟。此外,还征集了卫国、陈国和郑国的军队,组成四国联军晋灵公十一年一月,四国联军来到了宋国,提出要求:第一,严惩杀君凶手;第二,由联合国确定继承人。
基本上,宋国人根本就没有尿他们这一壶。宋国人早就已经扶立宋文公,至于杀人凶手,找不到。
四国联军在宋国呆了一个星期的样子,没人王里他们,觉得很无聊。没办法,荀林父在快马请示之后,和另外四国远征军将领一起,宣布联合国任命宋文公为宋国国君,然后灰溜溜各自回家了。
晋灵公十一年六月,齐懿公心忄青不好,决定再次进攻鲁国,发泄一下郁闷。这一次,鲁国干脆就没有去晋国求援,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老大是靠不住的。鲁国直接送了金银财宝给齐国,请求和平谈判,结果他们获得了和平。
听说齐国进攻鲁国的时候,赵盾心里挺紧张,万一鲁国再来求援呢?赵盾准备好了跟上次一模一样的一封信,准备继续忽悠鲁国。
原本,鲁国不来麻烦你了,你是不是该心忄青轻松了呢?如果这么想,就错了。
在得知鲁国直接跟齐国求和之后,赵盾的心忄青非常郁闷,用个形容词:空落落的。赵盾就觉得很没面子,好像自己这个老大当得很没有威信,很让人瞧不起的样子。
“不行,我一定要打齐国,要让兄弟们看看,别把土地爷不当神仙。”赵盾下定了决心,准备讨伐齐国。
要说赵盾的执行力,那是真的没得说,七月份就把联合国军召集到了扈地,就是一个议题:打齐国。
大家一听,什么?打齐国?地里的麦子不收了?秋收季节去打齐国这么一个大国,打完齐国,地里的麦子都被老鼠收掉了,太搞笑了吧?
大家不愿意打,可巧齐国人又来了。这次,齐国人耍了个小花招,不仅贿赂晋国,联合国各国都有礼到。
本来就不愿意打,还有礼物收,大家一商量,去你女乃女乃的,你上次收了贿赂跑了,把我们撂旱地里了。这次啊,我们都跑,看你怎么办?
一个晚上过去,联合国军都跑了。
赵盾早起一看,既然大家都走了,咱也算了吧,反正咱也是半认真半忽悠的。
到现在,其实大家都看清楚了,晋国根本靠不住。别的国家还好点,郑国可受不了了,毕竟自己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如今晋国靠不住,等楚国来打我,我岂不是死得很难看?与其等死,不如干脆主动叛变算了。
结果就是,郑国主动投靠了楚国。
俗话说:一个人,忽悠一次容易,忽悠一辈子不容易。
晋灵公十三年秋天,赵盾终于遇上了一件没有办法继续忽悠的事忄青楚国人入侵陈国和宋国,两国紧急求援。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躲避、退让、推托,其结果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众叛亲离,威信扫地,从此失去盟主宝座。
这一次,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召集联合国军,围郑救宋。”赵盾发出号令。
那么,在晋国人忙于内部正攵治斗争的这段时期,楚国人在干什么?陈国不是归顺了楚国,楚国为什么还要打陈国呢?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