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当头闷棍

原来这才是春秋:当头闷棍
齐顷公二年(前年),晋楚邲之战,晋国大贝攵。
消息传来,齐国人民欢欣鼓舞,幸灾乐礻呙。
“我们终于可以打人了,打谁?”齐顷公高兴,就要准备出兵。
“我们很久不打仗,打吕国比较保险。再说,吕国离晋国远,晋国人想救也不容易。”国佐建议,他说得有道王里。
第二年春天,齐国进攻吕国。果然,吕国向晋国求援,晋国回函:我们历来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希望交战双方保持克制……
收到回函的当天,吕国投降了。好在,齐国只是想当老大,还没有吞并吕国的想法。
初战告捷,齐顷公更有信心了。
于是,齐顷公再派晏弱前往楚国,与楚庄王探讨两面夹击鲁国。
“这个,我考虑下先。”楚庄王并没有立即答应,为什么?庄王的考虑有很多点。
首先,庄王是要称霸的,称霸的国家不应该无缘无故攻打别的国家,也不应该吞并别的国家;其次,楚国离鲁国远,而齐国紧邻鲁国,两国夹击鲁国,最终受益的是齐国;第三,进攻鲁国,很可能导致晋国介入,而楚国并不希望直接与晋国对抗。
考虑清楚之后,楚庄王派出申舟前往齐国,主要表达一个意思:如果齐国要进攻鲁国,楚国愿意在道义上予以声援,至于联合出兵,就免了吧。
而对于齐国来说,其实就是要这样的一个效果,他们并不真的希望楚国出兵,他们只是想确认楚国不会救鲁国。
遗憾的是,申舟在出使齐国的半路上被宋国人给宰了。于是,楚庄王的回复永远也没有到达齐国人的手中。(见第三部第一〇九章)
得不到楚国人的明确答复,齐顷公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怎么办?
“我看,我们不妨先小规模马蚤扰鲁国,看看他们什么反应。”高固提了一个建议。
齐国军队开始制造边境冲突,鲁国人先后向楚国和晋国请求帮助,可惜,没有得到响应。
齐顷公八年,楚庄王鞠躬尽瘁。第二年,鲁国看清了国际形势,确定了“擦掉一切陪你睡”的外交正攵策,彻底投靠晋国,同时在北部边境修治城郭,加强对齐国的防御。
“鲁国彻底投靠晋国,对我们是利好还是利空?”齐顷公再次召集内阁会议。
“利空。”国佐和晏弱异口同声说,然后国佐说了:“自从士会接任中军帅以后,晋国的国力恢复极快。如今又是郤克担任中军帅,他可是做梦都想打我们啊。如今鲁国投靠他们,如果我们攻打鲁国,郤克决不会放过这个打我们的机会的。”
说起郤克,齐顷公忍不住想笑,他想起两年前的残奥会开幕式来。(见第三部第一一三章)
“我不同意,我认为是利好。从前,咱们不敢打鲁国,那是担心楚国会干预。如今鲁国投靠了晋国,咱们正好联合楚国攻打鲁国。”高固的看法,这反而是机会。
三个人争论了一阵,谁也不能说服谁。
最后齐顷公一拍桌子,说话了:“别争了别争了,从前,鲁国人投靠楚国人,咱们不敢动他们;现在,鲁国人投靠了晋国人,咱们还不敢动他们。那我们不是永远不能动他们了?啊。前怕狼后怕虎,咱们什么时候才能重振雄风啊?不行,打鲁国。”
齐顷公当即派人前往楚国,请求夹击鲁国。不过,楚国因为楚庄王去世不久,无法出兵。
齐顷公十年春天,齐国入侵鲁国,占领了鲁国的龙和巢丘。
鲁国立即向晋国求援,于是晋国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进攻齐国。
齐顷公并不怕晋国人,一面向楚国求援,一面在齐国的鞍与晋国人进行决战,结果是齐国大贝攵,齐顷公几乎被俘。最终,晋国同意齐国求和,而齐国将侵占的鲁国土地原样奉还。
(这场大战,见于第三部第一一四章。)
晋齐大战发生于春天,直到冬天,楚国人才赶来,不是晚了三秋,而是晚了三冬。现在齐顷公明白了:楚国人是靠不住的。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