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子罕的故事

原来这才是春秋:子罕的故事
说完向戌,就要顺便说说司城子罕了,否则就很不公平。
子罕叫做乐喜,是戴族的人,因此家里的根基比向戌要厚实得多。即便如此,子罕也没有仗着权势贪污腐败。
有一件事情对子罕的触动很大,那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当时郑国的尉氏、司氏、堵氏几家叛乱,杀死了子驷、子国和子西,逃到了宋国(事见第一四〇章“西宫事变”)。后来郑国人送来一百六十匹马和师筏、师慧两名乐师到宋国,请求交换郑国的逃犯。子罕当时贪图郑国的贿赂,就把堵女父、尉翩和司齐给送去了郑国,因为比较欣赏司臣,偷偷把司臣送到了鲁国。后面不用说,送回郑国的三个人都做成了人肉干。
送来的两个乐师都是瞎子,那时候的职业乐师都是瞎子。有一天,师慧经过朝廷门口的时候想要小便了,搀扶他的人说这是朝廷门口,咱们前面找个角落解决吧。师慧说了:“没事,这里没人。”搀扶他的人就说怎么能说朝廷没人呢,师慧说了:“朝廷肯定没人,否则怎么能用几个大夫换我们这两个瞎子呢?”
师慧最终还是找了另外的角落的解决了问题,但是他的话传到了子罕的耳朵里,子罕当即坚决请求宋平公把师慧送回郑国了。为什么?因为他惭愧。
按着国际惯例,别国前来避难的人都是客人,即便他在原国有罪,在流亡的国家也有义务保护他们。为流亡的人提供保护事关国家尊严,即便所在国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也决不能交给原来的国家去处罚他们。即便是晋国楚国这样强横的国家,也不会逼迫别国把罪犯交给自己,当初晋国也只是要求各国不要收留栾盈,而不是一旦发现就移交晋国。所以那时候,晋国的罪犯可以逃到晋国的盟国,楚国的罪犯也能到楚国的扈从国继续生活。
而宋国为了一点好处,就把郑国的罪犯送回了郑国,可以说是有损国格的。
对于此,子罕原本就有些后悔,到师慧以撒尿来讽刺宋国人没有尊严的时候,子罕就已经是痛心疾首了。
“我再也不能动这样的贪念了。”子罕下定了决心,这件事情对他触动极大。
这件事情之后不久,有人拿了一块宝玉来献给他。准确地说,是一块璞玉,没有加工的那种。
“你拿走吧,我不要。”子罕拒绝了。
来人以为是子罕没有看出来这是块玉,于是说:“这块玉我请专家看过了,说是上等好玉,因此我才敢来献给你。”
子罕笑了,之后说了一段流芳千古的话:“我把不贪作为我的宝贝,你把玉作为你的宝贝。你要是把玉给了我,我们就都没有宝贝了,还不如各自留着。”
来人还不甘心,又说了:“我说实话吧,我有这个宝贝,很怕来往各地不安全,把它献给你是为了避免自己被谋财害命。”
子罕想了想,收下了玉。之后,他找人把玉加工好了,卖了出去,把卖的钱给了来献玉的人,那人于是发了财,回老家去了。
子罕那段著名的话原话是这样的:“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予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这人的思维方式很别致,或者说很理智,堪称是个大智慧的人,具有典型的“春秋先贤”特征。
十年前,宋国太宰皇国父在农忙季节为宋平公修别墅,子罕请求过完农忙再修,宋平公没有同意。修别墅的民工们就唱歌,这么唱:“白脸黑心皇国父,逼迫我们修别墅;黑脸红心是子罕,为命请命把心暖。”
子罕听说之后,就亲自拿着鞭子去督工,鞭打那些出工不出力的人。于是,再也没有人唱歌了,大家都骂:“狗日的当官的,没一个好东西。”
有人问子罕为什么这样说。
“小小一个宋国,如果有人被诅咒,有人被歌颂,这个国家一定会乱的。”子罕说。
有道理吗?太有道理了。
宋国就是这么一个国家,一个出傻瓜的国家,也是一个出哲学家的国家。
世界和平大会之后第二年,宋国闹灾荒,子罕去找宋平公,请求把公家的粮食借给老百姓。同时,子罕也把自己的家的粮食借出去,而且都不要借据。大夫们也被要求把粮食借出去,有的大夫家里确实没有余粮,子罕就把自己的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借出去。
这一年,宋国虽然闹灾荒,老百姓都没有挨饿,而且,整个官场的形象焕然一新,因为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至少老百姓是这样认为的。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