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折腾鲁国

原来这才是春秋:折腾鲁国
历史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但是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简单。
吴王夫差之所以接受越国的投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全力对付楚国。
就在夫差讨伐越国的同时,楚国人就已经重新向吴国人发起了挑衅。
楚军出动,包围了吴国的保护国蔡国,在蔡国首都四周修筑了高两丈的隔离墙。九天之后,蔡国投降。
楚军命令蔡国迁到楚国境内的长江和汝水之间,由于担心吴军来救,先行撤军了。
吴军从越国回来,夫差决定以牙还牙,于是出兵讨伐楚国的属国陈国。吴国没有能够拿下陈国,只是抢掠了一番,就回国了。
第二年,吴军出兵前往蔡国,将蔡国搬迁到了吴国边境的州来。所以,州来之后改名为下蔡。
吴王夫差七年(前年),释放了勾践之后,夫差再次出兵伐陈。这一次,楚昭王亲自率领楚军救援陈国。不过,楚昭王病死在军营,楚军撤军。而吴军因为粮草不继,也撤军了。
“明年咱们再攻打陈国,一定要拿下来。”回到吴国,夫差发誓要拿下陈国。
“不,大王,不要再打陈国了。”伯嚭提出反对意见,这让夫差有点惊奇,因为伯嚭一向都是无条件支持他的。
“为什么?”
“陈国是个小国,我们拿下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而拿不下他们,就会很丢人。所以,没必要再打他们。”
“不打他们,那我们干什么?”
“我们要称霸啊,我们这么强的实力,不称霸对不起自己啊。”
“说得对。”夫差来劲来,称霸是他早就有的想法,不过一向没有多大信心,也没有想太深,如今伯嚭说出来,正中了他心头那块痒痒肉。
“大王,要称霸,就不能跟陈国这种垃圾国家纠缠,甚至没必要跟楚国这类半蛮国家计较。要记住啊,咱们吴国是周朝正宗,咱们要让中原诸侯服气,楚国越国这样的蛮子国家服不服其实没关系。所以我建议,咱们的眼光放到北面,挺进中原。”伯嚭看夫差的表情,知道自己揣摩对了夫差的心思。
“那,先打谁?”
“嗨,不一定就要先打谁啊。鲁国就在咱们北面,一向跟咱们关系也不错,这样,咱们先去趟鲁国趟趟路。”
“那,你安排一下吧。”果然,夫差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
所以,提反对意见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投其所好。
安排这样的是事,伯嚭很在行。
吴王夫差七年夏天,吴国大军北上,驻扎在吴国北部边界。随后,伯嚭派出特使前往鲁国。
“邀请我们大王来做客吧?”吴国特使对鲁国国君鲁哀公说。
“那,那就邀请吧。”没办法,鲁哀公只好邀请吴王夫差在曾地会面。现在哪个国家都能得罪,只有吴国得罪不起。
吴王夫差就这么被邀请到了曾地。
“你们要用百牢的享礼招待我们大王。”伯嚭提出要求,牢就是祭祀用的牛、羊、猪,百牢就是牛羊猪各一百头。
鲁国人一听就傻眼了,因为即便是周天子,也只能享受十二牢的享礼。
“那,超标了吧?”鲁国人解释了一遍,他们为吴王准备的是十二牢,以为已经够意思了。
其实,不用解释,伯嚭早就知道。正因为知道,他才要求百牢,要让夫差高兴。
“超什么标?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啊?当年范鞅在你们这里享受了十一牢,以为我不知道?他能享受十一牢,我们大王怎么不能享受百牢?”伯嚭强词夺理。
没办法,鲁国人答应用百牢来招待吴王夫差。
这就够了吗?伯嚭还要继续耍威风。
“那什么,你们的执政季康子怎么不来啊?瞧不起我是吗?”伯嚭还要让夫差看看吴国的威力。
“那,那什么,他,害怕。”孔子的弟子子贡回答,他是季康子的家臣,替主人找了个借口。
“我们又不是蛮子,怕什么怕?叫他来。”伯嚭不依不饶。
没办法,季康子也只好来了。
吴鲁之会,吴王夫差感觉很爽。
“太宰,还是你博学多才,要不然,就算咱们实力强,也要被他们忽悠了。”回到吴国,吴王夫差夸奖伯嚭。
“大王,这不算什么,咱们慢慢折腾他们。”伯嚭很得意,他在想,要是我祖爷爷我爷爷我伯父像我这样把国君哄得高高兴兴,何至于被杀啊?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