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邾国:

原来这才是春秋:邾国:
邾国,又称邾娄,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本姓曹,是黄帝后裔曹安的后代。曹姓主要起源于这里,而朱姓就源于邾国。
邾国在鲁国以南,位于今天山东邹城一带。小于鲁国,但是大于更南面的滕国薛国(禹+宝耳)国等小国。所以,尽管总是被鲁国欺负,有的时候也敢跟鲁国对着干,曾经有一次战胜了鲁军,几乎活捉鲁僖公,把鲁僖公的头盔挂在城楼上炫耀。
为了求得大国保护,邾国一向就投靠联合国。晋国称霸以后,跟着晋国混,跟鲁国则是时好时坏。一段时间,邾国跟齐国勾搭在一起,南北夹击鲁国。
对于邾国来说,对抗鲁国并不明智,因为鲁国有晋国的撑腰,邾国永远不能是鲁国的对手。
在鲁国不断的重压之下,邾国除了偶尔在晋老大那里告个状之外,也只能忍辱求存。后来,邾国人民干脆破罐子破摔,国家越来越差,地盘越来越小。邾国的公子大夫们也喜欢逃到鲁国去,而且通常都是带着封地逃过去,这最要命。
终于到了战国初期,楚国出兵结束了他们的悲惨一生。
朱国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模范人物是邾文公。鲁文公十三年(前年),鉴于鲁国不断地征伐侵扰,邾文公准备把国都从平原地区迁到地处山区的绎(今山东邹城东南),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对此邾文公说:“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意思说,如果迁都有利于民众,那么也就有利于我。上天生育了民众然后为他们树立了统治者国君,国君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民众得利,实际上就是我得利。
邾文公毅然决定迁都,从而成为千古美谈。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