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寄唐朝杜牧《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调寄唐朝杜牧《今之置第乃获旧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叹咏不足辄献此诗》 就在汉灵帝淫乱不堪时,居然还出现了一件好事。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这个北风呼呼,寒风啸啸的日子里,宦官集团的大哥大大长秋曹节来了个恒久的“冬逝”
紧接着宦官集团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中常侍朱瑀或许是考虑到曹节一个人去阎王那里太孤独了,选择了紧赴其后尘,也来了个永久的“冬眠”
滚滚长江冬逝水,浪花滔尽的不是英雄,而且宦官。但本着“还有后来人”的原则,曹节和朱瑀死了,中常侍赵忠代理曹节大长秋的职务,宦官集团新一代掌门人就此诞生。以赵忠和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继续把撑朝政。但也许是受曹节“无疾而终”的感染,第一次体会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汉灵帝灵魂受到了一次小小的震动,于是乎,他从美人堆里?起来,想洗新革面,想做一些“向善”的事。尽管结果差同小异,但好歹汉灵帝这灵光一现还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幕。有两件事例为证
第一件事:放鸱枭而囚鸾凤为哪般
当时天下流传了很多民谣,都是针对地方官员的,大致意思就是说贪官猛于虎之类的话。谣言本是谣言,但传的人多人便成了真理。汉灵帝最开始对这些谣言也没有在意,他在意的只是美女与野兽,放荡与游玩。但后来听的多了,也就引起了他的警觉,特别是那些露骨的“亡国不远矣”之类的话语,更是让汉灵帝如芒在刺,于是乎,难得清醒的汉灵帝灵光一现,终于又醒了一回,于是乎,决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官场作风建设,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于是乎,命令公卿们检举告发为害百姓的刺史和郡守,并且打出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金字招牌,规定主动自守的刺史和郡守可得到从宽处理
汉灵帝的想法是好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时候的朝野上下都被宦官集团把持,连太尉许彧和司空张济都成了宦官集团的“特邀嘉宾”。结果,汉灵帝“扫黑”的政策了一出台,宦官集团马上对为这次行动的最高长官太尉许彧和司空张济进行了“糖衣炮弹”的攻势——贿赂。有钱能使鬼推磨,许彧和张济收了钱财,自然对那些由宦官子弟、家属、宾客组成的不法刺史和郡守采取了“明义上调查,暗里包庇”的做法,结果无一人问罪。而为了“交差”,他们两人却本着“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原则,以“莫须有”的罪名检举了偏远小郡中26位清廉而颇有政绩的官员
结果许彧和张济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公愤,这些官员的下属和当地的百姓,积结数千人不远各里,来到洛阳为他们进行“鸣冤”。对此,身为三公中唯一清廉的司徒陈耽主动站出来,替百姓陈冤,说了这个么一句话:放鸱枭而囚鸾凤。解析:这次公卿的检举行动,大都包庇各自的私党,正是所谓放走鸱枭那样的恶鸟,而将凤凰囚禁起来
对此,汉灵帝大怒,便要对许彧、张济进行严加处罚之际,宦官集团的赵忠和张让出马了。最终考虑到了实际情况,做出了如下处罚
1、对许彧、张济进行记小过处罚——口头责备
2、对被征召问罪的官员全部进行升官三级的提升——任命为议郎
第二件事: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板楯蛮是居住在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原巴国境内的一个古老土著族群,以虎为氏族图腾。板循蛮也称簧、白虎夷、賨人、炁人等,属于远古的巴人,与蜀人同囿,亦是黄帝之后。他们见汉朝越来越腐败,便在巴郡(今重庆市北嘉陵江西部)进行“革命”,弄的边境鸡犬不宁。汉朝派军队去征讨,结果一盘散沙的汉军多次攻势都未果。眼看几年过去了,还是如此,汉灵帝便想出动大军去平犯。派兵前,汉灵帝便找益州派入朝中汇报情况的特使程包进行了一次“室中对”
程包便来了个“实话实说”
首先,他介绍板楯蛮族对汉朝的功劳
1、楯蛮族在汉初就归顺了汉朝,并且建立过很多功勋,因此得到免除田租赋税的优惠待遇
2、东汉汉安帝刘祜执政期间,羌族人入侵汉川,郡县政权遭到破坏,得到板楯人的援救,羌人才被打得死伤殆尽。羌人称板楯人为神兵,并相互告诫不要再向南进入这一地区
3、到了汉桓帝执政期间,羌人又大举入侵,全靠板楯人抵抗,才连续击败了羌人
4、前任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今湖南常德),也是依靠板楯人而成功
5、最近益州郡(今四川省成都)发生叛乱,太守李颙也是以板楯人为主力军才加以讨平
其次,他陈述了楯蛮族起来“革命”的缘由
1、苛政猛于虎。地方官府不把板楯人当人看,而是当奴隶看,征收的赋税极重,很多人交不起赋税而被迫卖掉妻儿,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堪忍受而刎颈自杀
2、申冤无门。他们曾到州、郡衙门陈诉冤情,但州、郡官员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清闲官。既不处理,又不上报朝廷
3、无言问苍天。由于路途遥远,这些板楯人无法到京城向陛下喊冤,满含怨气向苍天呼喊,可是仍然投诉无门
总结陈词:板楯人如此忠心耿耿,屡建功勋,原本没有反抗朝廷的意思。现在之所以各个城邑的板楯人聚集反抗。他们完全是迫于无奈,并无建立政权闹独立的野心
汉灵帝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半晌才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这正是程包所期待的提问,于是,早已胸有成竹的他喃喃地说了一个关键词:攻城为下,攻心为下。解析如下:陛下只要任命清廉能干的官员去担任州、郡的长官,板楯人的动乱自然就会平定,根本就不需要征调大军讨伐
“那这件事承包给你如何?”汉灵帝问
“NO。办这件,我不行,有一个人却行。”程包一字一句地道:“朝中在臣曹谦可胜任也。
“你说行,肯定行。”汉灵帝这次听取并采用了程包的建议,马上两了个两步走:一是任命清正廉洁的曹谦担任巴郡太守。二是派人宣布诏书赦免板楯人的罪刑
结果果然如程包所说的那样,汉军不动一刀一枪,板楯人全部投降,当真是事半功倍。可以说,上述两件事是汉灵帝在皇帝生涯中,仅有的乏善可陈的事例的中“意外”的事。因为,随后,随着宦官集团新掌权的赵忠和张让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汉灵帝又彻底成了他们的“俘虏”
因为宦官集团拥有随处不在的优势,拥有无孔不入的优势,他们中的新生力量赵忠、张让、夏恽、郭胜、宋典等人都被封为侯爵,身份宠贵无比。随着“傀儡”皇帝汉灵帝对他们的“放纵”,情况更一进突变,汉初,中常侍没有固定的编制,但惯例是设4人,秩级千石。这个时候却陡增至12人,他们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当时人们称之为“十常侍”。他们不仅封侯受赏,连他们的父兄子弟也被派往各州郡做官。他们把持朝政,贵盛无比,昏庸的汉灵帝甚至公开对身边的人这样说:张让是我亲爹,赵忠是我亲娘啊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张让就是:杀人狂魔。自小聪明伶俐,七岁时,父亲为了光宗耀祖,将他净身送入皇宫做宦官,从此,他察言观色,献媚邀宠,深得汉桓帝、灵帝、少帝和诸多皇后、皇太后的宠信。曾与汉桓帝刘志有断袖之情,从此,开始发迹。他残害忠良,阴险毒辣,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两次“党锢事件”,杀戮禁锢“党人”千余人;巧取豪夺、疯狂聚敛,残酷掠夺不义之财数以亿计;心理变态,丧失人性,为了“阳道复生”啖噬幼儿、人脑无数;倒行逆施,蠹国害政,残酷压榨人民,加速了东汉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有件事为证:宦官睁大眼,灵帝迷双眼
也正是因为这样,宦官集团在汉灵帝的纵容下,更加嚣张和无法无天,他们都大搞工程建设,并且按照皇宫的标准修建自己的毫宅
有一次,汉灵帝突发奇想,想来个“欲穷千里目”——俯瞰整个洛阳城的美景,便来了个“更上一层楼登”——登永安宫的望台。结果,宦官集团怕汉灵帝这一看,看到他们修建的豪宅,便进行了阻拦。结果中大人尚但作为“枪手”出面,教会了汉灵帝一个关键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解析:天子乃千金之躯,不应该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登上这么高的楼台去看风景啊,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陛下如何对得起天下苍生啊
对此,汉灵帝吓的脸色惨白,从此连稍微高一点的楼台亭榭都不敢再“涉足”
就这样,历史的车轮,将东汉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只等那根那根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的降临。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