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隐藏的外力作用

5、隐藏的外力作用 前面我们说过,武三思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对于张柬之等人的公开挑衅,武三思并没有因为张柬之等人的离去而消解,张柬之走后,他依然没有放过政变功臣派的其他三人,在他的运作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分别被贬到滑州(今河南安阳)、洺州(今河北永年)、豫州(今河南睢阳)当刺史
武三思只是略施小计便让政变功臣派顷刻瓦解,其实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政变功臣派的根基太浅,政变功臣派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派别,完全是因为武瞾晚年二张专权的朝廷特殊形势所造就的,为了即时利益而形成的政治联盟本来就很脆弱
更何况他们还要面对其他三个派别的前后夹击
当政变功臣派们倒下的时候,其他两个派别就此(李唐宗室、内朝后妃)收手,但武三思并没有收手的意思,因为他知道决不能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张柬之等人虽然此时已经落魄到家,但再落魄的敌人也是敌人
在武三思的人生哲学中,对待敌人要像严冬般的冷酷,在将敌人冻的失去知觉之后,踏上一万只脚让敌人们永世不得翻身
而让五王彻底没有翻身机会的,只有一个字:死
在武三思看来,这并不是能够立即完成的任务,必须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很快,武三思等到了这样一个可以让他发挥的机会
事情的起因是一起谋反未遂的案件,主角是驸马都尉王同皎
从王同皎参与五王政变来看,外人认为他分属于两个派别——李唐皇室成员和政变功臣,在武三思扳倒政变功臣的过程中,由于他是李显的驸马,所以躲过了武三思的毒手,但王同皎是个耿直的人,看到政变功臣们被武三思一个个的拿下,他的心理有一种莫名的痛楚之感
尤其在韦皇后和武三思不断传出绯闻时,王同皎认识到了武三思是个危险分子,如果不尽早除去,未来李唐的天下有可能重归于武氏家族,所以在武三思扳倒政变功臣集团的同时,王同皎也在暗中计划除掉武三思
可惜的是,王同皎同志实在太嫩,他既没有张柬之等人除掉二张时的果断,也没有武三思的除掉政变功臣时的老谋深算,在一次密谋时,他所说的话被前边提到过的宋之问听到,于是就出现了宋之问向武三思告密的一幕
面对这个可以将敌人彻底搞垮的天赐良机,武三思岂能放过?他首先向李显诬告王同皎谋反,然后再诬告王同皎和五王联系密切,结果王同皎被处死,五王继续被贬
张柬之等人各自在被贬地屁股还没有坐热,不得以继续打着背包,沿途“浏览”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的最终去处是岭南的广西和广东
在那个年月,广西和广东是一片荒蛮之地,完全没有现在祖国南疆的辽阔之美
不过到现在为止,五王的结局并没有达到武三思的心里底线,在他看来要想彻底至五王于死地,必须要把他这张老脸豁出去
于是,他想到一个舍不得韦皇后套不着五王的计策
不久之后,洛阳天津桥南忽然出现了一张大字报,内容只有一句话:韦皇后和武三思私通
当然,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是武三思暗中指使心腹写上去的
武三思认为,所有人一定想不到自己居然会爆料自己的丑事。然后他便指使亲信向李显诬告说是五王所为,其目的是扳倒韦皇后和武三思,然后废黜李显,另立新君
武三思的这个招数虽然卑鄙,在我看来丝毫不亚于东方不败的挥刀自宫,但确实很有效,因为他无意当中迎合了李显打压政变功臣的心理
就这样,五王继续打起背包,在李显的“指引”下,继续在祖国的南疆观光游览,有的人已经跨海旅游,例如敬晖,他的贬地是琼州(今海南海口)。而有的人甚至已经达到了出境游,例如崔玄炜,他的贬地是古州(今越南谅山)
而且,与此同时五王家中凡是年满16岁的,全部流放岭南
即便如此,武三思依然没有放过他们,在五王刚刚到达贬地后,他迅速派出自己的心腹,时任大理正卿的周利贞追杀五王,准备他们贬地终结五王的性命
武三思之所以选中周利贞除了因为是自己人之外,还因为他曾经是张柬之贬黜的人,相信派出这样一个人去完成追杀的任务,一定不会手软
但事实上,周利贞的追杀任务只完成了60%,因为在此之前,张柬之和崔玄炜已经病故,算是善终。死人已经没法再追究,而对于其他三人周利贞却是痛下杀手
桓彦范:乱棍打死
袁恕己:乱棍打死
敬晖:凌迟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惨死的时间距离那场政变仅仅不到两年之隔
不可否认,武王的结局是悲惨的,造成他们悲惨结局的凶手是武三思,但我们不禁要问,在李显刚刚即位,李唐皇室重新复兴的时候,武三思在仅仅只有自保的想法下,和李显握手言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真的会置五王于死地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武三思不断陷害五王的过程中,我们明显的感受到在他的身后,还有另外一只巨大的黑手来操控着一切
没错!李显
在我看来,真正导致五王最终结局的,其实施李显,没有他的默许,仅仅凭借武三思是不可能扳倒五王的
前边我们说过,李显上台伊始,就力图打压政变功臣派,出于对皇权的自保,我们可以理解李显的做法,但无论如何李显是五王政变的即得利益者,按照常理分析,对于这些有功之臣,是不应该将其置于死地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显默许武三思对他们痛下杀手呢
当我翻阅了诸多心理学的著作后,我找到了答案。对于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用政治斗争的概念来回答的
回顾李显的经历,我们知道,由于生活在强势母亲的阴影下,李显的这一生,大部分是在一种惊恐、忧郁、恍惚、彷徨的状态下度过的,本来他打算就此了却一生,但没想到时来运转顷刻间成为了拥有了至高无上权力的人,而李显对五王的态度,恰恰证明了他就像一个暴发户那样,开始迷失自己
在得到皇权后,李显试图用表面的强势来掩盖内心曾经卑微及惊恐,而政变功臣们由于身份敏感,所以成为他在众人面前重塑人格的工具
事实上,李显外在的强势终究掩饰不住他那一颗变态的心灵,历史早已经将他定位在看似忠厚实则暴虐怪异,甚至有些心不在焉的形象

当政变功臣派瞬间瓦解的时候,李显暗自窃喜,武三思则拍手称贺
对于李显来讲,等于清除了皇权最大威胁者,而对于武三思来讲,却是重振武氏集团的开始,因为在解决政变功臣的过程中,武三思意外得到了把持朝政的机会,这个意外收获是李显赠予他的,当然老情人韦皇后不断为李显吹枕边风,功劳也是大大的
即政变功臣派的垮台之后,转眼之间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集团成为了朝廷当红一派,当时很多朝臣全都充分发挥“急转舵”的本领,立即向武三思靠拢,其中颇受武三思信赖的一共有五个人,分别是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和前边提到了周利贞
史书上对这五个人有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称号,名曰:五狗
政变功臣派的时代已经结束,五狗齐飞的时代已然到来。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