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疯狂

最后的疯狂 诸葛恪带着胜利的大军凯旋。以前没有打胜仗都可以受到提拔,现在取得了这样伟大的胜利,当然要大大嘉赏。东吴下了个文件,任命诸葛恪为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
从这个战役上看,诸葛恪的水平确实是有的。可他不光有水平,而且自恋的水平也超级强。打了这么个大胜仗,回来一盘点,敌人七万,我方四万,几乎是以一敌二,而且是硬碰硬的打法,最后居然把敌人打得满地找牙、满世界狂跑,本人的水平真的无敌啊。这个想法一形成,立刻就觉得魏国也是个纸老虎
这个大战是由魏国挑起的,虽然胜了,但这个胜利是被动的胜利,所以这个胜利虽然很辉煌、很伟大,仍然有点儿缺陷,是一场带着缺陷的伟大胜利。如果是由东吴自己发动的——确切地说,是由诸葛恪亲自发动的,那这胜仗就超级伟大了
于是,诸葛恪提出再跟魏国大打一仗,把他们再猛扁一通
可当他牛烘烘地把这个议题提出来后,大家居然集体表示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说咱们的子弟兵现在多次出动,已经很累很困了。而且魏国虽然失败了一次,但他们的力量仍然是最强悍的,要把他们打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诸葛恪一听,那张脸就变了起来,说你们这个理由简直不是理由,我坚决不听。那个中散大夫蒋延还在那里嘴硬,说你坚决不听,我仍然坚决反对
诸葛恪说,蒋延现在情绪严重不稳定,请把他扶下去。于是,几个工作人员过来,把还在嘴硬的蒋延带了下去
诸葛恪本来一点儿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会遭到这么多的反对,知道天天在这个朝堂上跟他们摆道理,进行激烈争论,估计争论到死的那一天,也不会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打这一仗的路子上来。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长处,连续加班加点,写了一个长篇大论下发给大家认真学习,让大家深刻领会他的战略思想
可仍然有人反对
这个在大家都不说话之后又来说话的人就是丹阳太守聂友素
聂友素是诸葛恪的老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这时觉得诸葛恪的这个决定是很不好的,凭着一场胜利然后就激情出兵,这种只照顾到自己激情的一面,却没有把双方的力量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就勇于出手,后果会很严重,如果作为老朋友不出来反对一下,还算是好朋友吗?于是,就给诸葛恪写了一封信,劝诸葛老兄还是听一下大家的意见。他说,这次老大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敌人来送死的结果,老兄现在应该做的是凭着这个胜利树起光辉形象,做好一切准备,等着敌人再来送死。这才是王道。如果现在急于出战,我也觉得不是时候。既然大家都反对,这个反对肯定是有道理的
诸葛恪立马给他回了一封信。他的这封信一点儿也不长,只有几行字:“足下虽有自然之理,然未见大数,熟省此论,可以开悟矣。”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可你仍然没有大局观,离参透胜负之机还有一段距离呢
那个滕胤又当面对他说:“老大最好还是谨慎一下。敌人现在已经有了准备,要打赢他们会很困难的。再加上咱们现在的税赋已经很重了,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忍不了了。现在老大打仗的热情很高,可大家却一点儿积极性都没有,这仗还是不打为好。
诸葛恪一听,又把这个话当废话,说大家不愿打仗,都是因为苟且偷生的思想作怪。现在你又向我泼冷水,我还有什么盼头
话说到这个地步,滕胤只好闭嘴
诸葛恪发布动员令,然后率领二十万众,再次向魏国展开军事行动
当年的四月,诸葛恪的大军深入魏境的淮南。这一次,诸葛恪很狂,觉得魏国完全是纸老虎一只,只要他打过去,这个纸老虎就会彻底死去。于是,他也不再搞什么“文明之师”了,下令部队一路大砍大杀,有人杀人,有钱抢钱,部队作风并不比土匪强多少
诸葛恪的手下对他说:“老大,现在咱们已经深入敌国境内了,再打砸抢下去,这个路就会走得更远了。咱这次来不是为了开展打砸抢业务,而是要找敌人的主力决战。可现在咱走了这么多天,抢了这么多东西,却还没有好好地打一仗,这个意义就不大了。不如先围住新城,做出拿下新城的架势,魏国看到他们的新城危急,不派出部队出来才怪。到时,咱就可以猛扁一下魏国军队了。
诸葛恪一听,一拍大腿,哈哈,就照你的建议去做
于是紧急叫停大军前进的步伐,全军撤回,浩浩荡荡地向新城开过去,迅速地包围了新城
魏国高层很快接到这个消息。这时,魏国觉得真的很麻烦。因为不但诸葛恪带兵出来骚扰,而且蜀国的姜维也大喊大叫着发动军事行动
姜维也是个好战分子。他是诸葛亮选定的军事接班人,这辈子的远大理想就是继承丞相的遗志,不断北伐,即使不能北伐得把魏国搞定,也要北伐到自己死掉的那一天。他原来是魏国西部的土著,对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很了解,因此长期以来就想利用自己的这个优势,对那些西部少数民族进行统战工作,让他们彻底变成自己的力量,坚定地站在蜀国的立场上。这样一来,陇西一带就全面变成蜀国的势力范围。他觉得他的这个战略构想很给力,常常要求他的领导费祎让他去全面实施
哪知,费祎却一点儿不认为这个战略构想是个给力的构想,每次姜维过来向他请求带部队开过去,他都不好意思全面否定姜维的意见,最多只是批准姜维带一万人以下的部队出发,而且还说:“老弟啊,咱们的水平差丞相太远了。以前丞相都不能搞定魏国,咱能搞出什么成绩来?不如先来个保国治民,守好咱们现有的领土。至于这个统一大业,还是等到有水平的人来完成好了。我是很反对凭着侥幸的心理去搞这些事的。因为一旦不成功,咱就彻底丧失了翻盘的机会。到时,就只有后悔了。
姜维那时虽然斗志昂扬、雄心勃勃,可人家是一把手,那枚调动军队的公章掌握在人家的手里,你还能怎样
费祎一死,军事指挥权终于落到姜维的手里。姜维这时觉得机会来了,立马带着几万部队冲杀出来,越过石营,包围狄道
如此一来,魏国就成了双面应敌的局面
当然,如果司马懿还活着,他要应付这两面进攻,那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可现在是司马师。司马师虽然很有水平——如果没有水平,他的老爸就不会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可他现在才刚刚掌权,内部敌对势力都还在那里死盯着他,现在又被吴蜀两国同时围攻,说是“内外交患”,那是一点儿不错的
但事情已经逼到眼前,也就只有应付了
他马上叫他的叔叔司马孚带着二十万大军去跟诸葛恪对垒。但他仍然很紧张,偷偷地问虞松:“现在吴国和蜀国同时搞事,两个地方都很危急,而各路指战员的斗志也都没有提上来,战斗力是一点儿没有啊,我们该怎么办啊。
虞松却一点儿不紧张,他说:“老大还记得那个周亚夫的故事吧?以前周亚夫只在军营里什么也不做,后来吴、楚的叛军就不战自败。所以说,有时候,你好像很弱,其实是一点儿不弱。现在诸葛恪的部队确实很暴力,战斗力看起来超级强悍,可现在居然只去围攻一个新城。几十万大军去围攻一个小小的新城,这算什么远大理想?看他那个样子,就只是想跟咱们干一场而已。如果咱不理他,而他又打不下新城,没过几天,他的部队就会困了累了,然后就走了。现在各路指战员个个没有胆,不敢出击,正是老大的福气啊。要是大家个个突然发扬愤青精神,来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硬着头皮冲上去跟诸葛恪PK,那才是真的麻烦啊。再说说姜维那边,看起来也是很可怕的。姜维在这个时候出来,肯定是要配合诸葛恪的行动。他的这个想法没有错。可他有个永远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就是运粮问题。他现在只能靠抢咱们的麦子来维持生活,这样的日子能支持多久?他现在以为咱们正全力去对付诸葛恪,西部就会空虚起来,他可以大踏步地进行侵略活动。所以,现在老大可以下令关中各路大军立即提速,拼命过去,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一定会怕起来,不敢跟咱们玩下去,最后也只会选择撤军了事。
司马师一听,对啊,该打的就要果断地出击,该守的就要守到底。于是,他命令郭淮和陈泰把关中所有的武装力量全部带上,只要跑到前线,你们就胜利了。然后再下个文件,要求毌丘俭只是坚守自己的营地,不要去救新城,让诸葛恪去包围新城好了
陈泰带着部队很累地跑到洛门。姜维接到报告,听说敌人的大批军队杀了上来,也懵了,居然也不认真地想一想,敌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现在战斗力早就被跑得一点儿没有了,再加上他也知道自己的口粮就要断了,就急急忙忙地宣布退兵
于是,魏国西部的难题全部解决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