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的先祖

厚黑学的先祖 人,一生要走很多很多路,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步;人,一生要说很多很多话,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句;人,一生会认识很多很多人,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个
就在张骞左右为难的时候,早已“心中有数”的阿双却主动和他来了一次摊牌,远离了帐篷,远离了人世的喧哗,两人坐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阵阵微风吹过,时大时小时急时缓,时而带着呼啸的悲鸣,端的变化万千,非止一端
两人默然不语,相对而望,那是柔情的翻转,还是离别的忧伤?微风刀削般刮过他们的脸庞,他们却毫无察觉,这一刻如果非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它
良久,张骞伸出手握住了阿双的手,阿双身子一颤,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美丽的眼眶里流出来,她扑进他的怀里,泣道:“你真的要走吗?
张骞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良久来了一句: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那个陪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
阿双抬起头,定定地看着张骞,喃喃地道:“我知道你一心想完成你的‘西游记’,这里就算留住你的人也留不住你的心,男儿志在四方,你走吧!”说着,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她白玉般的脸庞往下流
“我走了,你和孩子怎么办?”张骞为自己能娶到这么通情达理的老婆而欣慰,只是心中放不下对他们的牵挂
“我和孩子等你西游成功后,来接我们回大汉去。”阿双坚定地道,“我相信你一定会来接我们的,我会一直等你回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张骞哭了。这是张骞来匈奴后的第二次流泪,第一次是在他将要赴刑场时,为阿双那三句反问的话而泪流满面,这一次也是为阿双离别时的两句赠言而哭泣
和妻子定下“西游成功再来接他们母子”的约定后,张骞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带着那一百余名早就约好的随从,来了个不辞而别,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中断了六年之久的“西游记”重新开演
因为这次“西游”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马是上等的好马,干粮齐全,所以张骞一行很快就出了匈奴边境,再向西的路就不仅仅用“难于上青天”可以形容了,详情可以参考《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的惊险场面。当然,唐僧还好,就算没有路没有桥,开路先锋孙悟空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畅通无阻
总之,张骞一行越过千重山,涉过万道水,终于找到了一个叫“大”的国家——不是大月氏国,而是大宛国
大宛国听说东土大汉来了一群和平的使者,国王毋寡亲自出来相迎,随后是盛大的接风宴,接风宴后毋寡和张骞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由于大宛和匈奴同出一系,语言相通,对于已在匈奴生活了六年之久的张骞来说,交流不成问题了
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先就两国经济进行了交流。张骞首先向大宛国介绍了中国的丝绸、金银、珠宝、字画等宝物,然后推销了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
毋寡对这些东西闻所未闻,表示大开眼界。随后他向张骞介绍了大宛的特产——汗血宝马。为了给张骞一睹汗血宝马的威力,毋寡表示愿意免费赠送两匹价值连城的汗血宝马给张骞,并且很有希望两国以后能进行友好互助互利的贸易往来
张骞表示回国后,一定会向大汉皇帝汉武帝转达国王的诚意,建立永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也很成功,张骞和毋寡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就这样,当张骞辞别大宛、继续西游时,毋寡果然没有食言,以两匹汗血宝马相送。而正是这两匹汗血宝马,后来竟成了汉武帝的“宠物”,从而引起了汗血宝马之争,这些是后话,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随后又经过了康居等小国,张骞一行在行了九百九十九里路,涉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道水,终于到达了月氏。当年匈奴赶走月氏时,顺便还砍掉了月氏国王的头颅,此时月氏国王是由他的夫人继位,也就是说月氏国王此时是女王
鉴于在大宛所受到的高级待遇,张骞满以为大月氏女王一定会把他尊为上宾。然而,事实证明,这完全是张骞一相情愿的想法,大月氏女王只把他们视为“过客”,待遇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张骞乘女王召开“记者见面会”时,就对女王进行了一次攻心政策
“我等奉大汉皇帝之命,不远千里而来,只求女王陛下与大汉东西夹击,打败匈奴。”张骞一心想唤起他们回去重建家园的梦想
“此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块好得不能再好的地方,回去的事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呢!”女王的话差点没让张骞吐血
“匈奴杀你国王,屠你臣民,您难道忘了吗?”张骞想勾起女王对大月氏国被匈奴赶走屈辱的血腥史
“冤冤相报何时了,你是来当和平使者的,还是来当主战使者的呢?”女王的话再次让张骞吐血
随后,记者见面会匆匆结束。张骞心不甘,千里迢迢而来,中途风里来雨里去,几经生死,几多磨难,岂能白走一趟?他没有再进行劝说,而是选择留下来,让时间来拖垮女王的意志
光阴荏苒,这一留就是一年,女王的态度依然没有转变的迹象,反而拒绝接见这位来自东土大汉的和平使者了。张骞知道再这样等下去,只怕没有拖垮女王,自己要先垮了,于是他决定打道回府
持续了八九年的西游记想不到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张骞悻悻而归,唯一的收获就是大宛国王送给他们的两匹汗血宝马。按原路,过了康居,又和大宛挥手而别,继而又到了匈奴境内。时隔一年多,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他仿佛看到了娇美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一对儿女在草原上嬉笑怒骂的场面…
于是乎,接不接阿双母子又成了一个问题。接,意味着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说白了无异于虎口夺食,自投罗网;不接,一年前的旦旦誓言还历历在目啊
张骞没有犹豫,选择了去接阿双母子,而结果可想而知
正如当年抗日战争初期发生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活捉蒋介石逼他就范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一样,张学良完全可以不去的,但出于他对蒋介石的尊敬,出于内心的歉意,他明明知道这一去多半将凶多吉少,但他还是去了。结果这一去就不复返,被蒋介石来了个“终生软禁”
这就是做人的道义
同样的道理,张骞知道这样一去也是自投狼口,但为了阿双,为了儿女,为了那个承诺,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去接阿双,结果张骞又成了“阶下囚”
这一关又是四年。我不知道四年究竟算长还是算短,对于有的人来说,四年太短,正如光阴的流逝,四年太渺小太不值得一提;然而对人短暂的一生来说,人生又有多少个四年可以等待呢
正当张骞以为他的一生将就这样在这里度过时,机会却突然降临了。前面已经说过,军臣单于被汉武帝的第四次反击得手,收复了被匈奴人拥有了八九十年的河套地区。结果军臣单于对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惨败气得怒火攻心,最后吐血而亡
随后,军臣单于的弟弟伊稚斜和太子於单为单于的位置展开了激烈地争夺,一时间兵戈相见,国内动荡自然也在所难免。乘此机会张骞带着妻儿逃了出来。一路上饮毛茹血,个中艰险不一而足
因此,当张骞回国的消息传到汉武帝的耳朵里时,他还怀疑是听错了,对于一个已经“失踪”了整整十三年的和平使者,他早已由当年的牵挂变成了淡忘。张骞坚贞不屈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虽然张骞这次算是属于失败的“西游记”,因为他并没有说服大月氏联兵抗击匈奴,但汉武帝却认为收获了很多东西,比如说张骞告诉他的异国风情,比如说他告诉匈奴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说这个世界有很多个国家,除了汉朝、匈奴、大月氏,还有大宛、康居……真是天外有天,国外有国
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而在第五次对匈奴的军事行动中,汉武帝因为产生了找人取代卫青的想法后,毛遂自荐的霍去病是他的一个期待,而另一个期待就是历经十三年、完成“西游记”的张骞
结果霍去病和张骞都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待,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旧地重游如儿科。霍去病因为率八百骑兵灭匈奴士兵数千、擒匈奴二王杀一王,战功卓越,被封为冠军侯;张骞因为向导当得不错,除了先锋部队苏建受重挫,其他在他的正确带领下都没有大的伤亡,功劳也算不小,被封为博望侯。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