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

因祸得福 其实王恢这个诱敌深入的计划是一个叫聂壹的人献的计。第一次辩论之后,主战派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已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得到了一些“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这其中就有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的土豪聂壹。王恢主战失败后,聂壹比王恢更急,于是主动找他献出了“诱敌深入再全歼”的良机妙策。王恢正是因这个计谋,最终获得了第二次“听证会”的胜利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主战派通过“听证会”后,接下来就看王恢和聂壹的具体行动了
聂壹按照王恢的部署,首先打着“经商”的幌子到匈奴,然后找到匈奴军臣单于,说有一件很贵重的礼物要相送
军臣自然接见了这个来路不明但气势不凡的“大老板”。然而,见了面后,军臣单于大失所望,这位大老板两手空空,并没有带来什么贵重礼物相送。军臣单于正要下逐客令时,聂壹说话了,一张口就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小人愿献马邑这个地方给大王。
军臣惊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心道:你小子来忽悠本王的吧。嘴里却道:“你只是一个商人,怎么送我一块这么大的地方?马邑难道被你买下来了不成?
“只要大王肯配合,得到马邑只是举手之劳。”聂壹还在继续“下套”
“愿闻其详?”军臣单于马上“中套”
“小人这些年用经商挣来的钱收买了一些亡命之徒,现在都混杂在马邑城里,大王如果想得到马邑,只需派兵来马邑,我再和你来个里应外合,马邑便是囊中之物。事成之后,大王只需赏我们一些钱财就行了。”聂壹亮“底牌”了
军臣单于见天上有掉馅饼的事,对于聂壹的妙计来了个一拍即合。当然,军臣单于也并非没有大脑之人,为保险起见,他派了几个心腹跟聂壹回马邑,并且对聂壹许下这样的承诺:你只要在城里动了手,我便马上派大军来接应
事实证明,聂壹应付这样的“反诈”如同小儿科,回到马邑,几个被判了死缓的囚犯改成了“立即枪决”,随即他们的人头被高高挂在城头上,然后,聂壹有话对军臣单于派来的那些“间谍”说了
“我已经杀死了马邑的一些主要官员了,现在他们正群龙无首,你们快去请单于带兵来占城就是。
“间谍”们自然快马加鞭地向军臣单于去汇报情况了。军臣单于一听心中大喜,带领十多万匈奴精兵良将就呼啦啦地朝马邑城开过来了。匈奴人就是匈奴人,行动快如风,不多时便到了汉朝边界的武州(今山西左云县南),因为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多半是崎岖的山岭。到了这里军臣单于突然叫部队停下来
因为细心的军臣单于突然发现了一个这样的现象:四周的山冈上到处都有吃草的牛羊,却没有看见半个人影。面对“无人放羊”的可疑情况,军臣单于在“望闻”未果后,决定来个“问切”。于是调转兵马,直扑附近一个亭堡(相当于瞭望台,汉朝在和匈奴的边境上每隔一百里便设一个这样的台,用来瞭望敌情、收集情报、传达信息之用)
结果可想而知,军臣单于打了亭堡防守人员一个措手不及,亭堡不费吹灰之力便被他们拿下了。接下来亭尉面临两个选择:说还是不说。说了就能活命,不说就得掉脑袋
关键时刻,亭尉还是选择了活自己的命,让良心去受谴责。什么爱国主义,什么舍生取义,什么威武不屈,统统见鬼去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永远都不会再有第二次,我只是一个凡人,只要能活着就好,其他的我管不了这么多了
于是贪生怕死的亭尉说出了马邑之谋的全盘计划。军臣单于在“望闻问切”之后终于来了个“悬崖勒马”。结果马邑之谋就这样极富戏剧性地失败了。害得汉武帝亲点的王恢、李广、韩安国、公孙贺、李沮等五员大将带领的三十多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成了笑谈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王恢精心布置的“马邑之谋”环环相扣,可以说做得相当漂亮和完美。然而,百密一疏,王恢唯一的失误便是在马邑城外的武州一带散放牛羊,他原本以为这样可以制造“太平随和”的假象,却不想聪明反被聪明误,放了成千上万只牛羊,却无人看管,这反而引起了敏感至极的军臣单于的怀疑。最终在他“望闻问切”四道程序下,洞察了“马邑之谋”,从而使汉军与眼看到手的胜利失之交臂
这次马邑之谋且不说军费、路费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开销了,单是动用的人力和物力就是“开天辟地”之举。更为重要的是“马邑之谋”是汉武帝上台后继“思想革命”之后的“武力革命”的开始,结果之重要不言而喻
面对这样的结果,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汉武帝了。既然失败了,那么必须要一个人来承担这种责任。马邑之谋的主谋、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王恢有幸光荣地独自承担了“替罪羔羊”的角色
王恢原本以为汉武帝只是象征性的“惩罚”一下自己,让他有台阶可下就行了,然而,他不会料到当他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后,想看见光明已经成了一种永远的奢侈了
王恢眼看这样下去,将会把牢底坐穿。于是决定“出钱消灾”。他叫人给朝中的一把手丞相田蚡送去了一千两黄金(真不知道他从哪里聚敛到这么多钱)。在王恢的心里,田蚡那是啥人物,朝中大臣的一把手,汉武帝的舅舅,王皇后的弟弟,现在朝中谁不唯他马首是瞻呢?送一千两黄金能“保释”出来,一个字:值
然而,王恢这次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不会想到他的千两黄金最终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不是田蚡得了钱财不肯替王恢办事,相反田蚡得到了好处,很努力地去做了。首先,他没敢直接向汉武帝去“求情”,灌夫和窦婴一事上他做得已经够绝了,汉武帝这个老虎屁股他不敢再去摸。于是,按照后宫“勾股定理”原则,他变通地去找到了王皇后
弟弟来说情,王皇后没有不帮助的道理啊。于是王皇后找到儿子汉武帝,说王恢的“马邑之谋”完全是为了咱大汉江山,希望儿子不要斩杀忠臣,以助匈奴人的士气
按理说王皇后都来求情了,汉武帝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啊。然而,这一次汉武帝的反应却非同小可,他连想都没有想就婉拒了王皇后的说情,理由两人都心知肚明,汉武帝这是公报私仇
前面已经说过了,汉武帝的第一经纪人韩嫣因为过失罪,被王皇后以“狐假虎威”罪直接送上了断头台,汉武帝想保住韩嫣,还遭到窦太后口沫横飞的唾骂。汉武帝本来想利用这次的“马邑之谋”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树立自己的威信,不料王恢的表现非但让他大失所望,而且还让他颜面无存。把王恢打下地狱是没办法的事,战争的失败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
如果王皇后不来趟这趟浑水,汉武帝说不定哪一天心情好时,突然就赦免了王恢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正是王皇后这一搅和,汉武帝更加来精神了,他旧账新账一起算,给王皇后的回答只有五个字:放人,办不到
汉武帝的态度强硬到了这种地步,王皇后也只能发出“儿大不由娘”的感慨来。田蚡见王皇后都这样了,知道这件事是搞不定了。只好派人给王恢“回信”,大致意思是:金钱不是万能的,皇上正在气头上,这件事我也无能为力,你还是做好将牢底坐穿的准备吧
事实证明,为王恢求情也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丞相田蚡在他人生中的最后表演。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春天,也就是在他除去灌夫和窦婴后还不到一年,他得了一种怪病,不久即结束了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看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果然不假
王恢满以为花了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得个“保释”应该没问题,但田蚡的话等于告诉他想保释出去,还是白日做梦吧。王恢不由万念俱灰,最终选择了自杀
马邑之谋至此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而通过这件事,汉朝和匈奴维系了多年的亲密关系也因此彻底破裂,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种崭新的“互搏”时代。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